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极限载荷方法,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压力容器开孔补强的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与GB150-2011中的常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极限载荷分析方法,设备的承载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常规设计方法相比,可以较好地节省设备材料,降低设备成本。极限载荷分析方法是未来压力容器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化工机械》2016,(2):183-185
以DN2 200mm平面铰链型膨胀节为例,借助有限元软件,将压力容器的极限载荷分析法应用于膨胀节的设计,结果发现:应用极限载荷分析法设计膨胀节,除了能进行强度评判外,也能计算出膨胀节各方向的位移和膨胀节的许用载荷,并可以较容易的对膨胀节进行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基于应力分类法,运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压力容器进行了确定性强度校核。利用ANSYS概率设计功能,以压力容器壁厚、压力载荷、弹性模量及屈服强度为随机输入变量,选用Monte Carlo法进行压力容器应力的概率分析,得到了压力载荷、壁厚等设计参数对极限状态函数的敏感程度。最后,对确定性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概率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换向器筒体极限载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某企业所用设备换向器的应力分析,阐述了较少使用的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及强度评定过程,应用该方法可使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更接受于工程实际的应力状态,该方法实际上是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JB4732-95所提到的塑性分析方法在工程上的应用。希望对大家在应力分析设计中,灵活运用各种应力分析手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板翅式换热器封头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帼彦  凌祥  涂善东 《化工机械》2003,30(3):147-151
运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6 .0对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的承载能力进行了极限分析 ,研究了同一壁厚下结构形式不同对封头极限载荷的影响。应用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标准第 8卷第 2册中AD 14 0设计准则对在最大允许设计压力作用下的封头最大应力点进行了评定 ,得到了板翅式换热器不同结构形式封头相应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为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性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姜峰  杜超飞  郑运虎 《化工机械》2014,41(5):657-661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只在内压作用下斜接管的塑性极限载荷,并将按ASME法求得的极限载荷与按不同准则求得的极限载荷进行比较。通过模拟计算出斜接管的应力集中系数,将其与ASME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中给出的估算值进行比较,得出应力集中系数随夹角θ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一般采用弹性应力分析和应力分类的方法进行评定。随着数值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更贴近真实物理过程的非线性塑性分析在工程实际中得以应用。从安定性载荷分析法相关概念、力学原理及软件计算策略等方面探讨该方法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的应用和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8.
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7,(1):86-87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工业发展迅速,压力容器承受循环载荷的情况越来越多,压力容器的交变载荷主要来自于一些压力容器的压力波动、外加载荷的交变以及强迫振动。压力容器中的结构、格局会出现连续性的集中应力,尤其一些局部塑性区域就会出现疲劳裂纹的现象,从而导致压力容器出现疲劳破坏的现象发生。随着压力容器具有越来越高的耐热性、耐疲劳性、耐腐蚀性要求,这使压力容器疲劳分析设计地位日益突出。在对其设计工作时应该保证所制定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综合性因素。基于此,对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设计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塑性分析方法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圆柱壳径向开孔接管结构进行了塑性分析,并将分析得到的塑性垮塌载荷与实验得到的爆破压力进行了对比,为压力容器塑性分析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压力容器承受循环载荷的情况日益增多,产生疲劳失效事故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压力容器的疲劳分析设计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笔者以D一06A/B干燥器为实例,简要叙述了压力容器疲劳分析设计中的载荷和结构分析、应力计算、交变应力强度幅的求取、设计疲劳曲线的应用、疲劳强度校核等主要步骤及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