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油田超稠油流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超稠油的基本物性 辽河油田超稠油主要储藏在地下千米的馆陶油层和兴隆台油层内。由于超稠油所处的开采层位不同,其超稠油物性也有所差异。超稠油的物性体现了“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重度高、粘度高、沥青及胶质含量高、含蜡量低。这在国内各油田的原油开采与集输工艺中实属罕见,给原油开采、地面集输及原油处理带来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2.
老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开采期,油井产液量、含水率大幅度增加,油井出油温度不断升高,由于降粘剂、防蜡剂的采用,防腐保温技术的进步,集输温度普遍提高。为了降低原油集输过程中的能耗,结合大庆油田南一区原油物性,地理条件和生产现状,开展了掺低温水原油集输工艺试验,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着重介绍该区原油掺水保温流程概况,掺水温度的优选,掺低温水工艺取得的试验成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辽河油田锦16块油藏持续有效开采,已转变开发方式,开展二元化学驱三次采油工艺试验。转变开发方式后,原油物性发生变化,原地面集输系统无法适应新的开采模式。通过大量室内实验研究,确定出新集输系统的脱水技术,即二段大罐热化学沉降脱水技术和二段电化学脱水技术,并确定相应关键技术参数。现场试验表明,两种脱水技术均可满足化学驱原油脱水工艺需要。同时,提出3个原油脱水工艺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优选方案3为最佳脱水系统。  相似文献   

4.
于达 《油田地面工程》1994,13(5):4-6,12
简要叙述了原油集输系统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在对原油集输系统进行分析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利用运筹学理论建立了原油集输系统规划方案优选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在吉林油田试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叶植荣 《石油学报》1980,1(Z1):119-126
大庆油田由十一个大小油田组成,不仅地处高寒地区,而且原油物性差异较大,这给原油的收集和输送带来了很多技术上的困难.二十年来,结合大庆地区的气候特点、原油物性和不同的注水方式,研究和选用了五种油气集输流程,较好地解决了原油集输贮运及初步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6.
原油集输规划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叙述了原油集输系统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在对原油集输系统进行分析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利用运筹学理论建立了原油集输系统规划方案优选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机软件。在吉林油田试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原油集输与处理工艺低能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华北油田岔北联合站、岔三站、岔四站集输系统的生产参数的现场实测,进行了原油及其乳状液流变性模拟试验,对30口单井进行了井口回压的模拟计算,研究出单井实现不加热输送的条件;根据其物性进行了破乳剂筛选和研究工作,研制出了适合岔北联合站原油脱水的低温破乳剂;通过低能耗集油及原油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对比,提出了岔北油田低能耗集输与密闭处理工艺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原油集输物性差、油井产量低、单位产能建设投资高和集输能耗大的特点,开展了单管掺常温水集油工艺参数确定的现场试验。试验研究了采用单管环形掺水简化集油工艺,在不同的掺水温度条件下,回油进站温度分别为47℃、42℃、40℃时,各集油环集输参数的特点,总结了不同掺水温度条件下,各参数边界条件和各工况稳定运行周期及能耗规律,为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低能耗油气集输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内蒙探区幅员辽阔、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是中原油田重要的油气资源接替战场。内蒙古探区原油物性差、含气量低,属于典型的稠油区块。稠油集输工艺包括:单井拉油工艺、单管加热集输工艺、掺稀降黏集输工艺、热源伴热集输工艺。稠油集中脱水处理工艺包括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热化学沉降与电化学两段脱水工艺、一段热化学静止沉降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集输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塔河油田西北部超稠油区块开始大规模地投入开发和建设.该区块全部采用掺稀油降黏采油工艺.因稀油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以及高品位原油低价格等问题,亟须开展塔河油田西北部超稠油集输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工作.根据该区原油物性、黏温特性及降黏试验,结合油田现状,推荐三种集输降黏工艺:水溶性化学降黏集输工艺、掺稀油与水溶性化学降黏相结合的混合降黏集输工艺及掺轻油降黏集输工艺.超稠油脱水在开发初期采用两段热化学沉降脱水工艺,开发后期随着含水上升,可采用预脱水分离器首先对高含水产出液进行预脱水,再采用热化学沉降脱水的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11.
海安油田为高含蜡、高凝点原油。为解决原油集输问题,进行了原油析蜡试验、比热容试验、黏度试验和破乳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结合集输工艺论证,确定海安油田采用热输工艺进行管线输送原油,解决了海安油田高凝油集输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东某油田稠油物性的特点是原油密度、黏度差异较大,采用丛式井拉油生产,流程不密闭,伴生气放空,生产成本较高且环境易污染.针对该油田地面集输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现状,宜形成二级布站、单管加热降黏、油套分开集输工艺模式.地面工程优化应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有多相流活动计量装置、单管加热降黏集输工艺、油套分开集输工艺和优化集输站场工艺.这样可简化生产管理,经济效益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6和长8油藏脱气原油、溶气原油的物性及流变性进行实验研究,分别从压力条件下原油溶气稀释效应、含蜡原油热处理效应、非牛顿含蜡原油的剪切历史效应等方面,对长庆油田原油不加热集输技术的流变学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也为更好地指导长庆油田矿场集输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经济、安全运行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原油含水率不断上升的情况,对外围几个区块的原油进行了一般物性、流变特性测试,集油系统热耗与含水率及掺水温度关系研究,管壁结蜡量与含水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上升,原油的表观黏度明显下降,而且原油达到高含水后,对管壁结蜡有抑制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原油低温输送。因此对于进人特高含水开发期的外围油田,随着原油含水率的不断上升,可以采取降低油井集油温度的方法对集输工艺进行优化,以达到降低油气集输能耗及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庆油田目前原油脱水处理过程中,集输工艺特性进行认识分析,及破乳剂在现场使用过程中,联合站沉降罐运行状况对破乳剂脱水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实际生产中提高集输系统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为改进原油脱水过程的控制方案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温高压落球黏度计对新疆油田原油及其含水油样在不同温度、压力下进行黏度测定,得到新疆油田原油黏度—温度曲线、黏度—压力曲线以及原油黏度与含水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原油黏度随温度增加而大幅度下降,随压力升高呈现类似线性趋势增加,在高温时,压力对原油黏度影响小;原油黏度随含水率增加呈先增后降低趋势,在某一含水率时存在极大值。将实验结果应用于原油集输过程,低含水期原油集输采用添加高温处理水工艺;中高含水期集输,可以对油田集输工艺进行改造,拆除加热工艺和掺高温处理水工艺,采用不加热原油集输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油气集输流通的多个环节存在原油损耗,原油损耗不仅降低油田经济效益,且污染环境。为了确定油田集输系统原油损耗的影响因素和损耗规律,针对集输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了原油损耗规律。探讨油损耗受各因素影响最大,改进集输工艺可以有效降低该集输系统原油损耗。  相似文献   

18.
设计阶段采用的集输方式是针对某个区块油藏的整个开发寿命而言的,适用范围广,但针对某一生产阶段却并非最优。因此有必要在特定的生产阶段根据最新的原油黏温数据、产量数据等进行复核分析。通过分析青东5区块滩海陆岸平台原油物性变化及现场生产实际状况,提出了气液混输、气液分输两种适合原油开发的集输方式,同时从改变原油外输温度、掺水降黏的角度对集输流程进行了优化研究,最终通过效益分析确定最优的集输方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模型是建立集输系统仿真平台的理论基础,其建立包括流体介质基本物性数学模型、水力热力数学模型,及站外管网、站内工艺设备的数学模型。原油集输系统仿真模拟平台可以建立油田生产设备、流程的工艺模型,可以模拟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工作状态,可以优选生产流程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20.
1.中原油田稳定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原油田现采用负压原油稳定法,全油田目前建有负压原油稳定塔13座,外形尺寸基本为φ3000 ×23000,总稳定能力达到1295×104t/a.现在正在运行的原油稳定工艺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推广应用的工艺技术.由于近20年的油田开发,集输处理条件、原油物性发生了一定变化,稳定塔结构有待进一步改进,操作参数有待于优化.目前,中原油田原油稳定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