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SSN)脉冲射频(PRF)和神经阻滞治疗慢性顽固性肩周疼痛的疗效。方法 收集80例慢性肩周疼痛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SSN阻滞(采用类固醇和局麻药的混合物),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SN PRF治疗,每组40例。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收集评价疗效参数。结果 A组平均VAS评分阻滞前为(6.41±1.22),3、6个月的随访分别为(2.07±1.10)和(2.69±1.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OSS评分患者阻滞前为(24.46±7.07),评分在3、6个月的随访分别为(37.48±4.92)和(39.82±5.41)。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01)。B组PRF前平均VAS评分为(6.42±1.43),3、6个月的随访评分分别为(0.95±0.14)和(1.25±1.0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OSS评分患者PRF前为(23.60±7.69),3、6个月的随访评分分别为(40.83±7.01)和(42.27±6.30)。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01)。整个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SSN的PRF神经调节以及SSN阻滞均是慢性顽固性肩痛的有效治疗方法,相对于SSN阻滞,SSN的PRF可以提供更有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脉冲射频对经胸廓切开行肺叶切除术后同侧肩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84例需要择期行经胸廓切开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术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脉冲射频治疗,B组使用术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穿刺,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疼痛(VAS),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以及术后两组患者因肩痛使用镇痛药物的量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后第1、5天和1个月,收集治疗参数。结果 A组治疗后第1天VAS评分为6.92±2.11,并且评分在第5天和1个月的随访分别为4.21±1.55和1.31±0.99。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治疗第1天平均OSS评分为39.21±6.65,第5天和1个月的随访分别为34.47±5.02和22.21±5.66。OSS改善显著(P<0.001)。B组治疗后第一天平均VAS评分为7.01±1.28,第5天和1个月分别为6.13±2.21和5.51±2.12。与治疗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平均OSS评分为40.02±6.29,第5天和1个月分别为38.41±3.981和35.58±6.01。并未观察到显著OSS改善(P>0.05)。且A组的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显著低于B组。整个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脉冲射频可以显著的减轻肺叶切除后肩关节疼痛,并可降低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使用吲哚美辛液(类固醇类药物与局麻药的混合液)阻滞C2神经根与C2神经根脉冲射频术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比较。方法 60例颈源性头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超声引导下吲哚美辛液C2神经根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吲哚美辛C2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疼痛评分,药物量化量表 -Ⅲ,7点GPE量表(全球感知效应)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有效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9个月,收集各项参数。结果 治疗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A组3.4分,B组3.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B组疼痛与治疗前评分相比在9个月后仍然下降(P<0.01)。两组在3、9个月,镇痛药物的消耗量显着降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及脉冲射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源头痛的方法。C2神经根脉冲射频能提供更长久有效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胸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开胸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CT引导下胸神经根脉冲射频治疗开胸术后胸廓切口痛患者20例,其中右侧胸廓切口痛8例,左侧胸廓切口痛12例。所有胸廓切口痛患者均接受胸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每周1次,共行2次。并在治疗后1、2、3和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胸廓切口疼痛程度。同时记录每个月阿片类药物消耗量且通过利兹评估神经病症状和体征问卷调查(LANSS评分)评估神经病理体征。结果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开始跟踪随访,治疗后1个月患者VAS评分显著改善,并且随着时间持续改善,并可持续至6个月。所有患者的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也在显著下降,而且LANSS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显著下降。结论 CT引导下胸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开胸术后胸廓切口痛有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有效改善生存质量。胸神经背根节脉冲射频之类的神经调节方法是对于延缓胸廓手术导致胸神经病变进展的有用选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与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 11例为A组,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10例为B组。A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2~3周行TACE,以后根据复查结果按需行TACE。B组患者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未行任何放、化疗。结果 A、B两组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总胆红素与术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3和6个月靶病灶进展率(PD)分别为9.1%、18.1%、36.4%和10.0%、30.0%、70.0%,A、B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胆道平均通畅时间分别为(8.68±1.06)个月和(6.15±1.12)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的靶病灶进展率降低,胆道通畅时间及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与125I放射性胆道粒子支架及TACE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复合地佐辛对经皮肝癌微波消融(MWA)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接受局麻下CT引导经皮穿刺肝癌MWA消融范围累及肝包膜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A组采用氟比洛芬酯(1 mg/kg)术中静脉麻醉镇痛复合地佐辛(0.1 mg/kg)术前肌注镇痛,B组单纯使用地佐辛(0.1 mg/kg)术前肌注。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以及氧饱和度;观察术中患者不良反应率;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 χ2检验等分析镇痛效果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大小及病灶距肝脏包膜的最近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脉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诸生命体征变化趋势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5 min、20 min、2 h疼痛VAS经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满足球形条件(P>0.05),并进行多变量方差分析显示A、B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35,P<0.05),对A、B两组每个对应时间点患者的疼痛VAS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5 min,20 min疼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0.483,P>0.05),手术开始后2 h A组患者疼痛VAS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F=5.104,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地佐辛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消融范围累及肝脏包膜的经皮肝癌MWA中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刘鹤飞  田庆华  易飞  王涛  吴春根 《工业加热》2018,(12):1163-116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分期注射法对于脊柱病变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8例患者,443节手术椎体,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分期注射法)和B组(无分期注射法),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访过程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A组患者每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75±0.85) mL,B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平均(4.23±1.16) mL,A组患者81节椎体(23.9%)发生骨水泥渗漏,B组患者36节椎体(34.6%)发生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周围组织,未引起明显不适。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A组术后1 d和1个月VAS及ODI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A组与B组术后6和12个月VAS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是治疗椎体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为达到解剖学上的修复,从而最大程度恢复脊柱稳定性,缓解症状,在PVP中采用分期注射法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12 年1 月—2013年1月临床资料完整的84例采用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① 穿刺成功率98%,手术时间22~55 min, 平均28 min。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②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0 ± 8.3)、(3.6 ± 0.7)、(2.9 ± 0.7)和(3.0 ± 0.9),显著低于术前的VAS评分(7.2 ± 1.1),P值均 < 0.05;③ 术后3 d,1周,6个月和12个月ODI分别为(23.6 ± 2.6)、(19.5 ± 1.5)、(18.5 ± 1.5)和(18.8 ± 1.8),显著低于术前的(35.1 ± 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 术后1周、6个月和1年有效率分别为94.0%,95.2%,92.9%;优良率分别为77.4%,78.6%,73.8%。结论 CT引导下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治疗对慢性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方面的疗效。方法 81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施行PVP(n = 41,A组)或保守治疗(n = 40,B组)。患者均经MRI证实患有慢性压缩性骨折,且疼痛持续在3个月或以上。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3、6个月和1年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共有71例(A组37例和B组34例)完成了1年随访评估。通过在1周,1、3、6个月和1年的视觉模拟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欧洲基金会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生活品质问卷评分和罗兰莫里斯残疾评分显示,A组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方面显著优于B组,各时间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最终的临床随访评估中A组有30例、B组13例患者疼痛达到完全缓解(P < 0.01)。结论 PVP在治疗慢性压缩性骨折和持续性疼痛的缓解及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 ≥ 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肋间神经射频热凝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行肋间神经射频术前,术后第1、7、30、90、180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第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2 ± 1.6)、(6.1 ± 1.7)、(4.2 ± 1.4)、(3.6 ± 1.1)、(3.3 ± 1.3)和(2.7 ± 1.2)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5 ± 5.4)、(35.2 ± 8.5)、(41.6 ± 8.5)、(18.6 ± 4.4)、(10.4 ± 2.3)和(8.4 ± 1.6)mg。B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1 ± 1.1)、(4.5 ± 1.2)、(2.7 ± 1.4)、(2.3 ± 1.3)、(1.6 ± 0.9)和(1.3 ± 1.0)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7 ± 5.8)、(17.3 ± 5.4)、(12.3 ± 3.8)、(5.1 ± 1.7)、(5.6 ± 1.1)和(4.0 ± 1.1)m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的肋间神经射频热凝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不良反应,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对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分成包容性和非包容性两组,采用相同的非血管介入技术并对其疗效进行对照。结果包容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1.1%和98.5%;非包容性组则分别为7.7%和38.5%。全部病例随访时间为3~73个月不等。结论 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实用、有效,值得推广。但应强调适应证,只适用于单纯性包容性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钳夹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对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作改良和髓核钳结构及摘除髓核操作方法进行改良;352例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共419节椎间盘进行经皮穿刺钳夹术治疗,经随访6~38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优45.5%、良45.4%、差9.1%;本组中有44例椎间盘脱出,其中40例成功取出脱垂入椎管内髓核并取得优良疗效;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并发症,马尾损伤1例经处理后恢复,器械断裂4例.结论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进行改良以提高疗效和扩大适应证.方法术前设计经皮穿刺腰椎间盘的径路,使其尽可能接近突出块,采用专用髓核钳夹取突出部髓核.655例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共750节椎间盘进行改良PLD术治疗,经随访6~54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疗效优40.2%、良46.6%、差13.3%;无椎间盘感染和腰肌血肿等并发症;合并马尾损伤1例,器械断裂4例.结论改良式钳夹术安全有效,不仅适应于"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症,而且适应于"非包容性"椎间盘脱出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唐栋梁  徐小青 《工业加热》2018,(10):978-982
【摘要】 目的 观察腰背部带状疱疹急性期后神经痛(PHN)的患者腰神经节脉冲射频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腰背部PHN的住院患者,分为暴露(52例,腰神经节脉冲射频组,PRF组)和非暴露组(41例,腰神经节阻滞组),临床疗效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药物剂量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的NRS值随时间显着下降。然而,PRF组的这种下降比吲哚美辛液阻滞组更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PRF组的药物剂量显着降低,但是在吲哚美辛液阻滞组中未见降低。PRF组的PHN(NRS≥3)发病率也低于阻滞组。结论 本研究显示腰神经节PRF在PHN治疗比腰神经节阻滞更有效。腰神经背根节PRF之类的神经调节方法可能是减少由带状疱疹急性期后疼痛信号的持续传播引起的神经病变的进展的有用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模拟椎间盘损伤状态的脊柱稳定性研究,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方法采用新鲜人体脊柱腰骶段标本.按不同的正常脊柱标本和模拟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脊柱标本,分步进行加载,分别测定两坐标系间相对位移和转角.结果绘制载荷-转角位移曲线,计算平均柔度系数和标化的平均柔度系数,发现椎间盘损伤状态下脊柱的抗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而言,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是一种能较好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皮腰椎间盘切割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期疗效与生活质量,探讨影响PLD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查阅原始病案、信函、电话与走访相结合的随访方式,对2000年1月-2002年3月在我院接受PLD治疗的129例患者进行远期随访研究。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JOA腰痛疗效评定标准以及SF-36量表进行问卷评分,对未回信者通过电话或走访进行问卷评分,使用Wilcoxon’s rank sum test、Chi-square test等统计方法对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随访到108例患者(随访率83.7%),有效问卷104份;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远期ODI 均分为6.97分(总分45分),疗效优良率(ODI <20%)为71.2%;回信患者的JOA均分为(23.66±5.72)分(总分29分);所有患者的SF-36总均分为(75.88±25.57)分(总分100分),其中部分纬度的评分与ODI 评分具有相关性;随访期内共有9例(8.3%)患者因疗效差而接受外科手术,未见与PLD相关的并发症;年龄、病程、出院时疗效等可能是影响远期疗效的因素。结论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且稳定的特点,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联合臭氧(O3)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方法在DSA监视引导下,健侧卧位,经侧后方入路引入直径4.8 mm工作套管,多角度破环,摘除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对于L4~5及L5~S1均突出患者,主要椎间盘采取上述方法,另一次要椎间盘采取21G乙醇针经皮穿刺,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结果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显效63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O2-O3注射于椎间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前MR检查椎间盘纤维环高信号(high intensity zone,HIZ)对诊断纤维环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6年9月,因腰腿痛而行MR检查及腰椎间盘臭氧气体注射治疗的病例,分析HIZ与腰椎间盘臭氧气体注射提示纤维环破裂的相关性。结果68例腰背痛和(或)下肢放射痛患者,共113个椎间盘均成功完成腰椎间盘臭氧注射,MR检查发现纤维环HIZ并且臭氧气体注射发现纤维环破裂的椎间盘71个,HIZ诊断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灵敏度90.9%、特异度85%。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IZ是诊断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的指标,可以作为腰椎间盘臭氧注射术前诊断纤维环破裂的影像学指标,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其中单纯PLD组39例,联合IDET组48例,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改善,联合组较单纯组明显(P<0.01)。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PLD+IDET组为87.5%,PLD组为76.9%,两组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PLD联合IDET与单纯PL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联合组术后腰腿痛缓解较单纯组明显,两组术后长期功能恢复差异不显著。IDET有助于短期内减轻术后腰腿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