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 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4.
修饰碳糊电极研究载药淀粉微球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合成了载药淀粉微球,分析了微球的结构特征。分别制备了碳糊电极和淀粉微球修饰碳糊电极,选择具有多个羟基和烯醇结构的抗坏血酸为模型药物。以pH=6.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底液,支持电解质KCl浓度为0.1 mol.L-1。逐次降低抗坏血酸的浓度,测定不同电极的检测下限。选用1.0×10-4mol.L-1的抗坏血酸溶液,在-0.4 V~0.9 V的电位范围内以50 mV.s-1的速度扫描,记录A~V图。通过比较不同工作电极作用下抗坏血酸的氧化特征,可以推论淀粉微球对抗坏血酸的富集作用更多的依赖于微球结构中的-OH、-NH2与抗坏血酸分子中-OH之间的氢键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用量100 mL、乳化剂用量0.75 g、交联剂用量4.8 mL、搅拌速度1200 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反相悬浮法制备了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通过醚化剂GTA与淀粉微球反应制得了阳离子型淀粉微球.用FT—IR和XRD对阳离子型淀粉微球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仪对微球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交联阳离子型淀粉微球形态圆整,表面粗糙,微球中存在酰氨基结构,并接枝有季胺盐阳离子基团;与可溶性淀粉相比,阳离子淀粉微球的结晶度有所降低;引发剂、交联剂和油水比对微球的平均粒径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化复合技术制备出粒径为50~370nm,粒径分布均匀,分散系数为0.2738,具有磁核的淀粉复合微球。该微球呈球形,其表面富含羧基和羟基,在水介质中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液,在磁场强度为0.05Wb/m2的弱磁场中具有强磁响应性。制备磁性微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淀粉用量为124.95mg/mL,氯化亚铁用量为53.00mg/mL,pH值大于9.73。  相似文献   

8.
通过反相乳液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考察交联剂用量、亲水性乳化剂用量、大豆油用量、淀粉质量分数和搅拌速度对亚甲基蓝(MB)吸附量的影响,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进行表征,得到木薯淀粉微球最佳合成工艺:交联剂用量为4.8 mL,亲水性乳化剂用量为0.615 g...  相似文献   

9.
对淀粉微球致孔方法及多孔淀粉微球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了微球制备的基本条件并且进行了优化。用于制备淀粉微球的最佳条件为:玉米淀粉质量分数为5%,交联剂用量0.28g/g,乳化剂用量为0.05g/mL,油水相体积比3∶1,机械搅拌速度600r/min,由这些因素组成了油包水反相乳液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微球致孔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使用冷冻干燥法和加入致孔剂法对微球致孔,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成孔效果并且研究了不同PEG6000添加量对微球孔隙率的影响。以亚甲基蓝作为模拟药物,研究了多孔微球的药物负载性能,在PEG6000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30%时,多孔微球的孔隙率为89%,载药量为158mg/g。  相似文献   

10.
采用预聚—扩链—中和法合成松香基聚氨酯(RPU),以其为载体,以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通过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负载5-Fu的松香基聚氨酯微球(5-Fu/RPUMs)。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了药物负载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对载药微球进行表征,研究了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性能及药物释放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5-Fu/RPUMs微球,平均粒径为35.0μm,表面光滑圆整且有孔。药物最佳负载条件为:ρ5-Fu=120 mg/mL,致孔剂种类为正丁醇/甲苯,此条件下RPU对5-Fu的包封率达63.35%,载药量达7.60%。5-Fu/RPUMs在不同pH下表现出不同的缓释性能,具有pH敏感性;在pH=6.8的PBS缓冲溶液中,264 h后的累积释放率为65.80%,具有长效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淀粉及变性淀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试验表明 :添加 5%的马铃薯淀粉 ,对面条的品质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研究,筛选出影响豌豆蛋白和淀粉得率的因素,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和方法,即在常温下用0-3 % Na2SO3 溶液浸泡豌豆40h ,二次磨浆,0-02 % NaOH 溶液洗涤一次的新工艺,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品质和得率。淀粉得率达到36 % ~37 % ,蛋白含量小于0-8 % ;蛋白得率19 % ~20 % ,蛋白含量达到90 % 以上。  相似文献   

13.
简要概括了酶膜反应器在淀粉糖生产中应用的研究,并介绍了酶膜反应器的分类、操作方式及其常用膜的结构形态等。膜在淀粉糖过滤、浓缩等工序中的应用效果比普通方式好,而且能够对淀粉糖组分进行更精细的分离,生产高纯度或特殊用途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有机溶媒法直接合成高取代度的羟丙基玉米淀粉,并对分散剂、催化剂、原料配比和反应温度、时间等醚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助于提高产物的分子取代度:增加环氧丙烷用量利于促进醚化反应进行,提高产物的取代度;随着催化剂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然而最终产物的取代度却相对接近;分散剂用量对羟丙基玉米淀粉的取代度有明显的影响,初始时产物的取代度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之后则随着分散剂用量的增加反而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煤油为油相,环氧氯丙烷( EPI)为交联剂,司盘-80( 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交联淀粉微球,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成球效果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形貌表征,观测到淀粉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大约为20μm;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结构分析,证明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表征并与淀粉XRD的图谱比较分析,表明淀粉微球晶型发生了变化,结晶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小麦谷朊、淀粉的制取原理及工艺 ,通过对现有生产工艺的研究、对比 ,拟定了几种新方法 ;并对影响谷朊得率和质量的因素 ,进行正交实验 ,得到了一个谷朊得率较高、品质较好、适合于我国推广的工艺方法 .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 ,选用湿法工艺制备小麦羟丙基淀粉 .探讨各反应因素对产品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 ,以取代度为指标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 ,并对不同取代度的小麦羟丙基淀粉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18.
SF-FR Ⅲ聚酯用阻燃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苯膦化二氯、丙烯酸和甲醇等合成了一种聚酯用共聚型阻燃剂3-[羟基(苯基)膦基]丙酸甲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并通过核磁共振仪对目录产物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9.
用一氯乙酸制取小麦羧甲基淀粉,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乙醇浓度、乙醇溶液体积对产品粘度的影响。通过正文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产品与玉米羧甲基淀粉、羧甲基纤维素进行性质比较。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各种不同种类淀粉破碎微细化的研究历史和发展状况,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也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