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产批量大的某小型柴油机燃油消耗率、机油消耗率、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设计制造与用户使用水平的调研,分析了现阶段用户使用实际状况,提出了缩小设计制造与用户使用水平之间差距的措施。先是由于机油,然后由于柴油的紧张,降低燃油消耗率,节约使用费用已引起柴油机设计制造和使用管理部门的广泛重视,尤以我国保有量最多的某型柴油机的节能,更为人们所关注。近十年来,从设计制造到使用管理,柴油机节能工作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是,用户使用水平仍然提高不快。降低用户使用实际燃油消耗率、提高用户使用水平,是摆在柴油机工作者和农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降低柴油机中、小负荷时燃料消耗率对改善柴油机使用经济性,降低燃油消耗量有重要意义。作者在分析X105系列柴油机工作过程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喷孔流通截面渐扩型轴针式喷油嘴。试验证明,这种轴针式喷油嘴用在X105系列柴油机上改善了中、小负荷时的燃油经济性,减少了排气中HC 的含量。在S195涡流室柴油机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也能改善其中、小负荷的燃油经济性。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在标定负荷时比较低,在中、小负荷时比较高。主要作为农用、车用、工程机械等用途的X105系列柴油机,有相当长的时间在中、小负荷下工作,所以降低其中、小负荷的燃油消耗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改进其供油系统,使喷油嘴的喷雾特性符合中、小负荷燃烧过程的要求是降低其中、小负荷燃油消耗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195型柴油机燃油系统近几年来的一系列试验与改进。如:减小高压储油容积、适当提高供油速度和喷油压力,从而有效地降低195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在不降低195型柴油机的经济性的情况下,减小针阀升程、增加“调油器”来提高195型柴油机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特别是增加“调油器”后环境污染有很大地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市场对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的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微配缸间隙的活塞处理技术(纳米渗透),并针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机油消耗率和摩擦功进行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活塞经纳米处理后,柴油机燃油消耗率降低2.0%~2.6%,机油消耗率降低10.0%~50.0%,摩擦功降低0.5~1.0 kW,可满足柴油机可靠性要求,大幅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阎甲良  尹东 《柴油机》2010,32(1):1-4
介绍了8DKM28柴油机的设计目标及主要零件的技术改进,通过这些改进,该型柴油机的运转和排放性能得到提高,燃油消耗率和机油消耗率降低,彻底解决了原型机(8DLM28柴油机)NOx排放不能达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由来 S195柴油机标定功率为12PS(2000r/min),其燃油消耗率已达国内先进水平172g/(PS·h),大多厂家也已控制在185g/(PS·h)以下.该项指标已跻于世界先进行列.但部分负荷工况时的燃油消耗率却普遍较  相似文献   

7.
黄宪 《柴油机》1998,(1):7-11
介绍6170ZC型柴油机研制过程中为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与机油消耗率和提高工作可靠性所进行的设计研究以及样机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冷及其它措施后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8.
朱涛  朱娜  高磊 《内燃机工程》2024,45(3):70-76
基于某款船用中速柴油机,在当前配置状态的基础上,利用试验数据测试和GT-Power一维仿真计算手段,研究了不同配气凸轮型线、排气管直径、增压器配置对柴油机泵气损失和燃油消耗率的影响。选取部分优化方案来制作样件,并通过开发试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匹配可以分别将高转速高负荷工况、低转速低负荷工况的泵气损失和燃油消耗率降低到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180型柴油机单缸及多缸机上进行降低机油消耗率的试验研究成果。分析了影响机油消耗的因素,提出了改进措施,使柴油机在高速低负荷下的机油消耗率由25.84g/PS·h 降为2.2g/PS·h.在额定负荷时由6.6g/PS·h降至1g/PS·h 以下。显著地提高了柴油机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一台配有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冷却系统和可变几何截面涡轮增压器的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EGR冷却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及排放影响的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GR冷却温度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率、烟度和NOx排放均持续降低。而EGR冷却温度每降低1℃,柴油机燃油消耗率、烟度和NOx排放在不同转速、负荷下降幅差异明显。燃油消耗率在中等转速、低负荷工况降幅最大,NOx排放和烟度在高转速、低负荷工况下降幅最大;在考虑到EGR冷却系统消耗的能量后,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理论燃油消耗率。在兼顾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性的原则下得到了各工况下EGR相对最优冷却温度,而所得到的相对最优EGR冷却温度正是各个试验工况下理论燃油消耗率最低的温度。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前言在所有领域内,节能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在船用柴油机领域内,降低柴油机本身的燃油消耗率是目前最大的课题之一。各柴油机制造厂在降低燃油消耗率方面,那怕仅是一克都要进行激烈的竞争。关于燃油消耗率,从扫、排气效率角度来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概要本文所论述的燃油消耗率的降低仅涉及中速柴油机的全负荷点(P_e≈18bar)。对部分负荷时燃油消耗率的降低措施(如在提高ε的同时改变着火提前角等)不予考虑。本文以理想柴油机为基础,对实际柴油机中会出现什么损失,要消耗多少燃料和这些损失能否予以减少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燃烧方式已达到很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排气再循环对柴油机工作过程参数、性能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 《内燃机学报》2002,20(5):387-390
以 S195柴油机为例建立了排气再循环系统。在发动机台架试验的基础上 ,测量了采用排气再循环(EGR)对柴油机工作过程参数 pmax、dp/ dφ、着火延迟期τi、柴油机功率、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的影响 ,提出了用废气容积比 REGR来评价和分析废气引入量的方法。结果表明 :EGR能显著降低柴油机排气中的NOx。此外 ,EGR在小负荷时使着火延迟期τi 缩短 ;大负荷时着火延迟期τi 有所延长。为了保证柴油机的性能指标 ,S195柴油机引入的废气容积比 REGR不应超过 2 0 %。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于石油危机,为了竞争,今后将越来越需要改进船舶的总经济性。因此,降低燃油成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对于柴油机制造商来说,降低成本的常用方法是降低燃油消耗率,使柴油机能燃烧尽可能廉价的燃油,并能在各种负荷下运转。同时还考虑包括发电和螺旋桨速度在内的总能量消耗成本。作者介绍了为什么效率达到46%的PC4型中速柴油机是今天所用效率最高的船用柴油机之一。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2016,(3)
以4108增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AVL-boost发动机性能仿真软件分析了压缩比对增压柴油机气缸压力和低负荷经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增压柴油机的几何压缩比能够有效改善低负荷工况的经济性,压缩比由17.5提高到20.0时,在25%负荷下,指示燃油消耗率降低约2.2%,在15%负荷下,指示燃油消耗率降低约2.67%;提高增压柴油机几何压缩比的程度,受限于高负荷工况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对S195型单缸柴油机的检查,调整的手段及注意事项,从试验中总结出了喷油压力对柴油机燃油消耗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拖拉机上影响变负荷平均燃油消耗率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减小变负荷平均燃油消耗率的措施,解决了YTR系列柴油机变负荷评价燃油消耗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机油消耗率是柴油机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它影响柴油机的性能和寿命.降低机油消耗率是提高柴油机经济性、可靠性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措施之一.165F柴油机自投产以来,机油消耗率很不稳定.少数柴油机的机油消耗率竟高达10g/(PS·h).严重者还影响柴油机的正常使用.为此,近几年来我厂组织了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专题攻关.对165F柴油机进行了降低机油消耗率的试验研究.尤其是对活塞环结构等作了明显改进.并在实际使用中对改进的方案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程  沈德  曲健将 《内燃机》2012,(1):29-33
介绍了柴油机机油消耗高的排查方法,通过对机油消耗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行试验和测量,提出了设计改进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使柴油机机油消耗率得到了进一步降低,同时也促进了柴油机的环保排放达标。  相似文献   

20.
非道路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内外非道路用柴油机样本的分析和统计,得到了加权燃油消耗率与标定工况燃油消耗率的关系以及各类柴油机加权燃油消耗率与其标定功率的数学模型和标准差,为预测及评估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水平提供了依据;首次对加权燃油消耗率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评估了国内外非道路用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非道路用柴油机相比,国内非道路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