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技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先行PTCD引流后,二期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结果 手术过程支架及粒子条移位2例,经胆道活检钳复位,技术成功率100%,黄疸缓解率10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 ~ 23个月,未发生放射性泄漏、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支架内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导致再次梗阻征象,但部分患者(25%)由于支架网孔处内膜增生或胆道内结石形成导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其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腔内照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安全可靠,疗效肯定,术后能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 ± 0.7)和(6.2 ± 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 ± 0.8)和(8.7 ± 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剑宇  徐浩  许伟  王勇  柳昂 《工业加热》2019,(9):874-877
【摘要】 目的 评价和探讨胆道支架联合内、外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及疗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胆道支架外125I粒子条治疗为A组(30例),行胆道支架内125I粒子条治疗为B组(30例),行单纯胆道支架治疗为C组(30例)。统计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内、外置入粒子条区别。依据胆红素、转氨酶指标评价患者近期疗效;依据支架通畅时间、支架通畅率和生存时间评价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A组术中出现5例粒子条移位(均<1 cm);B组随访期间3例出现粒子条无法取出,2例出现胆汁瘤,8例出现胆汁外溢。在疗效上,A、B两组明显优于C组(P<0.05),A、B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粒子条置放于支架内或外对疗效无明显影响,支架内置入粒子条较支架外置入粒子条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4.
蔡霞  陈坚  李青荷  王东平 《工业加热》2013,(10):865-867
【摘要】 目的 探讨15例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对15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进行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的护理,观察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基础护理及病情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1周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出院,1个月后随访,15例支架无堵塞,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 该治疗方法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取得手术圆满成功及良好的疗效与护士的细心护理、精心配合与指导、密切观察病情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例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均经临床、CT、MRI检查和病理活检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先在DSA下行PTCD,1周后在CT下行胰腺癌病灶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肿瘤大小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个月后23例患者黄疸均现减退,血清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P < 0.01);临床表现明显疼痛的19例患者中8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8例患者部分缓解,3例无效,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4.2%。2个月后CT复查,实体肿瘤2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5例疾病进展。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与手术相关重症胰腺炎、胰漏、肠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TCD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能够短时间内改善黄疸症状,控制肿瘤生长,并且具有较好的姑息性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1例接受125I粒子支架治疗,15例接受普通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 < 0.05)。术后6个月、1年125I粒子支架通畅率明显优于普通支架(P < 0.05)。普通支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个月,平均生存期4.3个月,粒子支架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平均生存期9.1个月,粒子支架组优于普通支架组(P < 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能明显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肝穿刺植入普通金属裸支架与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介入科进行治疗的32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随机选择其中1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植入;21例为对照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普通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总胆红素(TIBL)、直接胆红素(DBIL)、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 9)指标变化以及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胆道普通金属裸支架或125I放射性粒子支架,术后造影胆道通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两组TIBL、DBIL均显著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EA、CA19- 9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支架中位通畅时间及平均通畅时间(5.83个月,7.55个月)均长于对照组(2.23个月,2.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6、9、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9%、90.9%、72.7%、54.5%,对照组分别为80.9%、33.3%、23.8%、9.5%,观察组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支架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既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又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与普通胆道金属裸支架相比,能明显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是标本兼治的姑息性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估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IVC恶性梗阻患者,行IVC支架联合125I 粒子条植入,术前术后分别对IVC梗阻长度、内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压差及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每2个月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IVC造影对患者IVC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0例患者共植入26枚支架及40根粒子条,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IVC梗阻长度为(6.82±2.21)cm,狭窄段内径由(0.50±0.27)cm扩张至(1.55±0.33)cm。右心房与梗阻远端压差由术前(16.28±1.26)mmHg降至术后(5.90±1.86)mmHg,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4~5分(中位值4分)下降至术后0~2分(中位值0分)。随访2~2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0%。结论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经皮经肝途径置入可携带放射性粒子的胆道引流导管,以达到胆汁引流和胆道腔内放疗的双重效果,用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方法 利用常用的导管制作材料聚氨酯,通过铸型加热拉管技术,形成具有3腔结构的导管,导管外径8~10 F,3个腔内径分别为0.75 mm、0.75 mm和 ≥ 1 mm,其中 ≥ 1 mm 内径的管腔作为胆汁引流的通道,2个0.75 mm的管腔做为承载125I粒子的通道。对导管尾端进行特殊设计,便于粒子的置入及引流袋的连接。结果 开发研制的胆道粒子引流导管结构合理,125I粒子假源能顺利送入导管的粒子腔道内,电视透视观察粒子能连续排列形成粒子链,并保持不移位;导管引流腔道与尾端引流接口相通,能够保证胆汁的顺利流出。结论 本研究研制的导管具有较好的引流效果同时可携带125I粒子,拟对呈线形排列的粒子链的剂量学及生物效应进行计算,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其介入操作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研究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经胆道支架内植入放射性粒子条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38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应用125I粒子,每个125I粒子长4.5 mm、直径0.8 mm,送入导管制备粒子条。先行经皮胆道引流术(PTCD)术;将导丝经皮通过梗阻段,先行球囊导管扩张,后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置入8 ~ 10 F胆道引流管;最后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在透视下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包敷固定引流管露出体外部分或者包埋于皮下。结果 38例胆道恶性梗阻的患者中36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及放射性粒子条植入术,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 < 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观察发现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射频消融(RFA)联合支架植入术后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接受胆道RFA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后护理,观察和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9例患者均完成胆道RFA,并在消融术后植入胆道支架。术后发生胆漏1例,胆道出血2例,胆道感染2例。发生胆漏者术后1周死亡,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均好转,随访1个月内一般情况均较好。结论 胆道RFA术后患者的护理主要在于预防胆道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重要的是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从而降低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RFA)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行经皮胆道腔内RFA联合支架植入术,观察并发症、疗效及术后50 d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2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均行分段RFA,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均无胆道出血、胆管穿孔、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50 d月支架通畅。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是安全及有效的,但仍需有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3.
毛晓楠  卢再鸣  郭启勇 《工业加热》2016,(12):1058-1064
【摘要】 目的 介绍用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汇集自2014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成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及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统计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讨论支架的通畅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12例(100%),2例支架未开通,其中1例并发穿刺点出血,1例并发呕血。10例患者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0个月(2~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0个月(2~15个月)。术后3、6和9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7/9、7/9、5/8和3/6。门脉支架平均通畅时间7.5个月(0~15个月)。术后3、6和9个月、1年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9、6/9、5/8和3/6。随访期内共8例患者行后续TACE治疗,共行TACE 18例次,术后肝功能稳定。结论 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可以降低癌栓分级、维持支架通畅、保证门脉供血、扩大TACE适应证,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大的综合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蒋妮  蒋蕾  邱燕  陶然  李玉雯  黄雁  张丽琴  黄明 《工业加热》2014,(12):1106-1108
【摘要】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的护理。方法 对2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术前、术中、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食管癌患者顺利置入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术后患者吞咽梗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进食情况明显改善。支架置入4 h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流食,吞咽顺畅,其中4例感胸痛,2例有少量出血,2例有异物感。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是一项新的技术,术前、术中、术后等环节的正确护理,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