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纵隔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CT精确定位下对纵隔内占位病变行经皮穿刺活检,所获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穿刺准确性、病理确诊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3例病灶穿刺成功率100%,病理确诊率85%,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是一项操作方便,定位精确,穿刺准确率和病理确诊率高,安全可靠的介入放射诊断技术,对纵隔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同轴细针穿刺活检术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 G带芯穿刺针穿刺15例患者胰腺占位病变,然后经18 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15例患者共接受16次胰腺占位性病变活检,其中1例患者接受2次活检。CT证实16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胰腺病灶内,15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1例患者第1次活检结果可疑阳性,后行第2次活检明确诊断为淋巴瘤。本组穿刺技术成功率100%,活检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93.8%。所有病例无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 glass opacity,fGG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42例经皮穿刺肺部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病例,对穿刺病理结果及术后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 97.6%(41/42),明确恶性病变35例(83.3%),良性病变 7例(16.7%),追踪到15例恶性病变进行手术,3例穿刺病理诊断原位癌,术后病理诊断升级为浸润性腺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术后病理升级为原位癌,穿刺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率(73.3%)。并发症有气胸5例(11.9%),肺实质内出血8例(19.0%),咯血4例(9.5%),胸腔内少量出血2(4.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肺部磨玻璃病变获取组织细胞病理学诊断,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对磨玻璃病变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对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在CT引导下采用18 G带芯穿刺针穿刺40例纵隔占位性病变,然后经18 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纵隔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40例患者的纵隔占位性病变接受41次活检,其中1例患者先后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41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纵隔占位病灶内,37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本组资料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0.2%。2例出现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随访过程中自行吸收,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骨病变36例,局麻下操作,经病变前方进针。结果36例穿刺活检成功,35例(97.2%)获得病理诊断;1例穿刺获取组织不足病理检查所需。36例中30例有手术病理结果,29例手术结果和穿刺结果相符,1例不相符,另6例转移瘤找到原发病灶而未手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骨病变其组织学定性的符合率为97.2%,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骨病变的应用中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病变,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病例362例,将2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362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均获成功,并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其中285例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77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8.7%(285/3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结节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46例行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术资料,穿刺结束后立即行CT平扫及临床短期随访,了解并发症情况,评估穿刺安全性;行穿刺术所取得标本,均行细胞病理学及组织学检查,以手术标本病理结果或治疗效果作为标准,评估活检术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6%(1例液气胸,6例少量气胸(肺压缩10%以下),余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46例患者中2例取得的组织较为细碎,未获得确切病理结果,1例穿刺组织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不相符;43例(93.5%)患者获得病理学诊断。结论 CT引导下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病变穿刺活检术,在操作者熟悉气管前腔静脉后解剖的基础上,术前认真阅读患者影像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穿刺路径,能够安全、准确地取得组织病理结果。这一技术对指导临床医师进一步制定诊疗计划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不明原因且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病变患者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经CT引导经皮穿刺成功取材1~2条,取材成功率为100%。59例患者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3例病理无法检出,诊断率95.1%。59例获病理结果的患者中转移癌33例(53.2%),恶性间皮瘤2例(3.2%),胸膜结核瘤18例(29.0%),非特异性炎症6例(9.7%)。发生并发症4例(6.5%),表现为疼痛(2例)皮下血肿和气胸各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且无胸腔积液的胸膜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204例患者的212次穿刺数据资料。结果 在204例患者中,孤立团块状病变107例,单发、多发结节性病变32例,完全肺实变54例,磨玻璃样病灶11例。穿刺成功率为91.0%(193/212),获得病理学诊断177例,准确率为91.7%(177/193);肿瘤性病变121例,非肿瘤56例。团块状病变组肺穿刺病理诊断率为91.6%(98/107),未明确诊断率为8.4%(9/107);结节组病理诊断率为84.4%(27/32),未明确诊断率为3.1%(1/32);完全肺实变组病理诊断率为83.4%(45/54),未明确诊断率为9.3%(5/54);磨玻璃样病灶组病理诊断率为63.6%(7/11),未明确诊断率为9.1%(1/11)。团块组病理诊断率高于磨玻璃样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块组与结节组和完全实变组之间病理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65例患者临床随访成功,得出经皮肺活检诊断肿瘤性疾病灵敏度为90.5%(114/126),特异度为100%(39/39)。经皮肺活检并发症为气胸发生率12.3%(26/212)、出血发生率为14.6%(31/212)。结论 ①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诊断的病理诊断率及准确性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②对于肺部团块状病灶经皮肺活检病理病理诊断率高于磨玻璃样病变影,但是结节状、完全实变性及磨玻璃样病灶同样有较高的病理诊断率;③经皮肺活检对于肿瘤性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隆突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7月 - 2010年7月17例CT引导下隆突下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病例资料,穿刺结束后即时CT复查及短期随访,了解并发症情况,评估穿刺安全性。活检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评估穿刺活检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首次穿刺活检针即准确进入隆突下淋巴结内,并获得组织学标本;3例首次穿刺活检针未能进入隆突下淋巴结内,其中2例因患者咯血,放弃活检术,1例于1周后行第2次穿刺成功。本组技术成功率为88.2%(15/17)。15例穿刺成功者中13例获得病理学诊断,2例未能定性,本组病理活检阳性率86.7%(13/15例),其中肺癌转移性淋巴结10例,炎性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2例,结核1例。主要并发症有气胸和肺出血,其中2例咯血量较大,给予消炎和止血治疗后症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23.5%(4/17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隆突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术成功率和准确性高,在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的基础上,按照分布法操作安全性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