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颈动脉狭窄伴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是否存在差异,认知功能改善与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128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伴糖尿病组(n=52)和不伴糖尿病组(n=76),两组患者术前临床一般情况及认知功能情况无显著差异。对患者CAS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Montreal认知评估量表(MoCA)、Alzheimer评定量表认知分表(ADAS- Cog)、画钟测验(CDT)等评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伴糖尿病组CAS术后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0.10±0.04) ng/ml较术前(0.11±0.04) ng/ml明显降低(P=0.000),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相关MMSE(24.8± 2.2对25.2±2.1)、MoCA(25.6±2.0对26.1±1.9)、ADAS- Cog(6.5±1.3 对6.1±1.3)、CDT(3.3±0.7对3.5±0.7)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伴糖尿病组CAS术后血清S-100 B蛋白水平及MMSE、MoCA、ADAS- Cog、CDT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159)。血清S- 100 B蛋白下降水平与MMSE(r=0.38,P<0.01)、MoCA(r=0.39,P<0.01)评分增加和ADAS- Cog(r=0.19,P<0.05)评分递减呈正相关。结论 CAS术后颈动脉狭窄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存在个体差异,认知功能改善程度与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降低相关。颈动脉狭窄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且S-100 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伴和不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不同,单纯改善缺血情况不能改善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治疗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26例对侧颈动脉闭塞、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CAS)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CAS成功,术后残余狭窄均 < 30%。15例患者术中出现心率减慢或血压下降,嘱患者咳嗽或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第3天出现支架急性闭塞,术侧大面积脑梗死,经内科治疗语言和肢体功能基本恢复。5例患者术后出现过度灌注,控制血压后于术后72 h内缓解。术后随访(28.5 ± 10.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2例患者复发头晕症状,其中1例患者术后36个月超声复查发现支架内重度再狭窄,未接受相应治疗。2例患者术后再发脑梗死,经内科治疗后无严重后遗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事件。结论 CAS治疗对侧颈动脉闭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变安全、有效的。但应注意术前颅内侧支循环的评估和围手术期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姚晔  王巍  李琼  张文龙  王嵩 《工业加热》2016,(10):839-842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近中期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55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研究CAS术前危险因素(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的联系。结果 术前所有患者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平均(2.58±0.68)分,术后出院时66.7%患者(170/255)为平均(1.98±0.30)分(P<0.001),术后3个月78.8%患者(201/255)为平均(1.67±0.53)分(P<0.001),术后12个月98.8%患者(252/255)为平均(1.84±0.38)分(P<0.001)。术后出现脑梗死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脑过度灌注综合征8例,既往脑梗死史、糖尿病且控制不佳、冠心病、未戒烟、高血压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发生TIA 13例,支架内再狭窄3例,既往脑梗死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后12个月发生脑梗死10例,TIA 10例,支架内再狭窄5例,既往脑梗死史、吸烟史、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是危险因素。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既往脑缺血史、高血压史及高脂血症是危险因素,术前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髙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左右两侧颈内动脉分别行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时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CAS术颈动脉狭窄患者,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7岁(49~75岁);右侧颈动脉狭窄36处、左侧颈动脉狭窄30处,2例患者为双侧狭窄;重度狭窄(>70%)37处,狭窄伴溃疡(30%~70%)29处;共植入66枚支架。术中均选用Wallstent自膨式支架。 结果36处接受右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5处、中度19处、轻度12处,发生率分别为13.89%、52.78%、33.33%;30处接受左侧CAS术治疗颈动脉狭窄中发生重度CSS 3处,中度10处、轻度17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56.67%。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SS是CAS术时常见并发症,右侧颈动脉行CAS时CSS发生率高于左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 ± 18.51)mmHg(95.00 ~ 177.00 mmHg)下降为(132.38 ± 37.31)mmHg(69.00 ~ 258.0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术中心率从平均(71.75 ± 10.37)次/min(50 ~ 102次/min)下降为61.802 ± 19.298次/min(0 ~ 150次/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患者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4%、30.3%、3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球囊大小、支架大小等,其次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结论 CAS可使血压及心率发生变化,主要出现收缩压及心率下降,也可出现血压升高。上述改变主要与球囊大小、支架大小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9例颈动脉串联病变患者资料,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6.0±4.2)岁;病程2~36个月不等,平均7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脑缺血症状,5例存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既往脑梗死2例,伴有冠心病2例,高血压病6例,下肢缺血1例;于充分抗血小板治疗后接受CEA联合CAS术。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均小于30%,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9例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新发脑卒中、脑出血事件。术后2例出现头痛、头晕的脑灌注症状,但出院前均缓解。9例患者随访4~19个月,平均(10.5±6.2)个月,无症状复发,1例术后6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提示颈动脉中度(50%~70%)再狭窄,无死亡患者。结论 CEA联合CAS术治疗颈动脉串联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但仍需更大样本远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行CAS术患者,记录并分析术后出血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513例患者中5例(0.97%)发生颅内出血,均经术后头颅CT/DSA证实。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71.4±5.0)岁;颈动脉狭窄率为90%~99%,出血时间为术中即刻至术后10 d;1例DSA显示同侧基底节区烟雾血管,1例DSA发现穿支动脉出血。3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其中1例恢复良好,2例死亡;2例接受血肿穿刺引流,遗留偏瘫。结论 CAS术后颅内出血发生率较低,但致死、致残率较高。发病原因较多,术前充分评估、危险因素筛选可降低发生率。出血后积极控制血压,予以镇静、停用抗凝药、减少/停用抗血小板药以及手术干预,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MO.MA球囊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近闭塞颈动脉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至2010年,共收治14例近闭塞颈动脉患者,狭窄程度95%~99%,所有病例可见侧支代偿。其中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11例,表现为脑血栓形成者3例。所有患者均在MO.MA球囊保护下行CAS。对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术中出现TIA发作,2 h后恢复正常。对患者进行随访3~30个月,平均(10.7±7.7)个月。4例行CTA或DSA随访,无再狭窄发生,无病变侧颈动脉脑卒中发生。结论 MO.MA球囊保护下CAS治疗近闭塞颈动脉安全、有效,无法耐受颈动脉血流阻断是主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初步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尼莫地平在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的VCI患者40例,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或头颈部CT血管成像确诊为脑供血动脉狭窄,并达到血管内治疗标准。将患者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组(支架组,20例)和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20例),接受治疗前行认知功能测定,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于治疗后6 h内和1、3、6个月分别行认知功能测定,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支架组与尼莫地平组比较,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1、3、6个月支架组MMSE评分较尼莫地平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支架组患者术后6 h内和1、3、6个月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尼莫地平组仅在术后6个月的MMSE评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和口服尼莫地平治疗VCI均有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尼莫地平治疗则需较长时间才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