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丙烯酰胺(AM)、季铵类阳离子甲基丙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AODBAC)为单体,以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化物(VA044)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无稳定剂体系下的双水相共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线观察体系的分相过程并测定体系的临界分相点。通过改进的溴化法测定临界转化率(Xc)。利用黏度法测定临界分子量(Mc)。并对各个因素对于Xc和Mc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的阳离子单体AODBAC对体系的相分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引发剂的用量和AODBAC的摩尔分数(fAODBAC)对于Xc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升高会使Xc增大。总单体浓度和fAM的升高会使Xc减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和fAODBAC的升高都会使Mc减小。fAM和单体浓度的增加会使Mc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志坚  张秀玲 《应用化工》2007,36(4):367-369
采用复合引发体系(氧化-还原体系和V-50复合),根据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共聚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单体浓度25%、氧化还原引发剂浓度0.015%、V-50浓度0.075%、单体配比(质量比)为2∶1∶1,在此条件下,制得了特性粘度[η]达16 dL/g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商宽祥  单国荣 《化工学报》2012,63(2):647-652
在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中进行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双水相共聚。用分光光度计在线检测双水相聚合过程中体系透光率变化,确定了分相点并用改进溴化法测定了临界转化率,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临界转化率的影响。引发剂用量或温度变化对临界转化率影响不大;单体用量、PEG用量或PEG分子量增加,临界转化率下降;DMC比例增加时,临界转化率增大。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了临界分子量,发现引发剂用量增加、温度升高或DMC比例增加,均使临界分子量减小;总单体用量或PEG用量增加,临界分子量先增大后减小;而PEG分子量增大增加时,临界分子量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4.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耐盐两性增稠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班-60、TX-10为复配乳化体系,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过硫酸钾引发丙烯酸钠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耐盐的涂料印花增稠剂.实验探讨了引发聚合的最佳引发剂、交联剂用量以及所得产品的耐盐性、流变性和耐稀释性.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交联剂占单体量0.3%,阳离子含量占单体量4.5%时,其综合增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在水溶液中以V50为引发剂,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合成一种分子构型为网状的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通过考察不同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单体质量分数为20%,单体n(丙烯酰胺)∶n(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8.5∶1.5,引发剂V50质量为单体质量的1.5‰,水玻璃质量为单体质量的1.5%。将该阳离子絮凝剂与分子质量和阳离子度相当的普通阳离子絮凝剂进行对比发现,自制絮凝剂的处理效率更高。将自制的絮凝剂用于油田压裂返排液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市场上分子质量和阳离子度均要高的普通阳离子絮凝剂相比,自制产品CODGr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其分子量和阳离子度是决定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共聚合成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聚合物(CPAM),考察了反应温度、酸碱度、引发剂、单体及阳离子单体浓度等因素对CPAM分子量和阳离子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分子量和阳离子度CPAM的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单体浓度为35%,阳离子单体的含量约15%,引发剂0.4%,反应体系温度35℃,pH值为6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聚(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P(DAC-AM))的合成方法及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基于阳离子单体的基本类型,给出了应用最广的几种季铵盐单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聚合反应活性比较;针对用量最大的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单体及其共聚物P(DAC-AM)的结构与其应用性能的关系,指出了合成工艺可调控其聚合物分子结构的原理和技术关键,以及由该类聚合物国内外产品的现状、存在的差距所体现的工艺研究缺陷。其次,以P(DAC-AM)的特征黏度和单体转化率为评价指标,按聚合反应方式的分类,分析探讨了制备聚合物的水溶液、反相(微)乳液和分散聚合等聚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同步,按引发方式和引发剂的分类,分析探讨了自由基引发、光引发、热引发和超声引发方式下的过氧化物、偶氮和复合等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系列化窄分布聚合物P(DAC-AM)合成工艺、原料纯度和产物中残余单体的控制等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季戊四醇为支化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入丙烯酰胺(AM)并加入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增加其阳离子性,合成了具有阳离子性的超支化聚丙烯酰胺。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使用旋转粘度计和一定计算测得了聚合物的增比黏度。而后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引发剂用量对产物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与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V-50)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用于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聚合,制备了高分子质量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DAC-AM).探讨了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阳离子单体含量、pH、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最佳质量分数为35%,引发剂用量为整个体系质量的0.02%,V-50为单体质量的0.005%,最佳pH为5.5~6.5,尿素为单体质量的0.1%,EDTA为单体质量的0.02%,β-二甲胺基丙腈为单体质量的0.03%,反应时间为5~6h.特性黏数η达到13.95 dL/g.  相似文献   

10.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2007,36(5):481-483,487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聚乙二醇20000(PEG20000)为分散稳定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APS/SB)为引发体系,将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分散聚合得到了水包水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乳液。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温度等参数对聚合物絮凝性能的影响;用乌氏粘度计、红外光谱仪等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40℃,引发剂用量0.5m L,单体用量5g,聚合温度40℃,PEG用量5g时,产品稳定性和絮凝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P(DAC-AM)。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制备参数:反应温度55℃,引发剂0.035g,单体质量比m(AM):m(DAC)=3:14;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确定了聚合物为P(DAC-AM),热分解温度为230℃。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采用微波连续化反应装置进行溶液聚合制备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探讨了聚合工艺条件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单体残余量的影响,确立了聚合反应最佳工艺条件。阳离子度为30%的最佳聚合条件是:单体质量浓度为35%,引发剂用量0.02%,EDTA用量为0.03%,助溶剂用量为6%,p H值为6~7。微波连续化反应装置不仅具有环保和节能的优点,而且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解决聚丙烯酰胺单体残余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 2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DMMC) -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的方法 ;分析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体系pH值对共聚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并在丙纶地毯短纤维上进行了抗静电性能实验。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 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17.
新型超高相对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由过硫酸铵、甲醛次硫酸氢钠、功能性单体 DA及其它助剂组成的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引发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AETMAC)与丙烯酰胺 (AM)水溶液绝热聚合。考察了影响共聚物特性黏数[η]的因素 :单体浓度 1 8%~ 3 2 % ,引发剂浓度 (9~ 3 0 ) mg/L ,功能单体浓度 (2 .9~ 2 3 .2 )× 1 0 - 3mol/L。由该低温复合引发体系在适宜条件下引发 AETMAC/AM共聚合 ,可得到溶解性能很好、阳离子度为 1 0 %~70 % ,分子量 (1~ 2 )× 1 0 7的 P(AETMAC-AM)干粉。  相似文献   

18.
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作为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AM)水溶液共聚制备了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P(DMC—AM)。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量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钱涛  李梦耀  马岚  王莹  张晓松 《应用化工》2014,(8):1442-1445
用过硫酸铵(KPS)引发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与丙烯酰胺(AM)单水相共聚,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DMC-AM),并应用于废水。探讨了单体总量、引发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DMC-AM)粘均分子量可达1.72×107g/mol,对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利用半绝热水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DMC-DMDAAC-AM共聚物)阳离子型絮凝剂,研究了单体配比、阳离子摩尔分数、引发剂用量以及助剂配比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详细研究了产品的特性黏度和溶解性能的影响因素.在单体配比不变的条件下,提高了产物的阳离子度,从而提高了产物的絮凝性能.结合均匀设计对实验进行分析表明,最佳的反应物摩尔分数为丙烯酰胺:16.7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12.84%,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13.56%,去离子水:53.6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3 12%,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0.044 22%,过硫酸钠:0.001 82%,甲醛合次硫酸氢钠二水:0.001 76%.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棱磁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