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合制碱法比氨碱法制得的重碱结晶粒度大约20μm,联合制碱法晶浆固液比25%左右,碳化取出液当量约为氨碱法的1.67倍;对联合制碱法碳化取出液设置增稠装置可以明显增加真空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讲述重碱晶浆稠厚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主要说明稠厚器的形式和特点,工艺尺寸设计方法,并举设计例。  相似文献   

2.
王宗仁 《化肥工业》1998,25(6):33-36
4运用板片式增稠器处理冲渣水的试验在以往的应用中,板片式增稠器对清液、浓浆没有比例方面的要求。而用于冲渣水的增稠操作,则必须考虑之。为此,我们把清液、浓浆的体积流量之比定义为“清浓比”,作为对增稠器性能考察的重要指标。表1试验用滤布序号滤布型号材质与...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NaHCO3结晶在碳化母液中生长的结晶形状变化过程,不同粒径结晶在母液中的沉降速度。分析了重碱晶浆稠厚器各区域的功能及结构。讨论了蜂窝管填料的澄清原理及澄清区、增稠区的设计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例计算,并介绍了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一套φ600 mm×7000 mm半圆形的大型有机玻璃两段环流实验装置上,采用FCC催化剂,在导流筒区表观气速0.101~0.670 m/s,环形区表观气速分别为0.049 m/s和0.099 m/s范围内,测定了导流筒壁与颗粒床层之间的传热系数、床层密度和颗粒环流速度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床层密度和颗粒环流速度是影响传热的主要因素,而这两者的变化规律完全由导流筒区和环形区的气速来调控.传热系数随导流筒区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加环形区气速能显著改善传热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段环流取热器比目前工业催化裂化装置使用的外取热器有较高的传热系数.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两段环流取热器的传热系数关联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己二酸生产装置中沉降式增稠器的介绍与说明,阐述己二酸沉降式增稠器结晶上涌的主要原因,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技术措施解决了增稠器浆料结晶上涌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稠厚器对氨碱法制碱排放的废液进行固液分离,通过稠厚器溢流出的上清液与不同量的海水进行换热的试验研究,得到在保障试验流程连续稳定运行的状态下的最佳清液取出率,及经过换热器换热后的海水温度目标值,为氨碱法制碱废液热量回收利用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简介联碱生产装置母液封闭循环中的AⅡ泥、MⅡ沉淀循环、洗盐工序洗涤卤水精制的盐泥处理和排放的工艺路线,提出AⅡ泥与MⅡ桶锥底沉淀兑合进行二次澄清和稠厚,其稠厚的晶浆送入洗盐脏卤水精制除钙综合利用,其AⅡ泥与盐泥共同采用板框压滤的工艺路线,实现生产装置低消耗和环保目标。  相似文献   

8.
陶瓷膜是以无机陶瓷介质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的非对称性膜。利用陶瓷膜具有孔径分布窄、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抗污染能力强、机械强度大和膜再生性能好等优点,开发了全自动陶瓷膜稠厚器并将其应用于轻钙生产中,作为离心过滤之前的碳酸钙料液的稠厚器,以提高离心机脱水效率。全自动陶瓷膜稠厚器缩短了碳酸钙生产周期,最大程度地减少传统脱水工艺中轻钙组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9.
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内流体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环流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一直局限于气液与气液固体系,将环流反应器移植到气固体系是一个具有独创性的探索。针对工业化中气固环流反应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环隙气升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并对床层空隙率、颗粒流动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环隙区床层空隙率模型,发现环隙区床层空隙率随着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环隙区靠近导流筒外壁一侧颗粒流动速度明显大于靠近反应器内壁一侧,导流筒区颗粒流动速度沿径向的分布受气体分布器结构影响较大;环隙区颗粒流动速度基本不随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导流筒区颗粒的流动属于密相输送,颗粒环流所受到的阻力主要集中在底部区域,其次为气固分离区,底部区域阻力大小由床层流化质量和导流筒下端距反应器底部的间隙所决定;建立了颗粒环流速度模型,发现环流速度随环隙区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己二酸装置增稠器的介绍与说明,对己二酸增稠器在增稠过程中产品的颗粒度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通过优化操作己二酸在增稠器的浓度和结晶颗粒度。降低己二酸产品中硝酸根含量,提高己二酸产品的颗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