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城油田SAGD循环预热采出液使用常规破乳药剂无法实现油水分离,进入稠油处理站后,易造成净化原油含水升高、脱出污水净化困难。通过物性分析、显微照相和Zeta电位测定等手段研究了循环预热采出液的稳定机理,认识了循环预热采出液的胶体分散特性,并研制出复合净水药剂进行破胶,结合工艺优化实现了循环预热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浮油脱水和污水净化,形成了"汽液分离+喷淋降温+油水分离+浮油回收"的循环预热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该技术为SAGD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风城油田SAGD 循环预热阶段连通程度低的问题,将循环预热分为井筒预热、均衡提压、稳压循环和微压差泄油4 个阶段,运用参数回归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法对微压差泄油阶段启动压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压差泄油阶段启动压力梯度与原油流度呈幂函数关系,流动速度与原油流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微压差泄油阶段启动压力以0 15~0 20 MPa 为宜,经过12 d,注采井间可形成均匀泄油通道,连通程度可达到70%以上。研究结果在重32 井区进行
了验证,循环预热结束后,井区平均连通程度达到84 6%,循环预热效果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杜84 块馆陶油藏SAGD 蒸汽腔上升受阻、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利用岩心、测井解释等资料开展油藏重新评价。层内发育的多个低物性段阻挡蒸汽腔上升,导致井组生产效果变差。提出低物性段射孔改造,建立蒸汽腔上下同步泄油模式,强制动用低物性段上方储层,进而改善SAGD 开发效果。现场实施后,突破了“ 渗流屏障”,蒸汽腔快速向上扩展,井组生产效果显著提高,证明射孔井段调整能够改善SAGD 开发的效果,对于高效开发馆陶油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风城油田 SAGD 技术已进入规模化开发应用,随着生产精细化要求不断深入,油藏模型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油藏认识的精准性、历史拟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模型的精度。利用适合 SAGD 的粗化技术保证了地质模型信息相对完整性,但由于渗透率各向异性仍存在信息缺失等问题,且模型中岩石热物性参数及实验的黏温数据的可靠性没有得到验证,制约了模型精度的进一步提升。 利用 CMG 软件,先后对油藏基础静态参数、岩石及热物性参数、原油黏度 3 个方面,以历史拟合程度为研究目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研究认为,影响 SAGD 数值模拟的关键储层参数为净毛比、渗透率、岩石热容量、岩石热传导率、黏温曲线等。 在此基础上,建
立了一套提高油藏数值模型精度的方法,历史拟合程度达到 95%以上。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6,(2)
在风城油田SAGD循环预热采出液处理中使用常规破乳药剂无法实现油水分离,采出液进入稠油处理站后,易造成净化原油含水升高、脱出污水净化困难。随着超稠油SAGD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亟待解决循环预热采出液的处理难题。通过物性分析、显微照相和Zeta电位测定等手段研究了循环预热采出液的稳定机理以及循环预热采出液的胶体分散特性,并研制出复合净水药剂进行破胶,结合工艺优化实现了循环预热采出液的油水分离、浮油脱水和污水净化,形成了汽液分离+喷淋降温+油水分离+浮油回收的循环预热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该技术为SAGD规模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三采采出液的状况,分析了影响脱水率和污水含油的主要因素,研究了热化学脱水和电脱水工艺,开展了高频脱水室内和现场试验,为处理三次采油采出液找到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11.
复合驱采出液电脱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技术路线由于复合驱采出液含有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 ,致使采出液的导电率增大 ,电脱水器电场减弱 ,严重时会发生极间短路现象 ,电脱水器无法正常生产。所以 ,问题的关键就是 ,开发一种新技术———高频脉冲脱水技术 ,使电脱水器内具有较高的电场 ,而又不会使极间短路。2 .高频脉冲脱水的原理复合驱乳状液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短路 ,电场消失后 ,短路会消失 ,不同含水的乳状液短路形成时间和短路消失时间也不同。通过调整高频脉冲的频率和占空比 (在一个脉冲周期内 ,脉冲输出时间和周期之比 ) ,使高频脉冲输出时间 (脉冲…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针对风城油田高含水稠油采出液现有的脱水集输工艺存在需外加化学破乳剂、脱水时间长、柴油用量大和回收能耗高等问题,对稠油采出液进行脱水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SW-Ⅰ脱水剂,在加入20%质量分数SW-Ⅰ、脱水温度90℃、脱水时间14 h条件下采出液含水率从80%降至0.48%,脱水率99.40%;脱水后采出液在130~150℃常压蒸馏回收脱水剂,脱水剂回收率99.60%,采出液含水率降至0.27%。测定含20%脱水剂的脱水稠油的粘度表明,其在60~90℃管输温度范围内的粘度仅为掺入25%柴油脱水稠油的50%~64%。提出了风城油田稠油采出液脱水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飞雁滩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江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4):56-57
飞雁滩油田注聚合物采出液虽经热化学沉降脱水,但由于聚合物增加了破乳和絮凝的难度,使脱水后原油的含水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采用现场原油和污水样品,进行了原油脱水和污水除油的实验研究,优选出了较理想的破乳剂和除油剂。现场试验表明,该破乳剂可有效地对飞雁滩原油进行破乳,脱水效率高;应用除油剂除油后的污水达到回注指标,直接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油田的开发,采出液量增加且含水逐步升高,特别是采出液含聚后,油水处理难度增加,原来的处理工艺开始出现不适应状况:一、二次沉降罐效果变差,原料油含水逐步升高,站内循环处理量增大,整个脱水系统能耗明显上升;由于油水沉降效果变差,脱水系统分离出去的污水含油高,加重了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负荷;经污水站处理后的污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细菌含量高。为此,推广应用了预分水工艺,该工艺降低了后段的处理负荷,提高了污水站的来水水质;通过四段沉降及大罐抽底水流程改造,保证了外输原油含水指标的稳定;通过污水处理工艺不断改进及药剂筛选优化,较大幅度提升了综合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于1997年5月开始常规井网矿场试验,试验效果为注入井油压上升,注入剖面得到改善,生产井日产油量大幅度增长,含水大幅度下降,已累积增油25.55×104 t.但同时油井采出液黏度增大,原油乳化严重,油水处理越来越困难,注采系统结垢越来越严重.针对此问题,研制了DT型破乳剂、FH絮凝剂和FC净化剂.试验证明,用DT破乳剂对胜利油田的三元复合驱处理液进行处理,其使用效果优于常规破乳剂TA1031;而FH絮凝剂和FC净化剂复合使用时,对于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净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1.聚合物对电脱水效果的影响。大庆萨北油田北十三联合站的原油中,聚合物的含量从1997年开始以较大速度增加。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对北十三联合站的电脱水器脱水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