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常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热力系统(常规系统),提出了带有MC的八级和十级MC回热系统。文中以某超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机组的设计参数为依据,使用Ebsilon软件建立热力系统模型,并采用枚举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对再热压力和加热器焓升分配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MC后,最佳再热压力分别为12 MPa、3.2 MPa和12.5 MPa、3.5 MPa,低于常规系统。优化后十级MC系统循环效率最高,为49.201%;高压缸中压缸损提高,在MC机组参数的选取时应综合考虑收益和损失。  相似文献   

2.
二次中间再热机组相对一次再热机组经济性提高约1.5%.文章详细论述了东方660MW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机的热力设计特点,对促进我国火力发电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具有现实意义,为我国大容量燃煤机组发展提供了示范,为更高参数700℃等级燃煤电站的实现具有示范和技术储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次再热系统比一次再热在机组效率和煤耗上优势明显,针对火力发电厂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介绍了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分析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的主要技术难点,进一步探讨了二次再热机组蒸汽参数选择、锅炉设计、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针对700℃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回热系统抽汽过热度偏高、■损较大的问题,在基准机组基础上提出2种方案并进行性能对比研究,方案1采用背压抽汽汽轮机(back pressure extraction steam turbine, BEST)替代基准机组3~6级的回热加热器,方案2采用BEST并加装外置式蒸汽冷却器(outer steam coolers, OSC)。采用单耗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方案在不同负荷下的能耗分布。结果表明:方案1和方案2均能够有效降低回热抽汽过热度;与基准机组相比,方案1、方案2在较高负荷时具有节能优势,在低负荷时基准机组更有节能优势,因此对于700℃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BEST更适合较高负荷的机组。  相似文献   

5.
630℃超超临界火电技术作为下一代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对于煤炭资源的节约、发电机组的经济性以及环境改善,都显示了优越性。目前630℃超超临界锅炉的热力计算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以某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塔式锅炉布置方案为例,将锅炉管道、炉膛、高温受热面作为串联管路计算,在工质侧将热力计算与管路计算进行耦合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该计算模型能够同时得到比实现水动力和热力计算更精细的结果,对后续700℃工程持续优化提升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进汽参数为31MPa/610℃/620℃,汽缸有5个,整个系统很复杂,因此对控制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介绍了上海汽轮机厂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控制系统的特点,对其启动过程进行了阐述,研究总结对同类型机组的调试、运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抽汽背压式汽轮机(BEST)系统超超临界1 000 MW二次再热蒸汽机组参数的选取,基于某电厂二期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扩建项目,建立1 000 MW超超临界高效二次再热蒸汽机组的设计计算,使用EBSILON软件建立完整的热力系统模型,得出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再热蒸汽压力和锅炉效率等参数对BEST系统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2级回热的BEST系统来说提高主蒸汽的温度比提高主蒸汽的压力更能提高系统的发电热效率;BEST系统最佳工况点的再热蒸汽压力是15.028 MPa/4.079 MPa;锅炉效率变化范围在85%~95%时,随着锅炉效率变化1%,系统发电热效率随之变化0.51%。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公司超超临界二次再热660 MW汽轮机的总体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包括机组热力系统、本体结构、辅助系统和机组的启动运行等。经过详细计算和论证,以及机组的实际投运情况,证明了公司二次再热660 MW机组是安全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二次再热作为我国"700℃"和美国"AD76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研发的关键技术,而大型机组是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文中详细介绍了我国首个二次再热示范机组锅炉特点,包括总体布置、燃烧系统、点火稳燃系统、水冷壁、组合式高温受热面、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等系统,为掌握二次再热技术和类似机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再热和回热系统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对机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研究包含再热参数优化在内的回热焓升优化分配问题.以几个典型工况下的机组再热压力和抽汽压力为优化参数,构造了适于优化的适应度模型,并在热平衡法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通过算例表明:遗传算法具有很好的收敛性和适应性,能迅速地获得全局最优解,而且便于给出各优化参数(甚至是中间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汽轮机循环的最佳加热分配提供了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回热系统既是汽轮机热力系统的基础,也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核心,它对机组和电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1000MW级超超临界机组的热力系统普遍采用9级回热系统,即3级高加+5级低加+1级除氧器,新建机组较多增设了前置蒸发冷却器。国华九江电厂在国内百万等级一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中首次成功应用高效10级抽汽回热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二次再热循环,提高主汽参数,汽轮机热耗将比目前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降低3.6%,机组经济性大大提高。介绍了国际上二次再热机组的发展背景、目前成熟材料体系下汽轮机蒸汽参数的选择,以及汽轮机采用二次再热后带来的设计难点和关键技术,为我国自主开发高参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汽轮机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蒸汽再热后,循环的吸热平均温度得到了提高,同时减小了汽轮机低压缸的湿汽损失,使系统的循环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次再热比一次再热效率要高。为了使二次再热机组获得更高的效率,采用枚举算法对再热压力进行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给水加热器焓升进行优化。同时为了比较不同回热级数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设计了8级回热和10级回热两个热力系统。最后发现,通过优化再热压力与加热器焓升,二次再热机组循环效率超过49%;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投资增加及运行维护的便利性,认为8级回热比10级回热经济性要好。  相似文献   

14.
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锅炉再热汽温的调节相对一次再热锅炉难度较大,必须采用多种调温方式的合理组合。本文介绍了多种调温方式的优化耦合及组合实现两级再热汽温的调节,通过热力偏差校核研究和验证,保证机组运行参数达到设计值,并且调节方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推动采用再热温度630 ℃的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发展,需对某沿海电厂2× 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方法] 文章分析了主机参数、主机技术条件、主机设备可行性、辅机设备可行性、主要系统配置、机组经济性和热经济性指标。 [结果] 研究表明: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是可行的,已具备示范应用条件。与1 000 MW常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相比,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效率更高,污染物排放更少,经济效益较高。该1 000 MW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效率达到48.72%,发电标煤耗达到252.48 g/kWh,供电标煤耗达到260.16 g/kWh,为国内最优水平。 [结论] 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马氏体耐热钢G115和带小发电机的抽背式给水泵汽轮机可以应用于新一代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节能减排,公司研制了超超临界高参数二次再热汽轮机组。文章主要介绍了公司660MW高参数二次再热汽轮机结构特点,着重阐述了机组技术继承性、安全可靠性、使用性,该机组也将成为国内首个660MW二次再热汽轮机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主汽温度达到700℃等级时,在基本参数相同的前提下分析对比了18MPa/720℃亚临界无再热1000MW自然循环机组与同容量35MPa/700℃/720℃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的技术经济性,探讨了设计700℃亚临界无再热机组的可行性。基于热力学卡诺循环效率的计算结果表明,无再热机组汽轮机热耗率比一次再热机组增加了465.73kJ/(kW·h),供电煤耗提高了13.15g/(kW·h)。全面考虑700℃镍基高温钢材价格、标煤单价、贷款利率与机组年运行小时数等经济因素,比较两机组在不同运行年限内折算的年投资成本差额,综合技术与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按当前预测的700℃镍基高温钢材价格,亚临界无再热机组全寿命年限的经济性明显优于超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  相似文献   

18.
针对135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总体设计问题,从基本循环参数选择、回热系统优化以及汽轮机组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及分析,并基于热力系统的分析计算方法,对其经济性水平进行了合理的估计。结果表明:通过采用高低位分轴布置方案以及冷端优化设计,可降低一次再热以及两次再热系统的蒸汽压降以及凝汽器压力,这两项技术合计可产生热耗收益90kJ/(kW·h),整个机组的热耗可达到6990kJ/(kW·h),机组的经济性水平比常规设计的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节能》2015,(10)
以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热经济学研究对象,将热力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并绘制出机组热力系统的物理结构图和生产结构图,然后对其进行火用经济学分析,并指出了系统需要优化改进的组件。对设计条件下的单位热经济学成本构成计算,热力过程的成本形成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能量损失具有不等价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合理的评价机组的节能潜力,为其他大型火电机组及相关的复杂能量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分析和优化改造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二次再热超临界供热机组采用低压缸分缸抽汽供热的特点,利用等效热降理论,进行分析与数学推导,得出了该类型机组抽汽等效热降和抽汽效率的计算方法,形成该类型机组的经济性定量分析数学模型,从而将等效热降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二次再热供热机组。利用该模型,可以方便、迅速、准确地分析二次再热超临界供热机组热力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