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6-O-α-D-麦芽糖-β-环糊精(6-O-α-D-maltosyl-β-cyclodextrin,Mal-β-CD)和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对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溶剂法制备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物,借助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联用等分析手段研究该包合物的理化性质,并采用分子对接法建立了该包合物的超分子结构。结果表明:Mal-β-CD包合槲皮素的能力高于母体β-CD。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是沿Mal-β-CD的大口端方向进入其疏水空腔形成包合物,二者间是通过氢键相连接的。较之母体β-CD,Mal-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更好,且包合后槲皮素的物相发生重大变化,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呼吸道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疗效,在医药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较低,使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是一种 大环分子,能够与客体分子包合形成包合物,从而有效提高客体分子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制备 槲皮素与β-CD、G-β-CD及G2-β-CD的包合物,利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糊精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紫外光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表征槲皮素与G-β-CD包合物,借 助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与G-β-CD包合物的超分子结构。结果显示:槲皮素的溶解度与环糊精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G-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最好,且包合后槲皮素的热稳定性提高。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的C环嵌入G-β-CD 的空腔中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呼吸道炎症和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疗效,在医药行业中受到广泛关注。但是,槲皮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较低,使其在医药行业的应用受到限制。环糊精(cyclodextrins,CDs)是一种大环分子,能够与客体分子包合形成包合物,从而有效提高客体分子的溶解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本实验制备槲皮素与β-CD、G-β-CD及G_2-β-CD的包合物,利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糊精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利用紫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表征槲皮素与G-β-CD包合物,借助分子对接研究槲皮素与G-β-CD包合物的超分子结构。结果显示:槲皮素的溶解度与环糊精的浓度呈线性关系,G-β-CD与槲皮素的包合效果最好,且包合后槲皮素的热稳定性提高。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的C环嵌入G-β-CD的空腔中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对接和相溶解度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环糊精(cyclodextrin,CD)与光甘草定(glabridin,GLD)之间的包合能力,筛选出适宜包合GLD的CD;制备GLD/CD固体包合物,考察不同干燥方法、不同投料比对固体包合物的包合率、载药量和溶解度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分别对包合物的形貌、包合物中GLD的存在形式、GLD与CD的相互作用和空间构象进行研究;采用体外溶出实验考察GLD在包合前后溶出特性的变化;采用噻唑蓝法比较GLD及其包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种CD都能与GLD形成物质的量比1∶1的包合物,其中2-磺丁基-β-环糊精(2-sulfobutyl-β-cyclodextrins,2-SBE-β-CD)包合GLD的能力优于其他CD及其衍生物;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GLD/2-SBE-β-CD固体包合物的包合率和载药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包合物的水溶性有一定差异。适当提高GLD与2-SBE-β-CD物质的量比,包合率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可显著提高载药量。GLD与2-SBE-β-CD物...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苦荞麦麸油的氧化,采用响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 模式,对苦荞麦麸油β- 环糊精包合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包合物进行红外物相鉴别,显微结构观察及抗氧化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胶体磨法对苦荞麦麸油包合效果较好,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21min、β- 环糊精与油的质量比为5.7:1、水与β- 环糊精比为4.2:1(mL/g)。该工艺条件下包合物的含油率为8.07%,油利用率为76.55%,β- 环糊精能够对苦荞麦麸油进行有效包合,且能提高其稳定性。本方法包合成本低,工艺简便,抗氧化效果突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糖基-β-环糊精(glucose-β-cyclodextrin,G-β-CD)为主体,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杨梅素/G-β-CD包合物,通过相溶解度法分析杨梅素/G-β-CD包合物的包合作用。此外,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等分析方法对此包合物的形貌、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通过测定杨梅素与杨梅素/G-β-CD包合物的还原能力和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表征其抗氧化能力。当杨梅素浓度为6 mmol/L时,杨梅素/G-β-CD包合物的还原能力相较客体杨梅素分子提高了89.13%;当杨梅素浓度为10 mmol/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加了109.12%。结果表明: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出了包合比为1∶1的杨梅素/G-β-CD包合物,且包合物具备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水溶性,可以作为新型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槲皮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槲皮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并进行包合物的鉴定及溶解度测定。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波法和研磨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溶液搅拌法的包合物制备工艺以包合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溶液p H值对包合物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采用薄层鉴别法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比较包合物得率,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槲皮素-β-CD和槲皮素-HP-β-CD包合物更好;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为1:1、制备温度为60℃、制备时间为2 h、溶液p H值为7;在此条件下制备槲皮素-β-CD包合物的平均包合得率为66.22%,制备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平均得率可达71.49%;槲皮素-β-CD包合物溶解度为26.94μg/mL,槲皮素-HP-β-CD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可增加到2224.21μg/mL。槲皮素在0.8~6.4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结论溶液搅拌法使槲皮素与环糊精衍生物形成包合物,且明显增加了槲皮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并提高了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张多婷  韩静  项文娟  张玥 《食品科学》2011,32(17):199-203
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超声法制备叶黄素-β-环糊精(叶黄素-β-CD)包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红外光谱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叶黄素-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叶黄素-β-CD包合物的适宜包合条件为叶黄素与β-CD的物质的量比1:4,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40min,包合率可达到75.8%以上;产物的光谱特征的变化证实叶黄素和β-CD形成了新的物相;而用相溶解度确定叶黄素和β-CD的相溶解度曲线属于AL型,叶黄素与β-CD形成1:1包合物,包结常数为346.97L/mol。经包合后,叶黄素的稳定性与水溶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环糊精(cyclodextrin, CD)为主体,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 TB)为客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D/TB包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相溶解度、等温滴定微量热及分子模拟对其包合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环糊精(α-CD、β-CD、γ-CD)均可与三丁酸甘油酯形成包合比为1∶1的包合物,其中β-CD最适于包合三丁酸甘油酯;环糊精包合三丁酸甘油酯是自发进行的微放热过程,焓熵协同驱动促进环糊精包合三丁酸甘油酯,其中熵驱动在包合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疏水作用力为主要作用;复配环糊精(α-CD∶β-CD∶γ-CD=2∶7∶1,物质的量之比)包合三丁酸甘油酯过程中的熵变(24.3 cal/mol K)比单一环糊精(β-CD为17.8 cal/mol K)提高了36.52%,同时包合稳定常数提高了79.21%,说明复配环糊精可提供更多与三丁酸甘油酯分子尺寸相匹配的疏水空腔,包合能力更强,从而达到更稳定的包合效果;最终,通过解析单一环糊精包合三丁酸甘油酯的分子对接模型,推测出复配环糊精协同包合三丁酸甘油酯的包合构象。该研究为环糊精包合体系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旋转蒸发法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Qu/2-HP-β-CD-IC),并采用静电纺丝法将其负载到纳米纤维膜上。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Qu与2-HP-β-CD的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 h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在相同温湿度条件下,负载槲皮素/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纤维膜的抗紫外线性能更佳,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鲜韭菜经匀浆、缓冲液提取、硫酸铵分级沉淀、羧甲基离子交换层析(carboxymethyl-sephar ose,CMSepharose)再通过Su 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从而获得电泳纯的β-木糖苷酶。该酶的比活力达到18.25 U/mg,纯化倍数为12.59,回收率为1.83%,分子质量为123.02 k D,亚基分子质量为61.51 k D。通过对β-木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得到最适温度为65℃,最适p H值为4。该酶在25~55℃及p H 3.0~5.0的范围内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最适条件下测得其米氏常数(K_m)值为0.28 mmol/L;甲醇、乙醇、异丙醇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和Ag+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Mn~(2+)和Co~(2+)对该酶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溶解度法定量研究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e-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2-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与根皮素的包合作用,通过冷冻-干燥法成功制备了水溶性良好的包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分析根皮素及其包合物的结构。此外,通过测定还原能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根皮素及其包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并探究其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二酚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根皮素与Me-β-CD、HP-β-CD物质的量比1∶1的包合物,包合作用显著提升了根皮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及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其加工成为水基化保健食品剂型。此外,根皮素及其包合物对酪氨酸酶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天然、高效、环保的食品保鲜剂。  相似文献   

13.
The formation of supramolecular inclusion complexes between luteolin and five cyclodextrins namely β-cyclodextrin (β-CD), methyl-β-cyclodextrin (M-β-CD), hydroxyethyl-β-cyclodextrin (HE-β-CD),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 and glucosyl-β-cyclodextrin (G-β-C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from phase-solubility studies showed that luteolin formed 1:1 stoichiometric inclusion complexes with these cyclodextrins with the G-β-CD complex displaying the greatest stability constant. The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luteolin/G-β-CD complex was investigated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Results showed clearly the formation of a supramolecular complex in which the guest molecule, luteolin, was entrapped inside the cavity of the host, G-β-CD. The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luteolin and G-β-CD resulted in changes in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al, phase transi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luteolin. Furthermore,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showed that the complex was formed with the B ring of luteolin inserted into the cavity of G-β-CD.  相似文献   

14.
谢秀玲  李欣  陈红兵 《食品科学》2015,36(9):230-234
自然状态下,牛乳β-乳球蛋白聚合体的出现是蛋白聚合行为的结果,值得高度关注。β-乳球蛋白聚合受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的制约,二硫键是聚合的内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温度、p H值、离子强度、蛋白浓度等。随着β-乳球蛋白结构的改变,相应的特性也随之变化。其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包括热稳定性、浊度、流变特性、聚合体的形态及颗粒大小等,生物特性的变化主要涉及消化特性和免疫特性。本文对牛乳β-乳球蛋白聚合行为研究的综述将有助于β-乳球蛋白聚合体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玫瑰精油水溶性与稳定性,以β- 环糊精为包合材料,制备并表征玫瑰精油的包合物。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玫瑰精油包合物,薄层色谱(TLC)、气相色谱- 质谱(GC-MS)分析包合前后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红外(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包合物与包合作用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以包合率为指标确定包合最佳条件为:m 玫瑰精油:mβ- 环糊精=1:1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玫瑰精油包合率达到80% 以上。结论:玫瑰精油包合物能够保留玫瑰精油的主要特征成分,提高精油的溶解度和稳定性,为开发口服玫瑰精油功能食品提供了固体粉末中间体。  相似文献   

16.
祝霞  盛文军  杨学山  王婧  李敏  张波  翦祎  韩舜愈 《食品科学》2014,35(13):147-150
以红佳酿酿酒酵母为出发菌株,通过离子交换法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测定酶活力和蛋白质含量,并研究温度、pH值稳定性和金属离子、葡萄糖、酒精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酶液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后,纯化倍数为19.41,得率为38.67%;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电泳检测为1条谱带,达到电泳纯,分子质量约为45 kD;β-葡萄糖苷酶热稳定性较差,在20~40℃较稳定,在pH 5.0~10.0较稳定;Al3+、Cu2+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K+、Mg2+、Ca2+、Zn2+、Na+对酶活力的影响不明显;葡萄糖和酒精对酶活力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欣  姜子涛  李荣 《食品科学》2009,30(23):96-100
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β-CDs)与柠檬草精油及其主要成分柠檬醛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测定包结过程在20~50℃范围内的热力学参数ΔG、ΔH 和ΔS。实验表明,β-CDs 与柠檬草挥发油的包结比均为1:1,包结能力顺序为HP-β-CD>MD-β-CD>β-CD。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包结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ΔS 和ΔH 均为负值,由此说明包结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包结的驱动力主要来自范德华力与疏水作用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诱导自溶后的葡萄酒泥酵母细胞壁为试材,采用蛋白酶水解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制备水溶性β-D-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将粗品经Sephacryl S-400 HR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对其抗氧化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酶解制备水溶性β-D-葡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0℃、加酶量247 U/m L、p H 7.5、浸提时间1.5 h,得率为80.91%。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得到3种组分,比例依次为组分Ⅰ68.08%、组分Ⅱ13.97%、组分Ⅲ8.79%,其中组分Ⅰ分子质量为100 065.18 D。纯化后的水溶性β-D-葡聚糖清除ABTS~+·、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O_2~-·和螯合Fe~(2+)的EC50值分别为2.035、6.352、16.773、5.238、1.061 mg/m L,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