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现阳  于野  吴江涛 《化工学报》2017,68(11):4035-4042
正丙醇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可靠的热物性数据是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基础。黏度作为流体重要的热物理性质之一,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与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黏度数据一般离散分布于不同的热力学状态,在工程中难以直接应用,因此,建立可靠的黏度方程以实现任意状态黏度的计算非常必要。经文献调研发现,目前缺少宽范围、高精度的正丙醇黏度方程,基于国内外已发表的实验数据开发了正丙醇高精度黏度方程。该方程不仅能够很好地复现实验数据,而且具有合理的外推性,其温度适用范围为150~400 K,压力适用范围为0.1~120 MPa,方程在计算范围内估计不确定度为1%~5%。  相似文献   

2.
吴江涛  周永 《化工学报》2011,62(2):301-306
在广泛搜集标准氢(25%仲氢)黏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单纯形算法拟合了标准氢的黏度计算方程,方程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偏差一般在2.0%以内。方程的适用范围为温度100~500 K,压力不超过200 MPa的区域。方程的不确定度为2.0%。方程具有一定的外推性,可以用于标准氢三相点温度到100 K以及500~1000 K,压力不超过500 MPa的区域;100 K以下,除临界区和气相区,方程的不确定度为3.0%,500 K相似文献   

3.
采用Brookfield黏度计对不同聚酯热熔胶样品进行黏度测试,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到样品相应的黏流活化能参数,进口样品的活化能值(56,76 k J/mol)大于国内样品(49,48 k J/mol),在低温下条件下国外进口样品的流动性好;通过在一定熔融温度下黏度随时间的变化,引入Avrami方程对其进行黏度随时间的变化表征,发现其lg[-ln(1-Xt)]~lg t关系图呈线性(线性度R=99%),并根据计算得到相关的降解速率常数Zt,温度越高速率常数越大;在发生高温凝胶的样品体系中,其黏度的Avrami方程发生线性偏离。  相似文献   

4.
在对文献中发表的碳酸二甲酯黏度实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的基础上,将摩擦理论与工程上常用的Peng-Rob inson状态方程(PR方程)结合建立了碳酸二甲酯的液相黏度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模型中的各系数。结果表明:在拟合范围内,碳酸二甲酯黏度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绝对平均偏差和最大偏差分别为1.78%和6.34%。所建立的黏度模型适用的温度范围为283—383 K,压力范围为饱和压力接近于100 MPa,文章为碳酸二甲酯作为替代燃料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黏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丙醇脲醛树脂的合成,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采用本法制备的产品,效果好、贮存稳定。  相似文献   

6.
正丙醇脱煤中有机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重庆市涪陵高硫煤在正丙醇溶剂中的脱有机硫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子法考察了粒径、煤浆溶剂体积与煤样质量比、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脱硫的影响,优选出正丙醇脱除原煤中有机硫的最佳条件为:煤粒粒径100目~120目,煤浆溶剂体积与煤样质量比为16,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温度为30℃,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煤样的有机硫脱除率在42.82%~60.70%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分离乙腈-正丙醇的共沸物系。首先利用溶剂选择原理和UNIFAC基团贡献法选出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萃取精馏的萃取剂,同时采用NRTL模型对常压下乙腈-正丙醇物系和加入萃取剂N-甲基吡咯烷酮后的汽液平衡进行模拟和实验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然后通过间歇萃取精馏实验进一步考察所选萃取剂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N-甲基吡咯烷酮能够打破共沸,有效分离乙腈-正丙醇共沸物系。采用有28块理论板的填料塔,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4块板,溶剂比为1.0,回流比为3,可以从塔顶得到质量分数为98.6%的乙腈产品。最后,用Aspen Plus软件对乙腈-正丙醇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流程进行了模拟,得出的参数为进一步的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快速探索不同参数下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正丙醇的规律,搭建了废气处理实验装置,采用便携式VOC和CO检测仪对介质阻挡放电处理的正丙醇废气进行了快速定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便携式检测仪能够快速实时的响应出结果,放电功率、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正丙醇降解率有重大影响。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处理后的正丙醇气体浓度逐渐下降,CO浓度逐渐上升,表明正丙醇降解率不断提高;随着气体流量增加,处理后正丙醇先迅速变大然后稳定,CO浓度逐渐下降,表明正丙醇降解率明显下降;随着正丙醇浓度的增加,处理后正丙醇浓度与处理前浓度成正比,CO浓度与VOC检测比值迅速变小后稳定,表明正丙醇降解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正丙醇溶液中,压力和温度因素对乙烯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压力的升高促进了水合物的生长,水合物生成速率随压力升高而加大;温度的降低促进了水合物的生长,水合物终止生成所需的时间减少,终止生成对应的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10.
钟慧娴 《广东化工》2022,(24):121-123
正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其合成路线出发,介绍了国内典型的正丙醇生产工艺路线,着重对各代表企业鲁西化工、宁波巨化、三维化学、南京荣欣的乙烯羰基合成工艺进行分析并对比不同工艺路线的优缺点,同时对国内正丙醇生产的代表企业进行了生产成本分析。对我国正丙醇的生产情况,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采用Sim Sci PRO/II 9. 3软件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建立以DMAC为溶剂从制药废液中回收正丙醚和正丙醇的萃取精馏分离工艺。采用UNIQUAC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与分析,并以实验验证模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确定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精馏塔理论板数35块,原料液第24块板进料,溶剂第7块板进料,溶剂比1. 2,回流比3. 2,塔顶回收正丙醚含量为99. 88%;溶剂回收塔理论塔板数25块,原料第6块板进料,回流比0. 7,塔顶回收正丙醇含量为99. 86%。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二者回收率均在99. 5%以上,达到了在原工艺中循环套用要求。在模拟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萃取精馏实验,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孙畅  白鹏  梁金华  张鸾 《现代化工》2013,33(6):108-111
首次研究了间歇萃取精馏方法分离环己烷-正丙醇二元共沸物。通过溶剂选择原理选出DMF作为分离此共沸物系的溶剂,采用UNIFAC模型对常压下环己烷-正丙醇物系和加入溶剂DMF后的物系进行气液平衡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其中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通过间歇萃取精馏分离此共沸物的实验研究来进一步考察所选萃取剂的效果。结果表明,DMF能够消除环己烷-正丙醇共沸物系的共沸点,采用有30块理论板的填料塔,萃取剂进料位置为第4块板,溶剂质量比为1∶1,回流比为3∶1时,塔顶环己烷产品质量分数为96.2%,回收率为72.2%。  相似文献   

13.
利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采用萃取精馏法,以1,4-丁二醇(BDO)为萃取剂,对乙腈-正丙醇的分离进行模拟研究。最优工艺条件:萃取精馏塔理论板数45,混合物进料位置37,萃取剂进料位置3,回流比1.8,溶剂比7;溶剂回收塔理论板数17,进料位置7,回流比1.6。在上述条件下得到乙腈和正丙醇质量分数分别为99.81%和99.22%。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7):1575-1579
采用Sim Sci PRO/II 9. 3软件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建立以DMAC为溶剂从制药废液中回收正丙醚和正丙醇的萃取精馏分离工艺。采用UNIQUAC模型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与分析,并以实验验证模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确定适宜工艺参数为:萃取精馏塔理论板数35块,原料液第24块板进料,溶剂第7块板进料,溶剂比1. 2,回流比3. 2,塔顶回收正丙醚含量为99. 88%;溶剂回收塔理论塔板数25块,原料第6块板进料,回流比0. 7,塔顶回收正丙醇含量为99. 86%。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二者回收率均在99. 5%以上,达到了在原工艺中循环套用要求。在模拟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萃取精馏实验,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胡爱宝  刘昆元 《化学工程》1989,17(6):59-61,43
本文用改进的Dvorak—Boublik汽液平衡釜,测定了丙酮-正丙醇二元体系在30℃、35℃和40℃的三组怛温数据,还测定了在760mmHg压力下的一组恒压数据。上述数据用三参数RK方程、二参数Wilson方程和UNIQUAC方程进行关联,关联结果与所测定的平衡数据进行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对自制低黏度环氧树脂的黏度特性、固化特性、浇铸体的力学性能、耐热性以及复合材料的电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低黏度环氧树脂在常温下具有很低的黏度(120 mPa.s)和较长的适用期;在中温(80℃)条件下即可凝胶,固化产物力学性能和电性能优异,耐热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化纤行业中在线黏度测量应用已越来越广泛。黏度的测量方法很多,在实际生产中,在线黏度和实验室黏度测量方法也会有不同。本文从黏度测量方法和流变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安装实测数据案例对在线黏度和实验室黏度测量的方法进行分析,相应提出在线黏度和实验室黏度测量数据转换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氯化钙—正丙醇—水溶液稀释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9.
正9月10日,宁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建设的5万t/a多相催化乙烯氢甲酰化及其加氢制正丙醇工业装置全流程一次开车成功,并生产出合格产品。此次开车成功开创了两个先河——既是单原子催化剂的首次工业应用,也是烯烃多相催化氢甲酰化技术的首次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LKB-2107型流动式微量热计测量了288.15K,298.15K和308.15K下CaCl_2-n-C_3H_7OH-H_2O溶液的稀释热。混合溶剂中正丙醇摩尔分数Xα:0.00,0.13,0.25,0.50,0.75,0.87和1.00。测量结果用扩展的Debye-Huckel方程关联,计算了不同溶剂组成下溶液无限稀释热△H_D(m=0.5,Xα)。结果表明:Xα相同时,-△H_D随温度增加而增加;温度相同时,随Xα变化,当Xα≈0.87时,-△H_D具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