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学双稳态需由一个反馈函数和一个调制函数所组成。本文指出可以用压电陶瓷做光电反馈函数,用法——白干涉仪做光调制函数来组成光学双稳装置。本文给予了理论证明,并作出了实验装置和实现结果。文中还报导了把这种装置用于稳定He-Ne激光器的输出光强,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桔果,并指出了该装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并比较了电流模式PWM控制器中电压反馈的基本电路,设计出了基于电流控制型PWM控制芯片UC3846的电压反馈的实用电路,该电路能满足在高频电路、非线形负载情况下稳定的输出.实验结果证明,该电路具有较好的控制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CO2焊接电源的单环控制、动态特性不好、工作不可靠等缺点,分析了一种采用全桥逆变电路作为主电路,分别以电压反馈和变压器原边电流反馈作为外环、内环双环控制的恒压大电流孤焊逆变电流装置,阐明了它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这种基于PI调节的、以PWM控制器UC3846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实验证明,该逆变电源装置具有快速性和稳定性好、可靠高和功率较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研究了一种利用双膜片位移进行压力测量的光纤传感器.这种光纤传感器是在通用光纤传感设计实验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了三光纤反射调制技术,它可以实现光源强度的变化和光纤中光功率损耗的变化以及反射率的变化自动补偿.理论上,分析了这种传感器的补偿特性,建立并推导了输入输出关系,给出了理论模拟结果.实验上,制作并实现了光纤压力传感器,分别测试了两接收光纤的位移与输出光强度的对应关系曲线,给出了对应两输出光强比值与位移的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所设计的光纤压力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实验,给出了线性输入输出工作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5.
新型迈克尔逊干涉仪条纹计数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能自动适应不同背景光强的新型迈克尔逊干涉仪蒂纹计数器.利用光敏二极管将条纹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与数控分压电路的输出进行差动放大,经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送入单片机计数并显示.实验证明,本计数器可以适应不同的背景光强和光源光强,具有精确度高、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用电光反馈和迈克尔逊干涉仪作调制函数的光学双稳装置,在其光强稳定工作点处,具有较高的抑制低频噪声的能力,故可用来测量微弱物理量。但受到量程和测量过程中抑制噪声能力不同的限制,使得测量装置出现严重困难。本文进一步找到了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并将实验装置用于测量微弱物理量的变化,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车载DC/DC变换器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对常规反馈电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同时对主电路进行限流、过压和过温等安全保护性能的设计。最后通过实验证明:改进反馈电路后的变换器输出电压更稳定,且输出电压纹波较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掺铒光纤在有源泵浦状态下的非线性自发辐射谱,实现了光学双稳运转.在输入光强、偏置电压和增益3个参量中保持2个不变,调变第三个即可实现双稳运转.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探讨了利用双反馈结构的光学双稳装置稳定ASE光源输出光功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模型跟踪控制器设计方法使得线性时不变装置输出对参考模型系统输出具有良对好的跟踪特性。根据这种设计方法形成的控制器由参考模型系统状态(或估计状态)的前馈和受控装置状态(或估计状态)的反馈两部分组成。前馈增益和反馈增益计算简单且设计过程高度程序化。使用这种方法设计BTT导弹自动驾驶仪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脉冲波形观察、干涉条纹成像和角度光强扫描3种方法相结合,设计并建立了进行单纵模(SLM)被动调Q脉冲激光频率稳定性测量的实验装置,同步获得光滑的脉冲波形、面阵CCD上的多光束干涉图像和角度扫描F-P标准具的激光透射强度曲线,通过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脉冲激光的长期频率稳定性为10-7量级。  相似文献   

11.
搭建了包含恒温冷却装置的电学测试系统,测量了热电模块(TEG)负载不同电阻值时耦合器件中光伏电池(PV)及TEG两部分各自的输出变化,以探究负载电阻在光伏热电耦合系统整体工作状态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TEG负载不同电阻时,不仅TEG输出性能受到影响, PV及耦合器件整体输出性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然而,这种影响将随着光强的提升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衍射光强分布规律的计算机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指出了测量衍射光强分布规律的传统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利用CCD器件对衍射光强分布刊物订的,实验装置和调要求,得到了不同缝宽的单缝和双缝衍射光强的分布曲线,计算了这些光强分布的相对光强和相对光强分布,并与理论值比较,求出粗对误差。  相似文献   

13.
风电机组变桨鲁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风电机组输出转速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定量反馈理论的桨距角鲁棒控制策略.由于在随机变化风速作用下,非线性的风机模型中部分参数是变化的,提出了基于线性系统稳定性图形作为判据的定量反馈的变桨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以减弱风机模型不确定因素对输出转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对高风速区扰动风速作用下系统的输出稳定性能具有较好控制效果,并且对风电机组能量传动模型中参数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速度反馈式液压电梯的单片机控制系统。描述系统的组成和软件设计技术。该系统具有自动采集液压电梯轿厢运行数据、控制电梯运行过程、显示运行和调试参数及输出运行曲线等功能,并配置数据库。实用结果表明:这种单片机控制系统具有较优的动、静态控制性能、温度稳定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也非常适合于流体动力控制这一类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Buck变换器由于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等外部扰动及电路参数摄动等不确定因素引起系统输出电压变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的微分平坦控制方法。根据状态空间平均方程建立了变换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通过坐标变换推导出状态反馈控制率。在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微分平坦控制器,同时将扰动观测器嵌入控制器中,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对电路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内外干扰的处理能力。最后应用灵敏度理论分析了变换器的稳定性,可知减小电感量、增大电容值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控制方法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扰动具有更强鲁棒性,输出电压纹波更小,且系统响应速度能提升近50%。本文研究对DC-DC变换器控制器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解决多路传感器长时间同步输出测试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同时处理30路电压或电流型传感器输出信号和2路环境同步检测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能力.通过经多路模拟量采集卡送入计算机,实现对上述传感器进行老化测试和稳定性分析.系统对多路采集数据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过程曲线显示和基于稳定性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等.实验证明,该系统具有高效、智能、抗干扰性强、直观、易操作等特点,可以解决批量传感器温度老化和批量标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一非最小相位系统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的对比分析,指出采用最优设计可使状态反馈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在最优状态反馈的基础上用观测器来形成输出反馈,给出了基于观测器的输出反馈控制器,分析表明这种输出反馈没有鲁棒性.指出因为在输出反馈中对象用的是输入输出描述,所以传递函数的非最小相位特性是使输出反馈失去鲁棒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RBFNN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器,针对平均风速下不同的线性数学模型,采用区域极点配置的方法设计输出反馈控制器的反馈增益,然后由RBF神经网络对不同风速下的稳态工作点和输出反馈增益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行逼近.这种控制器可根据风速的变化,给出相应的输出反馈增益G,使得风电系统能够以满意的阻尼比,无静态误差地跟踪不同的期望工作点,同时对频繁出现的阵风扰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通过仿真对这一控制器的良好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液晶投影机自动Gamma校正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增强液晶投影机显示的图像层次,建立了一套自动Gamma校正系统来补偿液晶本身的S形透过率特性曲线。系统控制驱动电路中每个通道的查找表输出从弱到强的信号,同时采用光电探测器自动测量投影机输出的光强,以此获得投影机的透过率特性曲线。系统中的软件根据此曲线自动生成Gamma数据,并实时写入到投影机驱动电路Gamma校正寄存器中。测试结果表明,经Gamma校正系统校正后的投影机输出光强曲线符合理想的幂指数函数,且光强误差在-1%~1%以内,能够重现输出图像的各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强度相关的自相位调制效应从实验中得到了光孤子幅度压缩态.实验装置主要部分为非对称的Sagnac干涉仪,光脉冲通过PC/FC接头连接到分光比为90:10的耦合器,耦合器与40m长的光子晶体光纤形成干涉环.在合适的输入功率下,干涉仪的输出端可以得到光孤子幅度压缩态.利用零拍平衡探测系统对光孤子幅度压缩态进行了检测,检测部分包括50/50分束器、2个低噪声光电探测器和1个加减法器与频谱分析仪.测得输入Sagnac环和输出Sagnac环光强分布曲线,以及以散粒噪声为基准的信号噪声的相对曲线,计算产生的光孤子振幅压缩态压缩率为1.6 dB.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光子晶体光纤,能进一步增大压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