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深入岭南园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琦 《南方建筑》1999,(3):83-85
一、岭南园林研究目的意义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誉。中国园林与中国其他艺术,如绘画、诗歌等,虽然形式不同,却有许多相同和相通之处,它们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景象优美,意境深邃的园林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中国园林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但逐步自身成熟完善,而且还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地,甚至远播至欧洲。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的造园术就从朝鲜半岛传人日本,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又溶入了本土园林文化,从而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东流园林体系。18世纪…  相似文献   

2.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水平,这是早已为世所公认的。已故老一辈的国际园林专家杰里科(Jellicoe)曾准确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文化中应列于首位”,“凡谈世界园林,就不可以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3.
1 天人观和园林风格(见上期)2 上海的园林风格 上海地处江南水乡,毗邻江、浙两省,有着经济和文化往来频繁的历史,在园林风格上受苏州园林影响较深。上海是个古城但同时又是被殖民者打开的门户、成为对外开放最早的通商口岸。因此,她既有中国的古典园林,又有西方及中西交融的园林。多类型的园林就是上海的风格。2.1 中国古典园林 上海除没有皇家园林外,其余三类均有。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现将三类园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庆园林地域特色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重庆园林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第一次概括出重庆园林的地域特色,即:其文化内涵特色表现为历史纪念园林,其景观构成特色表现为自然山水园林,其社会归属特色表现为城镇公共园林。其中山顶园林、巨石园林和城镇公共园林是重庆园林对中国园林的独特贡献。本文认为,重庆园林所蕴涵的雄阔气象、自然风格和公共精神,将成为中国园林开创新境界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2015,(1):10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28日,由北京园林学会和中国园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感悟人生张树林从事园林工作50年座谈会"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园林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张树林等我国首批园林工作者们在近50年中国园林行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通过座谈会搭建一座平台、打开一扇视窗,回顾和追溯我国园林事业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一步理清50年来我国园林事业发展脉络,并对今后园林行业发展和  相似文献   

6.
王铎 《中国园林》1995,11(2):34-37,31
抽象园林作为园林艺术的创作类型和方法是相对于自然园林和几何图案式园林,是和现代建筑环境和谐的园林流派,尤适于建筑空间中的平地园林。 抽象园林在二次大战后的四、五十年代,随着城市社区和别墅、休闲度假区的建设,已始于其匹配的园林设计实践。最早见于密氏·凡德罗设计的特律拉斐特公园方案。作为理论的提出大约在60年代。80年代后期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如深圳、广州、海南等地,其街头绿地、度假区庭院等也开始了这种类型园林的建设实践,并探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晓明 《江西建材》2013,(1):185-186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现代园林以风格时代服务对象的不同,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本源局限性,任何单独的应用都已不能适应现代园林的发展,有必要研究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和局限性。取两种园林的优势性,去其局限性,达到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现代园林适应现代园林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园林”的概念出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做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成果的同时,更应该结合当前实际,努力使中国当代园林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福煦 《园林》1997,(1):14-16
园林是一种文化,所以与东西方的其他文化一样,东西方园林也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和风格。去年本栏目曾连载五篇西方园林的赏析的文章;从今年第一期起,我们将每期刊出一篇东方园林赏析的文章,以飨读者。除本篇外,其余五篇的题目为:皇家苑囿、寺庙园林、私家园林、日本的园林、日本名园赏析。  相似文献   

10.
岭南宫苑园林是岭南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的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术界对于岭南宫苑园林研究还并不多,对于如何继续推动岭南宫苑园林的研究,仍处于开放讨论中。通过对建国后至1990年代中期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文献梳理,厘清了岭南宫苑园林研究的早期历程。对这个研究历程中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结论进行回溯,从而明确岭南宫苑园林这个学术概念的生成。这对于继续完善岭南园林史的研究,推进岭南古典园林理论体系建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雍 《江西建材》2015,(1):213-214
全世界各地各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造园活动,但是,又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因此在艺术风格上,就显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这当中有两种风格最具典型性,一个是中国园林,另外一个就是西方园林。这两个典型的园林当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光辉的灿烂的艺术成就,它们的这种成就,对造园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通过本学期在景观园林史中的学习,我对法国园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就对较为感兴趣的西方园林——勒·诺特尔式园林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古台园林是汉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园林类型,但在近现代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却逐渐失色和消失,仅有数座保存至今,而从风景园林视角展开的系统性研究则刚起步。研究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梳理和复原,以汉台、天汉台等 7 个典型古台园林为例,整理出了汉中地区古台园林的发展脉络,并从营城塑景、理水活园和人文传承三个层面总结出古台园林营造的特征与智慧,丰富了古台园林这一传统园林的类型研究,为当地传统园林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刘庭风 《园林》2021,(3):1-1
园林流派常以地域划分,最常见的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和巴蜀园林特色较为鲜明.这一园林流派的划分是因为研究、生产、宣传和旅游4个方面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经济腾飞直接触发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原来以上述4个地域为中心的园林架构,已经满足不了全国各地园林对自身定位的需求,小地方园林流派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园林的意义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庭风 《园林》2000,(1):10-11
中日园林可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园林是日本园林的来龙,日本园林是中国园林的去脉。中国园林是人工之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之中见人工。中日园林同属山水园,但自从传入日本后,中国园林往文人园和建筑苑发展,而日本园林应是往宗教化、超人化发展而且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园林道路规划设计是整个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园林各风景点、引导游客游览的重任,同时园林道路也是园林工程的重要风景元素,因此,在进行园林风景规划时,需要特别重视园林道路的规划.文章从园林道路的类型及功能出发,分析了园林道路规划的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园林道路设计规划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冯四清 《中国园林》1997,13(5):39-41
本文着重从中国和意大利人的自然观、美学观、园林发展简史、造园思想及园林的具体设计手法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园林和意大利园林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皇家园林概念是园林史研究中一个基础的分类概念。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中,历代帝王营造了大量服务其工作、生活的各式园林空间,这类园林被定义为皇家园林。然而,作为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概念,皇家园林概念仍存在模糊的认知区域。通过分析皇家园林概念中关于皇家的内涵、权属关系和空间形态的现存问题,进而展开评论当前皇家园林概念中属于模糊地带的6个问题。此6个问题的产生集中于皇家园林研究中对历史政治问题的认知差异,而忽略了对于园林空间本身特征的归纳。因此,探讨皇家园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应当集中于皇家园林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在营造和管治上的具体实践,从而完善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皇家园林概念。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现代园林理论的构建——大园林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学农 《中国园林》2002,18(6):14-16
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园林,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大园林3个阶段,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理论-大园林理论。该理论强调以城市建设,城市设施以及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想,并以传统园林理论,城市绿化理论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论作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宏俊  张波 《风景园林》2016,(9):108-114
园林中的向外眺望是传统造园的重要环节,而关于眺望的景观视觉特征及眺望在园林布局中的角色等关键问题,尚未有充分研究。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将园林眺望置于现存园林与园林文学文献中加以分析解读。具体地,分析了园林眺望之求"远"的视觉特质以及"远"的审美意义;在童寯先生《江南园林志》中园林经营位置之定律的启示下,详细分析了不同园林类型中眺望之经营位置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城市地园林中将眺望置于园林深处的布局倾向;再从对此定律的解读中引出空间与景观转换的"变",并结合相关园林文献加以阐释。可以发现,园林眺望中隐含了"园林最深处、登高方眺远"的理想模式,同时这一理想模式交织于园林文学与营造现实之间,趋向于传统造园的一个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