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或联合微波消融(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安全性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或联合MW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比较两组术后AFP、肝功能、不良反应、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表现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 结果 射频联合组术后3个月边缘复发率9.8%,微波联合组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射频联合组术后AFP平均下降为(412.47±373.81) ng/ml,微波联合组平均下降为(278.72±269.2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射频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81.22±49.50) U/L、AST平均升高至(93.71±50.94) U/L,微波联合组ALT平均升高至(139.53±97.77) U/L,AST平均升高至(181.43±140.16) U/L;两组ALT及AS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射频联合组并发症1例,微波联合组并发症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无差异( P >0.05)。 结论 TACE联合RFA或联合MWA的近期局部疗效、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射频联合组术后比微波联合组术后肝功能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50±12)岁。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12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22 d。术后随访3~34个月29例,失访4例,随访率87.9%;21例随访≥12个月。术后造影无Ⅰ型内漏发生,并发肺部感染1例、脑卒中1例、可逆性肾功能异常6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无截瘫发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6.06%。随访期发生移植物感染1例、逆行性A型夹层持续存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术后部分严重并发症仍不可忽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系统性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RFA术治疗的2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1、3、6个月超声观察病灶变化,计算体积及病灶缩小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血流信号消失程度。结果 经皮RFA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造影病灶处均无血流灌注;术中感牙痛2例,停止消融牙痛即缓解。1例消融后有声音嘶哑,未处理,3个月后声音恢复。RFA治疗后1、3、6个月,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CDFI和超声造影检测病灶内均无血流信号和血流灌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过程中,消融区未出现对比剂重新填充的现象。高频超声检查显示,3枚结节在术后6个月完全消失,22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1/2,8枚结节消融于1年后直径缩小至不足1/2。与术前比较,治疗后1年内,所有结节直径明显缩小,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甲状腺功能指标有明显改变,术后1个月恢复术前水平。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RFA治疗能有效缩小并使其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体积及直径消失,并发症较少,不影响甲状腺功能,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裸支架载瘤动脉血管腔内重建术治疗内脏动脉夹层(VAD)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例VAD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6例VAD患者经过护理后,腹痛、腰痛症状缓解。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全部患者能够掌握正确的术后观察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腹部或腰部疼痛及血便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无腹痛复发;DSA或CTA 显示支架内血流通畅,位置良好,无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VAD 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管理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崔宁  李晓群 《工业加热》2014,(8):693-69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双极射频消融(RFA)导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取20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其中2例胆道支架再堵塞),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路径双极RFA治疗,消融功率为5 ~ 12 W,单次消融时间为60 ~ 120 s,消融持续时间平均4.66 min(1.5 ~ 8.5 min),有效消融范围平均为5.76 cm(4 ~ 10 cm)。消融后导入球囊扩张阻塞段,再植入胆道金属支架,观察术后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结果 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FA治疗:17例植入胆道支架,其中11例支架植入前用球囊扩张;1例单行球囊扩张术未放置支架;2例胆道支架再阻塞后消融(1例球囊扩张)。术后未出现胆漏、胆道感染、肝贯通伤、腹膜炎等并发症。20例胆道引流均获成功;中位随访期为3个月(0.5 ~ 10个月);术后1、3个月分别有19例和14例支架通畅,术后1、3个月分别有19例和14例生存,随访期内,20例患者中8例生存,12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144 d(13 ~ 330 d),支架通畅中位时间为90 d(13 ~ 210 d)。12例死亡患者中8例因恶病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但随访期内总胆红素等指标无升高。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新型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1年分别以国产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和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45例,其痛经等症状变化、子宫磁共振影像改变及临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为期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术后3组患者痛经程度、月经量等临床症状均有改善,6个月时碘化油组、海藻酸钠微球组和Embosphere微球组痛经明显缓解率分别为33.3%(5/15),30.8%(4/13),41.1%(7/17);12个月时MRI显示子宫体积分别缩小为49.19%、48.25%和50.05%;24个月时有8例患者痛经复发,分别为碘化油组2例,海藻酸钠微球组4例和Embosphere微球组2例。碘化油组发生闭经2例,Embosphere微球组发生闭经1例。结论 以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或Embosphere微球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对缓解患者痛经程度、缩小子宫体积具有良好的效果;栓塞治疗发生闭经的原因除卵巢功能减退外,也可能为子宫宫腔粘连;在取得临床疗效相似的情况下,使用颗粒型固体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其安全性可能较液体栓塞剂为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 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 W消融治疗2 ~ 10 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 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建立的继发性脾功能亢进(脾亢)的猪动物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射频消融治疗(RFA)研究。方法 在B型超声或CT导向下经皮穿刺猪脾静脉主干并栓塞引起淤血性脾肿大,再进行RFA治疗,观察动物外周血细胞变化,了解脾脏影像学变化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脾静脉栓塞后 1周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即下降,第 3 周以后二者下降明显(P < 0.05),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脾肿大可持续 6 周以上。术后第 2 周起,脾脏组织学改变符合脾淤血改变。射频热能引起脾脏局部凝固坏死,脾内血管闭塞、广泛微血栓导致血栓性梗死形成。结论 经皮脾静脉栓塞建立继发性脾亢方法简单、确切,可以作为脾亢外科或介入治疗的较理想模型,RFA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CT导向下冷循环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采用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15例脾亢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PLT)为(62.0±9.8)×10 9 /L,术后复查血常规和增强CT或MR。结果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31.0±4.6)%,术后1个月PLT为(96±11)×10 9 /L,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1例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冷循环RFA治疗脾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B型超声/CT导引下经皮穿刺多极电极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脾亢)的可行性、疗效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对28例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进行经皮RFA治疗。检测并比较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 d,2周以及1、3、6、10个月各时间点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于术后即刻、1周,和1、3、10个月复查增强CT,采用CT后处理软件计算消融灶体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8 ± 1.1)h,平均消融时间为(2.7 ± 0.8)h;RFA毁损范围占脾脏总体积20% ~ 80%,平均为(50.5 ± 10.3)%;术后2 d外周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下降[(19.5 ± 12.1) × 109/L],白细胞计数达到最高峰[(5.4 ± 0.2) × 109/L];术后2周直至随访10个月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并发生硬化肝脏增生的现象,所有病例Child Pugh评分均为A级。仅1例大量腹水的Child Pugh C级患者术后出现腹胀和血性腹水,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B型超声/CT导向下RFA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PSE术治疗的青海省西宁市地区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亢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30、90 d检测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计数变化。结果 PSE术技术成功率为100%。66例患者PSE术后1、7、30、90 d平均WBC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90 d平均PLT计数与术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E术治疗高海拔地区脾亢患者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脾脏射频消融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术后可以减小脾脏体积、纠正脾功能亢进,增加肝动脉血流量从而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并可诱导肝脏增大/再生。但影响其疗效的因素较多,许多潜在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阐明。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报道两种针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技术,并比较其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2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治疗组中80例患者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接受了直接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患者仅接受TACE术。结合文献报道及医疗实践,我们探讨了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了临床结果。结果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肝脏增强MRI显示5例(6.2%)患者静脉癌栓完全消失,14例(17.5%)患者静脉癌栓明显缩小,43例(53.8%)静脉癌栓稳定,18例(22.5%)静脉癌栓进展。治疗组门静脉癌栓进展显著慢于对照组(P<0.001)。结论直接微波消融术用于肝内段门静脉癌栓,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消融导管术用于肝外段门静脉癌栓上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肾癌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9例肾癌患者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患者均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3 ~ 7 d,在CT引导下行RFA。术后1个月行肾脏病灶穿刺活检和CT增强检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9例患者随访1 ~ 6个月,未发现肾脏肿瘤增大,无周围脏器损伤和针道种植。RFA后出现肉眼血尿6例,1周后好转,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效果显示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 3例。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联合RFA治疗肾癌短期内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是肾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TVE组22例、PTVE联合PSE组34例。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PTVE联合PSE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升高显著高于PTVE组(P=0.002,P=0.032)。Log- Rank分析表明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1,P=0.210),Cox回归分析表明Child- Pugh评分与再发出血显著相关(HR=1.296,95%CI=1.130~1.488,P<0.001)。结论 PTVE及PTVE联合PSE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活动性出血,两者远期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VE联合PSE可显著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表现。Child- Pugh评分增高是术后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臭氧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FLLDH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0例患者单行注射臭氧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行臭氧联合RFA,两组患者其他辅助无差别,每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和1、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技术成功率100%,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1周,1、3和6个月优良率分别为73.3% 、76.7%、70.0% 、60.0%,研究组分别为70.0%、76.7%、83.3% 、90.0%。3、6个月时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联合RFA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