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高倍组织观察,结合能谱分析,对7055铝合金挤压材阳极氧化后的“黑线”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线”区域为AlZr聚集导致。通过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改善AlZr中间合金组织;在合金成分范围内,适当降低Zr元素的含量;熔炼过程中适当提高加热温度及时间,使Al3Zr粒子熔解等手段,可消除“黑线”缺陷。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6063铝合金挤压材阳极氧化白线缺陷的化学成分和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了白线缺陷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白线缺陷是由多个不连续的块状的亮斑和黑斑呈线状分布而成的,亮斑为挤压材表面的凸起毛刺,黑斑为挤压材表面毛刺脱落所致。白线缺陷下面的挤压材内部有硬质颗粒和挤压筒内夹杂物。白线缺陷的产生原因可归结为,硬质颗粒和夹杂物附在挤压模具的工作带随着挤压材向前流动发生粘结-撕裂-再粘结-再撕裂的反复过程,导致挤压材表面产生毛刺,毛刺经阳极氧化后在挤压材表面形成白线缺陷。  相似文献   

3.
李明  程丛高  李敏伟 《表面技术》2010,39(6):33-35,86
将220℃退火的LF6M铝合金试样在320℃重新进行热处理,观察了220℃退火试样和320℃退火试样的金相组织和晶界显微结构,对比研究了2种退火状态的LF6M铝合金在硫酸溶液中的阳极极化行为,并观察了2种基材上硫酸阳极氧化膜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220℃退火试样中的β相沿晶界集中分布,在320℃重新热处理后,β相在晶界及晶内均匀分布,晶界腐蚀敏感性减弱;β相粒子在阳极氧化过程中优先溶解,会造成氧化膜中的微小孔洞缺陷,因此220℃退火试样阳极氧化时,氧化膜中因孔洞缺陷的集中形成了更大的局部缺陷,防护性能下降,而320℃重新热处理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4.
对比研究锌电积电解液中氟、氯对Pb-Ag阳极恒流极化(500 A/cm~2)72 h后氧化膜层表面形貌、内部结构、物相组成和基底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氟、氯抑制PbO_2的生长,提高膜层中PbOn、PbO·PbSO_4的含量。在含氟溶液中,氧化膜层表面呈鳞片状,内部孔洞、空隙增多,致密度降低;基底出现腐蚀孔洞,随着氟浓度增大,腐蚀孔洞增多、孔径增大、腐蚀深度变大。在含氯溶液中,氧化膜层表面呈胶结状,致密度与无氯电解液中的相当,但紧密层厚度明显减小;基底出现腐蚀坑,腐蚀深度小于含氟溶液中的。此外,分析了氟、氯对Pb-Ag阳极腐蚀行为的影响机制。氟主要通过降低氧化膜层致密度加剧Pb-Ag阳极的腐蚀,而氯主要通过减小氧化膜层厚度加剧阳极的腐蚀。  相似文献   

5.
采用传统的硫酸阳极氧化工艺对2E12航空铝合金进行处理,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阳极氧化膜。研究了表面包铝层和阳极氧化时间对铝合金氧化膜表面形貌和硬度的影响,并探讨了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对铝合金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2E12铝合金基体中的第二相在阳极氧化过程中会发生溶解,使得氧化膜表面出现孔洞。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膜的厚度逐渐增加,孔洞数量也增多且尺寸变大。2E12铝合金经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拉伸性能基本保持不变,但疲劳寿命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去除包铝层的2E12铝合金经阳极氧化后,疲劳寿命最高下降到阳极氧化前的30%。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疲劳裂纹起源于氧化膜表面的缺陷处,疲劳断口呈现多个裂纹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多孔型阳极氧化膜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  魏晓伟 《表面技术》2005,34(6):28-29,32
通过对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过程的研究发现,在氧化膜形成的过程中氧化面产生大量气泡.气泡的出现使氧化面电流的分布状态发生改变、酸液与反应面的热传递效率降低、导电性变差,从而影响氧化膜的生长.由此提出气泡的产生会影响多孔型阳极氧化膜孔的萌生、位置分布以及孔的生长.通过建立气泡作用下氧化面孔洞形成的几何模型来探讨氧化膜孔萌生与生长.  相似文献   

7.
《铸造技术》2016,(6):1285-1289
通过对某涡轮泵壳体涡道内腔"黑线"缺陷进行成分及组织分析,确认为氧化铝夹杂。应用铸造过程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对氧化膜的破碎卷入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氧化膜夹杂的形成和分布受壳体铸件的结构特点影响和决定,高压腔涡道顶部出现"黑线"是个普遍现象,不可避免。提出一种控制充型合金液温度来控制"黑线"的长度和深度的方法,达到控制"黑线"缺陷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坩埚起吊时间控制及浇注温度的保证,壳体黑线氧化膜夹层数量及长度大幅减少,通过挠削等方式即可消除,使壳体"黑线"报废率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生产车间在对7005铝合金泵体型材切割样品时发现在一根型材横截面有孔洞缺陷。为了分析孔洞缺陷产生的原因,实验室对有孔洞缺陷的型材试样进行宏观组织、显微组织、微观形貌检查及能谱分析,并对生产现场提供的型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7005铝合金泵体型材出现的孔洞是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在型材挤压过程后期,压余切除不干净或金属排气不好,气体和污物残留在挤压型材中,当型材从模具口挤出时,由于应力释放,便产生气泡。大的气泡易鼓出型材表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在金属铝阳极氧化过程中外加电压对于纳米阳极氧化铝孔洞形成稳定性的影响。恒定外加电压下的金属铝阳极氧化是制备纳米孔洞阳极氧化铝材料的常用方法。金属铝阳极氧化的实验结果分析主要基于THAMIDA模型和SINGH模型。经分析发现:在pH=0.96的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纳米氧化铝的孔间距与外加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2.24 nm/V)。此实验规律与THAMIDA模型的预测完全符合。另一方面,氧化铝纳米孔在60V电压以上不稳定形成。SINGH模型能预测此失稳区域的存在。此外,在低电压下(≤30V)阳极氧化铝孔洞亦呈现不稳定形成。但是,现有理论没有预测这类失稳区域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孙靖  吴士明  陈艳  王旭琴  程灵钰  赵凯 《电焊机》2021,51(8):123-127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Laser?Melting,SLM)在金属材料复杂结构制备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了SLM成形316L?SS样件的内部与表面孔洞缺陷类型以及产生的机理,为缺陷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SLM成形316L?SS件内部孔洞缺陷主要包括:熔池交界处的撕裂型三角形孔洞、随机分布的夹杂型孔洞、熔池中心深度较浅的不规则孔洞以及呈现聚集性分布的未熔合型孔洞.表面孔洞缺陷主要包括较浅的凹陷性缺陷以及具有细颈特征的较深缺陷,缺陷内部存在夹杂物,且在表面孔洞尖端易产生微裂纹.SLM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是产生内部及表面孔洞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飞溅物为高温下的混合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11.
析出物对A6063合金挤压制品产生黑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6063合金挤压制品产生黑斑的原因,可考虑在挤压过程中的热过程以及阳极氧化处理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关于阳极氧化处理过程中各种条件对产生黑斑的影响,以前已有过详细说明。而且,关于挤压过程中热过程的影响,迄今为止也有一些报告,并从金相学的观点讨论了产生黑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多孔型铝阳极氧化膜孔洞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超薄切片配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多孔型铝阳极氧化膜孔洞产生及发展的全过程。据此提出孔洞发展过程的几何模型及膜内电场分布的准静电场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在二维近似条件下孔洞形成各阶段膜内电场的分布,从而确定了电场在孔洞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讨论了电场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铝阳极氧化膜中孔洞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讨论了孔洞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当阳极电流密度增加到ZA/dm2时,膜层中开始出现明显的孔洞,其孔洞尺寸约71~144mn;当达到7.5A/dm2时,孔洞尺寸将增加到150~300nm。保持1A/dm2以下的较低电流密度可获得无明显孔洞的氧化膜。而氧化时间的延长,会使膜层中已存在的孔洞尺寸进一步增加,而孔洞数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阳极氧化法,以草酸为电解液,制备纳米多孔氧化铝膜。利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铝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二次阳极氧化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铝膜的过程和成膜机理。结果表明:二次阳极氧化制备的纳米多孔氧化铝膜为非定型态,所得孔洞排列规则且分布均匀,平均孔径约为29 nm,孔密度为1.74×1010个/cm2。纳米多孔氧化铝膜的形成经历了阻挡层形成、微孔层形成和多孔层形成与长大等阶段。  相似文献   

15.
对7×××系的7A04、7075铝合金棒材、锻件中存在的点状缺陷,通过低倍组织、显微组织、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进行了组织分析,确定了7A04、7075铝合金棒材、锻件经加工成零件氧化后出现点状缺陷实质为Al-Fe、Al-Cr-Mn化合物偏析。对该化合物偏析形成的机制、影响因素和工艺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20CrMnTi钢内部裂纹愈合的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20CrMnTi钢内部裂纹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愈合的规律.结果表明,20CrMnTi钢加热至850℃保温20min后空冷.内部裂纹开始愈合.裂纹愈合区由再结晶的细小铁素体组成,并形成愈合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愈合带逐渐变窄,裂纹愈合程度提高;愈合过程中裂纹形态的变化呈现为:原连续状→断续状→近圆形孑L洞→少量小孔洞.小孔洞是钢中的杂质元素、Si、Mn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17.
1 气孔缺陷的目视特性和形态 V法铸钢件的常见缺陷主要包括在浇注过程中卷入的气体和型砂、涂料、砂芯发出的气体卷入金属液中,从而形成气泡、气孔、长条槽状沟槽孔洞、气窝以及呛火后出现的铸件缺陷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5×××系铝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全面论述了 5×××系铝合金中微量添加元素Ce、Er、Sc、Zr等对合金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 ,Fe、Si、Na、H等杂质元素产生的危害。阐述了 5×××合金半连续铸造的熔体净化、在线精炼、晶粒细化技术。简介了 5×××系铝合金的塑性加工方法、热处理种类及制定热处理制度的依据。探讨了其耐蚀性能、焊接性能、拉深性能、表面氧化性能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19.
铝型材雪斑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磊 《轻金属》1998,(5):61-63
铝型材表面雪花状的斑点,在许多铝型材生产厂中大批量出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它产生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笔者研究认为:雪斑原因主要是金属中杂质Zn含量过高所致。Zn含量过高时,在一定的挤压温度、淬火和冷却条件下,析出介稳定的片状η′(MgZn2)相,阳极氧化预处理时,η′相因与铝基体电位不同,形成微电池。因η′周围铝的溶解,η′相脱落,阳极氧化后,该处便出现雪斑。  相似文献   

20.
聂波 《轻金属》1995,(1):55-57
经氧化上色后型材表面出现的白带缺陷系表面成分不均匀所缺。该缺陷的产生与分流组合模挤压时特有的焊缝外露及连续挤压时铸锭衔接处的夹杂堆积有关。由于表面夹层的存在使该处氧化膜不完整,上色困难,形成颜色很浅的白带缺陷。通过调整分流组合模结构,改变焊缝位置和避免连续挤压铸锭头尾污染可减少或消除白带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