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煤集团跃进煤矿-200 m西大巷和西总回风巷是主力运输巷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巷道施工总长相对较大,巷道通风和运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急需在西大巷和回风巷之间设计一联络车场来减少通风和运输上的压力,所以对-200 m西大巷与西总回风巷之间的联络车场进行了相对贯通。为了确保贯通精度,对贯通测量方案进行设计与选择,并对最终方案进行精度评定,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于洋 《煤炭科技》2023,(5):161-165+169
针对穿层巷道交叉贯通期间处于中等冲击危险区域以及贯通期间应力集中的问题,以张双楼煤矿23910工作面溜子道和溜子道联络巷交叉贯通掘进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贯通期间的应力分布情况及不同穿层阶段演化规律,制定了贯通阶段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方案。结果表明,联络巷穿不同岩性期间,应力集中程度不同,穿细砂岩段期间,超前支承压力峰值低于36.57 MPa;穿泥岩段时,超前支承压力显著增大,支承压力峰值为39.08 MPa,应力集中系数1.3;穿9煤阶段时,超前支承压力下降至37.55 MPa。联络巷开挖距贯通20 m以上时,帮部煤体垂直应力差异不大,距联络巷贯通10 m时,该处煤体垂直应力出现拐点,贯通后该处垂直应力大幅提高,增长约8 MPa,比原垂直应力增加了17.4%。研究结果对穿层巷道贯通期间冲击地压防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七五生建煤矿在3上213厚煤层工作面末采期间,充分利用原有的联络巷,采用工作面小角度全面同时贯通联络巷后充当撤架通道的方式,利用锚索、锚杆对联络巷顶帮加强支护,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己16-17—24043复采工作面掘进巷道的贯通测量中,采取多项措施分别测向机、风两巷,经联络巷形成闭合测量,闭合平差分配后再从机风巷循环施测并在贯通前进行坐标反算,解算出最终贯通方位角和坡度,实现了巷道的安全准确贯通。  相似文献   

5.
对有大落差断层的采煤工作面,在断层其中一盘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开采,在断层另一盘重开切眼,并且用联络巷贯通两巷道,联络巷同时起到探巷作用。  相似文献   

6.
贯通测量是矿山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建设和生产,稍有不慎就会给矿井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酿成事故。本文介绍鲁村煤矿-650水平联络巷贯通测量的测量方案和方法,并针对该测量方案和方法做出贯通测量误差预计,将预计的理论值与《规程》相比较,得出测量方案的合理性及测量方法的可行性,确保贯通安全、正确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鹤煤公司八矿中央采区30022工作面使用悬移支架支护,在推至四联络巷附近时与新运输巷形成垂高落差2.1 m、水平相距6 m的状况。为保证推采正常进行和生产施工安全,提出下述技术方案:延长新运输巷并与工作面提前贯通,使工作面机电运输设备和运输巷提前搭接;在距新运输巷10 m处起将原运输巷的联络巷的支护材料和机电设备回收升井。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保证了施工安全,提高了材料及设备的复用率,并且增加原煤产量370 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晔 《煤炭科技》2011,(3):44-46,53
基于神华新疆公司屯宝煤矿的实际,造成了采面与掘进头"相对而行"的特殊局面。已掘巷道在受到综采面推过时动压及断层的影响后,大范围被压垮。经研究,从后续面风巷的适当位置向运输巷掘进一联络巷,使联络巷与掘进运输巷贯通点处于采面后方压力稳定区域。实践表明,利用联络巷既可向里掘进后续面的运输巷,又能向外修复运输巷的压垮部分,确保了接续面准备工作的顺利完成,保证矿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平煤股份六矿以往穿煤层施工架棚支护存在的弊端,决定在戊9-10-22160机巷联络巷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进行穿煤层联络巷的施工。介绍了根据联络巷穿过煤岩体的特性合理选择支护方案和确定锚网索支护参数的方法。方案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13,(9):156-159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偏"W"通风条件下联络巷在掘进和开采时,巷道围岩变形和应力显现规律,对偏"W"通风小煤柱联络巷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联络巷间距>40m情况下,其间距对联络巷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联络巷与工作面巷道夹角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出夹角在60°120°时,巷道及周边空间变形较为剧烈。得出优化设计方案:联络巷按220 m间距呈135°方位角依次向里布置。并通过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掘进工程量,节约成本,提出了用大直径钻孔来替代原有的通风联络巷。以大众煤矿的12煤柱综采工作面回风巷与专用瓦斯抽采巷之间的通风联络巷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对无钻孔无通风联络巷、一组通风联络巷、大直径钻孔替代通风联络巷3种情况下的采空区瓦斯流动状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通过专用瓦斯抽采巷及上述通风联络巷正常进行采空区瓦斯抽采的情况下,用大直径钻孔替代通风联络巷时的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优于现有的通风联络巷施工方案,且直径大于0.6 m的大直径钻孔完全能够起到替代通风联络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保德县王家岭煤矿首采工作面24#联络巷为工程背景,首先分析了预留联络巷的必要性和可能导致其变形和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分析了桁架锚索控制巷道围岩稳定的机理以及相对于单体锚杆索支护的优越性,联络巷在2种支护方式下的围岩变形。模拟结果表明,在工作面推进前30 m内,2种支护方式差别不大,但在工作面推过联络巷后,单体锚索支护下的巷道变形明显较严重。最后,设计了联络巷的详细支护参数,现场应用的矿压观测显示桁架锚索支护系统的联络巷稳定性良好,达到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梁家煤矿煤4一采轨道巷、皮带巷属矿井延伸工程,单项贯通导线长度约2600m,属重要贯通工程,对梁家矿生产和接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通过对可带来贯通误差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采取加测陀螺边提高方向精度等手段,确保了贯通精度。  相似文献   

14.
济三煤矿十八采区3下辅运巷与十八采边界联络巷贯通导线全长3181.0m,通过分析导线误差预计模型、巷道坡度较大等实际情况,加入相应改正,直接通过公式预计贯通点处的横向误差,不需要量取各边长来计算误差,大简化了计算的程序,且加入起始资料改正和倾斜改正,通过计算对比,使得预计误差与贯通后实测误差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煤矿井下长距离皮带运输巷一般为大型重要工程。施工过程中,贯通测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文中介绍了鹤煤六矿三水平皮带运输巷施工贯通工程中:确定合理测量方案;使用先进方法和仪器;保证贯通所必须的精度,提高贯通工程质量的方法,从而确保正常的生产,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缩短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六矿以往穿煤层施工架棚支护存在的弊端后,在戊_(9-10)-22160机巷联络巷等工程施工中,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进行穿煤层联络巷的施工。介绍了联络巷煤岩体特性、如何合理选择支护方案和确定锚网索支护参数方法。方案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三交河矿下组煤回风巷长距离贯通工程为例,介绍了贯通测量设计方案和贯通误差预计方法。本次贯通采用了全站仪三架法测量和陀螺经纬仪定向等技术手段,并采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贯通误差预计,提高了贯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了精确贯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阳煤五矿西北翼补回风巷截止到2016-07-09T8:00班,已掘进61 m,剩余144 m将与8127出煤系统巷贯通。为保证贯通施工安全顺利进行,需对西北翼补回风巷与8127出煤系统巷贯通施工技术研究,首先在贯通剩余20 m时,使用透口维护技术对被贯通侧进行支设木柱加强维护,贯通后回撤木柱打槽钢维护。其次分情况在距贯通剩余20 m时、距贯通剩余10 m时、贯通剩1~1.5 m时,实施必要的贯通施工技术。最后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最终确保了两巷的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9.
陀螺定向在贯通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一矿二水平已组东大巷贯通工程,是属于两独立矿井之间水平运输巷道的贯通,贯通测量总长度6.5公里,其中井下导线测量长度5.5公里。巷道施工方法采用锚喷支护、大断面一次成巷。贯通精度要求高、矿井条件差和测量距离长给贯通测量带来不少困难。由于采用陀螺定向,制订了较为合理的测量方案,使贯通获得较高精度。贯通后,水平重要方向的实际偏差仅为60毫米,高程方向的实际偏差为79毫米,从而有力的保证了贯通工程的高速度、高质量。现将这项贯通测量的具体作法,介绍于下。 一、陀螺定向代替传统的几何定向 已组东大巷贯通的一侧有一斜井,测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沙吉海煤矿B1003W01工作面过联络巷期间可能面临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和三角煤体破碎后易吸氧升温形成异常高温点等问题,在工作面过联络巷之前,通过调整通风系统和过联络巷期间采取加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采空区全断面注氮和压注三相泡沫、煤体打钻注水及高分子复合胶体封堵漏风通道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来抑制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实施措施效果表明:在过联络巷2个月期间,采空区内束管检测数据显示均为正常,采空区CO体积分数最高为43×10~(-6),上隅角CO体积分数最高为36×10~(-6),联络巷内温度最高为35℃,采空区未发现高温异常点,工作面安全推过联络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