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综放工作面煤层注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煤层注水技术的国内外概况、煤层注水的注水机理、注水工艺参数、封孔工艺参数及自动化控制系统装备等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并给出了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快速发展,对矿区的开采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断的改变综采工作面巷道内错式的布置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工作面的长度,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从而不断地促进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就应加强研究与分析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的开采能力。针对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针对朱集西煤矿 11501 工作面高地温、高地压的特点,分析了 11-2 煤的自燃特性以及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得出 11-2 煤应以 CO,C2H4,C2H2作为标志性气体;采空区进风侧氧化带范围为 32~96 m,中部氧化带范围为 26.4~62 m,回风侧氧化带范围为 28.4~91 m。 根据煤自燃特性以及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制定了工作面回采期间防灭火技术方案,即加强气体监测,进、回风隅角端头设挡风墙控制漏风,进风侧预埋注氮管路,高抽巷布置灌浆钻孔等防灭火措施。 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措施后,正常回采期间,采空区内 CO 浓度最大为 13×10-6;过断层期间,采空区内 CO 浓度最大为 10×10-6,有效地防治了采空区遗煤自燃,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2.
13.
突出煤层回采工作面综合消突技术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快速消除回采工作面区域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同时降低巷道掘进期间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提出了交叉钻孔与网格钻孔相结合的综合抽采技术措施。在九里山矿16021回采工作面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后,16021回采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超标率为零,16021运输巷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由未实施综合技术措施前的0.8%降至0.4%,与本煤层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相比,抽采消突时间能够降低1/3以上,可见交叉钻孔与网格钻孔相结合的综合抽采技术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色连二矿12205工作面临时停采以及后期恢复开采的特殊情况,分析了工作面采空区发生煤自燃的压力,并在停采和恢复开采期间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措施。根据该矿煤的易自燃特性以及采空区特殊的遗煤情况,在临时停采期间,制定了以减少采空区漏风为主,降低采空区氧气浓度相辅助的防灭火技术体系;恢复开采后,通过提高开采速度,加快三带的更迭,并采用多点连续注氮的方式降低采空区氧气浓度,防止采空区遗煤发生氧化自燃的危险。结果表明,临时停采和恢复开采的防火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12205工作面安全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15.
尹宝杰 《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2,(3):83-85
介绍了唐山矿T1455倾斜煤层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关键问题。通过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回采工艺以及针对主要隐患制定的安全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为降低古城煤矿工作面粉尘浓度,本文以古城煤矿N1303工作面为背景,采用煤层注水软化试验,采取超前长钻孔高压连续注水方式,利用煤层弱层理面和高压水流,让煤体充分冒落和破碎。对工作面注水前后的煤样水分含量进行测定,注水湿润半径平均约为2.3m,煤层的水份增加了20.1%~52.7%,总粉尘浓度平均降低了47.4%,防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煤层注水是降低矿井粉尘浓度的有效措施之一。论述了同忻矿8103工作面注水方式、注水参数等注水工艺,通过测定和对比多个测点注水前、后煤体含水率和粉尘浓度的变化,得出注水后煤体含水率平均增加2.80%,达到综合防尘质量标准化要求;割煤、放煤、移架时及破碎转载点全尘、呼尘平均降尘率为43.92%~52.04%、49.28%~57.42%。说明同忻矿8103工作面进行的煤层注水工艺是必要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6198采煤工作面现场施工煤层注水钻孔采取煤样,实验室试验注水钻孔水压力分布、煤样含水率变化,得到了工作面煤层注水影响半径等技术参数,为采煤工作面煤层注水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放工作面煤层注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针对成庄煤矿4308综放工作面的地质概况和开采条件,对该工作面进行煤层静压注水试验研究。通过合理的煤层钻孔设计和施工工艺,优化了煤层注水参数,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时产生的粉尘量和瓦斯涌出量,对于防治煤尘事故的产生和瓦斯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