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备了稀土Eu3+与4-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4-methoxy-dibenzoylmethane,MDBM)、邻菲罗啉(Phenan-throline,Phen)的络合物Eu(MDBM)3(Phen)x,并通过IR、UV、FS(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将Eu(MDBM)3-(Phen)x掺杂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得到了光致发光PMMA薄膜。研究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主要荧光激发峰位于380nm,主要荧光发射峰位于613nm,络合物Eu(MDBM)3(Phen)x掺杂量从0.8%增加到1.2%时,薄膜的荧光发射强度呈持续增强趋势,在613nm波长处发射强度增强了13倍。  相似文献   

2.
在EA基质中,合成了Eu(1-X)LnX(TTA)3Phen配合物(Ln=G d、Y和L a,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Phen=1,10邻-菲咯啉,X=掺杂元素的摩尔分数)。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合物的吸收峰被EA(EA=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基质掩盖,表现为EA的特征吸收;荧光激发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在EA基质中Eu(1-X)LnX(TTA)3Phen配合物已经形成,并且表现出强的铕离子特征荧光。荧光体系经固化后的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固化前的荧光强度,并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光谱法、粘度法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合成的三元铜配合物[Cu(Phen)(CA)2]·2H2O(Phen=1,10-邻菲啰啉,CA=肉桂酸)与鲱鱼精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在加入DNA后,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发生明显的红移,产生减色效应,配合物的峰电位发生正移,峰电流明显降低。同时配合物也能较大程度地猝灭中性红(NR)-DNA体系的荧光,能使DNA的相对粘度增大。这些信息都证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铕(Eu)-月桂酸(L1)-邻菲罗啉(phen)三元配合物Eu(L1)3phe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紫外吸收主要是配体吸收,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基本达到均匀分散;配合物在617nm处能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对应跃迁为5 D0→7 F2,说明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饱和二元羧酸3-己烯二酸(H2L)、1,10-邻菲咯啉(Phen)与稀土铕的氯化物EuCl3反应,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稀土铕三元配合物Eu2L3Phen.4H2O。将铕配合物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掺杂后,研究了掺杂型高分子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Eu配合物能发出很强的铕离子特征荧光,当配合物Eu2L3Phen.4H2O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掺杂后,高分子材料仍能发出配合物Eu2L3Phen.4H2O的特征荧光,高分子材料的发光强度随着配合物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利用“原住法”合成技术,在EA(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中,合成了稀土荧光配合物Eu(TTA)(AA)2Phen(TTA:噻吩甲酰基三氟丙酮;AA:丙烯酸;Phen:邻菲咯啉),利用红外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体系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在EA体系中的特征吸收峰被基质树脂所掩盖,主要表现为基质树脂的特征吸收;紫外一可见光谱的研究表明,该体系在350nm附近出现配体TTA的强特征吸收,在低于300nm时,吸收峰被基质树脂掩盖;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配合物在EA体系中能发出强的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并且低于铕质量分数为0.4%的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稀土离子含量接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多元苯甲酸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合成了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和Eu3+-苯甲酸(BA)-丙烯酸(AA)-邻菲罗啉(phen)有机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式分别为Eu3+(BA)2(AA)和Eu3+(BA)2(AA)(phen),同时研究了样品的荧光性和热性能,荧光光谱表明样品引入邻菲罗啉后,荧光强度和荧光单色性大大提高,热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4-氰基-4-乙基三硫代戊酸卞基酯(RAFT)聚合的方法合成具有亲水段和疏水段的嵌段聚合物PS-bPAA。以该两嵌段聚合物、氧化铕、邻菲罗啉、盐酸为原料制备聚合物稀土络合物。由于嵌段聚合物具有亲水段和疏水段,所以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该络合物会形成分散性均一的核壳结构的球形纳米胶束。研究在稀土配合物中聚合物和小分子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对Eu~(3+)荧光性能的影响,当PS的聚合度为23,PAA的聚合度为17时,可成功制备出直径30~50nm的纳米胶束,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领域,对稀土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配体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以1,10-邻菲罗啉为配体的金属配合物产率的影响,并将以Zn~(2+)、Al~(3+)、Bi~(3+)、Eu~(3+)为中心离子的配合物添加到聚氯乙烯(PVC)塑料中,研究了其对PVC光学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制备相应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1,10-邻菲罗啉浓度为2mmol/10mL,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时间为1~4h时,邻菲罗啉类金属配合物的产率最高。并且发现ZnP_2、AlP_3、EuP_4对PVC的透光率影响较小,荧光光谱表明,前2种可以有效地将紫外光转换为蓝光,而EuP_4可以将紫外光及蓝绿光转换为特征明显的红色光,而BiP_4对PVC薄膜的透光率有较大的影响(10%),但其具有良好的转光特性。  相似文献   

10.
稀土配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为了使材料获得更稳定更持久的发光性能,本文以N-乙烯基甲酰胺(NVF)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水为溶剂,在高温、引发剂条件下经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出含有氨基、羧基等多种配位官能团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两性聚乙烯胺(PVAm),并以此作为高分子配体,再辅以1,10-邻菲咯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用三价稀土离子铕(Eu)的盐溶液与之配位,制备出具有优良荧光效应的稀土配合物Eu(PVAm)3phen荧光粉。对高分子配体PVAm进行IR、NMR等分析,找出配位官能团,并对稀土配合物的外观形貌进行荧光显微镜等观察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XRD等表征,并分析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荧光余辉亮度。配合物在220~275 nm范围内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最大吸收峰在260 nm处。配合物在580、593、614、650 nm的4处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1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晶粒平均尺寸8nm纳米MCM-41;以稀土铕为中心,水杨酸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Sal)_3Phen。用浸渍法将Eu(Sal)_3Phen组装到MCM-41分子筛中成为Eu(Sal)_3Phen/MCM-41杂化发光材料。红外分析表明稀土配合物成功组装到MCM-41分子筛的孔道中,X射线衍射表明MCM-41的结晶性好,组装后MCM-41的晶面衍射峰强度稍减弱,扫描电镜表明产品为六方均匀有序结构。在365nm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为621nm,为典型红光,是(5D0-7F2)发射的结果,Eu3+掺量9%时发光强度达最大,稀土配合物组装后性能更加稳定,在浓度12%未发生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12.
孔焌  李京雄  李善吉 《包装工程》2013,34(7):38-42,51
以二苯甲酰甲烷(DBM)为第一配体,1.10-邻菲罗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稀土铽配合物,并通过红外、核磁、元素分析和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在一定条件下,将此稀土配合物加入甲基丙烯酸(MAA)和苯乙烯(St)聚合体系中进行聚合,制备了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并对高分子材料进行了紫外、荧光、热重(TG)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材料的分解温度大于220℃;在350 nm和262 nm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其荧光光谱发出较强的稀土Tb3+特征吸收峰。研究表明,所得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紫外吸收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阻燃实验证明,平均碳化度为9.7 cm,说明所得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3.
以4-正丁基苯乙酮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主要原料,通过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1种具有双β-二酮结构的化合物1,4-双(4-正丁基苯基-1,3-丙二酮基)苯,并通过IR、UV、1 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该双β-二酮与邻菲罗啉、稀土金属铕离子合成新的铕三元配合物,通过IR、UV、TG-DTG及荧光发射光谱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室温下新型铕三元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中心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发射峰在612nm处,属5 D0→7F2跃迁带,峰型尖锐,单色性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红光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铕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防伪油墨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选用苯甲酸(B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邻菲咯啉(Phen)作为配体合成了Eu(BA)3Phen三元配合物、Eu(BA)(TTA)2Phen四元配合物,将其作为荧光剂,制备了稀土荧光防伪油墨。红外光谱的分析表明配体与铕离子发生了配位。测定了配合物和荧光防伪油墨的荧光性能,发射波长为614 nm,制备的稀土荧光防伪油墨在可见光下印迹无色,在紫外灯下呈现明显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几步大分子反应过程,将双齿席夫碱(SB)配基键合在聚苯乙烯(PS)侧链,制得了双齿席夫碱配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PS-SB。使大分子配体PS-SB与Eu(Ⅲ)离子螯合配位,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也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第二配体,制备了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SB)3-Eu(Ⅲ)-(Phen)1。研究结果表明,键合的双齿席夫碱(SB)配基兼具有螯合配位与传能敏化双重功能,所制备的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大分子配体PSSB本身具有强的荧光发射,但与Eu(Ⅲ)离子配位后,其自身的荧光发射大为减弱,通过配合物分子内能量转移,可强烈地敏化Eu(Ⅲ)离子发光。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α-萘甲酸(α-HNMA)、β-萘甲酸(β-HNMA)、α-萘乙酸(α-HNAA)、β-萘乙酸(β-HNAA)为第一配体,1,10-邻菲啰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4种Eu(III)和4种Tb(III)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发现各配体的特征吸收峰(νC=O、νC=N)在形成配合物后不同程度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说明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捎肨G-DTG技术对8种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8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室温下测得了各配合物粉末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4种铕的三元配合物均发出红色荧光,最强发射峰613 nm附近的强度顺序为:Eu(β-NMA)3phen>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AA)3phen.H2O。4种铽的三元配合物无明显的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17.
王明娟  高保娇  杜俊玫 《功能材料》2013,44(Z1):142-148
采用大分子反应法,将萘甲酸(NA)键合在聚砜(PSF)侧链,制得萘甲酸功能化的聚砜PSFNA。以PSFNA为大分子配基,以邻菲罗啉(Phen)为小分子配体,与Eu(Ⅲ)离子配位,分别制备了二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与三元高分子-稀土发光配合物PSF-(NA)3-Eu(Ⅲ)-(Phen)1。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吸收光谱(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Antenna效应理论,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实验结果。同时也制备了配合物的固体薄膜,考察了固体薄膜的荧光发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能有效地敏化Eu(Ⅲ)离子的荧光发射,大分子配基PSFNA与Eu(Ⅲ)离子所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高分子-稀土配合物,均能发射出很强的Eu(Ⅲ)离子的特征荧光。但是,键合在PSFNA侧链的配基NA对Tb(Ⅲ)离子的荧光发射无敏化作用,还会发生由中心离子激发态到配基三线态的逆向能量转移。第二配体的协同配位效应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高于二元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应用原位化学复合方法,将Eu3+、Tb3十与1;10-邻菲罗啉配合物光学均匀复合到SiO2凝胶玻璃中,解决了因稀土含氮配合物易水解而难以用溶胶-凝胶工艺将其均匀掺入无机基质的问题研究了原位配合物的荧光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由于配合物的形成使稀土离子特征荧光强度显著增加,而无机基质的保护作用则使原位配合物的热稳性提高200℃以上化学合成纯配合物Eu(Phen)2Cl3·2H2O的高分辨荧光谱表明,Eu3+在其中的格位对称性为C1或C2或C3.  相似文献   

19.
刘娟  王亮  郑长征 《材料导报》2012,26(2):83-85
由5-溴-2-羟基苯基乙酮与2-羟基苯甲酰肼在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5-溴-2-羟基苯基乙酮-2-羟基苯甲酰腙。以该酰腙、吡啶和氯化铜水热合成配合物(C15H11N2O3Br)Cu(C5H5N)。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929(19)nm,b=2.4177(5)nm,c=0.78755(16)nm,β=97.285(4)°,V=1.8685(6)nm3,Dc=1.745mg/m3,F(000)=984。荧光光谱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配合物在360.0~410.0nm处的荧光强度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5种新型镧掺杂铕的2,5-噻吩二羧酸(H2L)、1,10-菲咯啉(Phen)四元异核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TG-DTA、红外光谱法确定其组成为(EuxLay)2L3(Phen)2·4H2O(x∶y=0.90∶0.10、0.70∶0.30、0.50∶0.50、0.30∶0.70、0.10∶0.90),配体的羧基与稀土离子以螯合双齿配位。荧光光谱测试表明镧对铕的配合物有荧光浓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