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行肝动脉硬化栓塞术(TAE)治疗的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优缺点。方法 对150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硬化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3、6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复查 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化油聚积征象。术前血管瘤直径平均(8.47 ± 2.27)cm,术后3、6个月血管瘤直径分别平均(5.75 ± 1.40)cm和(3.51 ± 0.82)cm(P < 0.05)。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动脉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其硬化性栓塞与药理作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栓塞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轲  曹建民 《工业加热》2010,(12):985-98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及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 超液化碘油乳剂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血管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油聚集征象。血管瘤直径由术前为(9.3+2.2)cm到术后6、12个月时分别为(4.2+1.5)cm和(2.0+1.3)cm。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治疗后均获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选择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经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4月至2010年9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6例肝血管瘤患者接受经动脉PLE栓塞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通用标准,根据肿瘤的缩小率评价其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对116例患者的139个病灶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随访6个月 ~ 10年,87例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79例症状完全消失,6例缓解,2例无变化,有效率97.7%。术后复查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6个月 ~ 1年,1 ~ 3年,3 ~ 5年,5 ~ 10年的有效率分别为84.2%、85.4%、88.1%、96.4%。长期随访的28个病灶术后6个月 ~ 1年、1 ~ 3年、3 ~ 5年、5 ~ 10年瘤体的最大截面积分别为(30.54 ± 23.98)cm2,(24.89 ± 19.48)cm2,(20.73 ± 17.78)cm2,(17.30 ± 15.21)cm2,分别与术前[89.44 ± 67.93)cm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LE经动脉栓塞治疗安全、有效、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治疗肝血管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总结经导管动脉硬化栓塞术(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儿童医院影像中心采用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27例颌面部巨大血管瘤患儿(年龄2~22个月,平均5.9个月;体重4.5~10 kg,平均6.32 kg)。TASE术中行股动脉插管造影,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证实后向瘤体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再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瘤体供血动脉。术后口服普萘洛尔3~6个月。结果 所有患儿随访3~6个月,临床体检和超声检查显示20例(75%)达治愈标准,7例(25%)显效。2例(7.5%)瘤体表面皮肤出现坏死,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 TASE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巨大血管瘤具有创伤小、见效快、安全性高、大多无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比较3种介入栓塞材料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23例接受平阳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A组),17例接受单纯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治疗(B组),15例接受博来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C组)。A组2例、B组1例分别经2次介入治疗。结果 术后3~6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显示,A组、C组肝血管瘤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仿;3组有症状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缓解,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重复性好,无严重并发症。平阳霉素、博莱霉素+碘化油栓塞治疗后瘤体缩小明显。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多囊性肝病(PLD)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采用栓塞微粒球Embosphere?誖对14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PLD患者施行超选择性TAE术,其中女性11例,男性3例;年龄42~65岁,平均(48±5)岁。术前和术后每3个月行CT肝扫描,同时复查血常规、肝功能。结果 TAE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2~24个月,12例症状明显缓解,2例无效,有效率为85.7%。术后患者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平均为(3.2±1.1)个月。术后18个月时CT随访显示肝脏总体积、囊肿总体积较术前分别缩小(19.3±5.6)%、(20.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转氨酶呈一过性升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栓塞微粒球行超选择性TAE治疗PLD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传统治疗手段的补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总结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行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盐酸平阳霉素(含平阳霉素8 ~ 16 mg、利多卡因 3 ml)。术后采用彩超或CT随访6个月 ~ 1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血管瘤瘤体大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治疗1次38例,治疗2次13例,治疗3次9例,结果显示完全缓解 5 例,部分缓解 54 例,无变化 1 例。彩超或CT示瘤体内血流消失。术后8例出现低热,5例出现头晕伴胸闷,3例出现上腹痛伴呼吸困难,7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有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及肝功能损伤。结论 肝血管瘤瘤体内注射盐酸平阳霉素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用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观察推广及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无水乙醇-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以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乙醇-碘油比例为2∶1)8~25ml 行超选择肝动脉栓塞。观察术后肿瘤大小、肝功能及临床症状。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其中最大病灶位于肝右叶15例、肝左叶10例,肿瘤最大径6.5~15.3cm,平均(8.2±2.0)cm,栓塞后6、12个月观察见肿瘤明显缩小,分别为(5.3±1.6)cm和(2.8±1.2)cm(P<0.01),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除轻度腹痛、发热,转氨酶短时间轻度升高并于2周后恢复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水乙醇-碘油栓塞是肝脏血管瘤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守鹏  郑加生 《工业加热》2015,(11):996-999
【摘要】 目的 评价经动脉栓塞(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射频消融/微波消融,RFA/MWA)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1月至2013年7月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26例,其中单发14例,多发12例,有症状患者8例。病灶长径5.0~13.0 cm,平均(7.6±2.4) cm。先行TAE治疗,再行CT引导下RFA/MWA治疗,观察完全消融率、病灶缩小程度、手术并发症。结果 26例患者中行RFA治疗9例,MWA 17例,共消融病灶27个,行消融治疗28次。23个病灶实现了完全消融,病灶的完全消融率为85.2%(23/27),病灶缩小12.9%~66.3%,平均(31.0±19.6)%。有症状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消融治疗后出现肝包膜下出血1例、血红蛋白尿1例、胆汁瘤1例,经治疗后好转,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1.5%,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 TAE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可作为肝血管瘤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治疗症状性多囊肝(PL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3年采用超选择性TAE治疗症状性PLD患者8例,其中女6例,男2例,年龄54~65岁,平均59.5岁。栓塞剂为聚乙烯醇(PVA)颗粒和微弹簧圈。所有患者在TAE术前及术后12个月均接受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及肝内囊肿总体积测量,比较囊肿体积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TAE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肝区不适、发热,给予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均消失,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肝内囊肿总体积由术前平均(5 794±2 066)cm3(3 120~8 935 cm3)改善为术后12个月平均(3 832±1 525)cm3(2 019~5 925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6.971,P<0.001)。肝内囊肿总体积缩小率为(34.6±11.3)%(24.3%~60.4%)。结论 TAE是一种治疗症状性PLD的新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喷射器结构分析及两类喷射器性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气力输送喷射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从数值计算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喷射器性能的几个重要因素,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同心气力输送喷射器,将其与传统的气力输送喷射器进行了比较,得出了这种喷射器的优点和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某钢铁厂常用的全氢炉为例,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全氢炉炉台氢气进口角度改变后内罩内各处氢气流量的变化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氢气入口速度矢量的轴向夹角与切向夹角的变化会主要会引起顶部流通通道、第一、第二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量的变化,第三、第四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量随着氢气入口速度矢量变化范围不大,且存在"均匀轴向夹角"和"均匀切向夹角",当氢气入口速度矢量的轴向夹角和切向夹角分布在此范围时,顶部流通通道和第一、第二层对流板处氢气流通通道的氢气流量较为均匀,此时有助于内罩内各个钢卷与四周环境的换热。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比较了气体纯对流换热强化方式、纯净蒸汽凝结换热强化方式基础上,结合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冷凝换热机理及纯净蒸汽凝结换热机理与气体纯对流换热机理的差异,对已有各类换热器结构自身在强化含不凝性气体蒸汽凝结换热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既能强化锅炉尾部烟气对流冷凝换热又能高效回收凝结水分的错列布置垂直光管管外凝结换热器与带有波纹槽道的板式换热器2种优选结构,进一步给出了根据烟气灰尘浓度高低选取2种冷凝换热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程静  周旭南  徐艳 《工业加热》2022,51(4):48-50
随着国家对工业锅炉NOx排放限制的进一步收紧,在用贯流锅炉由于其炉膛尺寸较小,较多的采用表面燃烧进行低氮改造.但贯流锅炉采用表面燃烧改造后,其水管普遍产生密集性裂纹,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认为水管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贯流锅炉原有的热力平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传热学的角度对产生裂纹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材料失效分析进...  相似文献   

15.
16.
柳为民 《汽轮机技术》2008,50(3):194-197
气流在轴封内流动时,气流加速、降压发生在轴封齿与轴之间的间隙内,由于轴封间隙较小,气流速度高,附面层的作用强烈.气封齿的形状、气封齿与轴封台阶的组合关系、气封间隙的大小、轴封静止部分与转动部分之间由于热膨胀不均匀而引起的轴向相对串动等都会影响到气封的封严效果.针对较为典型的轴封结构,经过数值模拟,讨论了上述因素对气封密封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潘毅 《汽轮机技术》2013,55(1):76-78
根据机械制造过程中夹具设计与工件装夹的原理,分析了汽轮机动叶T型叶根制造过程中定位误差的成因和遵循的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析实例,所获得的结论对于汽轮机动叶叶根制造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国浩 《锅炉技术》2005,36(4):58-60
介绍了目前烟气脱硫装置中2种烟气加热器(GGH)转子的结构型式及特点,在制造过程中的一些制造要求及相应的工艺措施,如焊接材料的成分及选用、焊接方法的比较和选择、零件加工的要求、转子组装的要求、工艺程序和多次制造积累的相关经验介绍。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为今后开拓广阔的烟气加热器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锅炉控制自动化程度不高,其操作基本上停留在手工和简单模拟仪表操作的水平,操作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还容易造成运行事故。文中介绍了一种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并讨论了系统的整体构成方案。将可编程序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相结合,制定出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控制方法。根据这种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很容易被实现,并且将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火电厂中应用先进的气动技术对汽轮机的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后,汽轮机的膨胀效率会得到提高,而回热系统则偏离了最佳的设计工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通过变动汽轮机的抽气参数得到回热系统的给水焓升最佳分配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组的热力性能。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火电厂机组的改造具有参考价值。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