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纳米复合镀钢领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磨损率和对成纱毛羽及断头率的影响,制备了纳米金刚石复合镀钢领。运用复合镀技术对普通钢领表面进行处理,选择制备过程中纳米金刚石含量、施镀温度和pH值3个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制备工艺为:纳米金刚石含量20 g/L、温度85℃、pH值5.0;制备的钢领表面粗糙度为0.18μm,显微硬度为635.8 HV,磨损量为1.4%,成纱毛羽指数为2.18,断头率为3根/(千锭·h)。  相似文献   

2.
探讨纳米复合镀层钢领制备方法和纺纱性能。采用金刚石纳米粒子镍磷复合镀液,制备出具有预电镀层、纳米复合镀层、保护层和自润滑层的4层纳米复合镀钢领。测试分析了其金相组织和硬度性能,并在不同锭速下与普通镀镍磷钢领进行了纺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钢领金相组织和硬度得到明显改善,更适合高速生产的要求,成纱质量较优,可明显降低成纱毛羽和棉结,延长钢领和钢丝圈使用寿命1倍左右。认为,实际使用中,应注意选择硬度稍低的配套钢丝圈并制定合理的更换周期。不应仅仅通过提高钢领表面硬度来提高耐磨性,应加强表面失效形式及磨损类型方面的研究,根据不同的磨损形式综合选择适宜的表面硬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BC9型钢领的成纱性能。以T/C 65/35粗纱为原料,在QFA1528型细纱机上使用黑氮、镀铬、复合等3种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BC9型钢领与PG1型普通钢领进行纺纱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成纱毛羽、条干、强力等方面,BC9型钢领均不同程度的优于PG1型普通钢领。与PG1型普通平面钢领相比,BC9型钢领的成纱有害毛羽数量有所降低,其中镀铬表面处理的较优;成纱条干和常发性纱疵有较明显改善,其中复合表面处理的较优;成纱断裂强度和单强CV值有较明显改善,其中复合表面处理的较优。认为:钢丝圈在钢领上运行的稳定性对成纱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BC9型钢领对高速的适应性及成纱质量优于普通平面钢领,其研究有助于解决细纱机高速化、大卷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纳米类金钢石涂膜钢领的性能和纺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纳米类金刚石涂膜钢领的性能--硬度高,耐磨性能好,摩擦系数小,导热性能好.进行的纺纱试验表明,利用纳米类金钢石涂膜钢领纺出的纱线条干CV值、千米纱疵、毛羽等质量接近瑞士BREK钢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钢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针对纺纱钢领酸性化学镀镍磷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着重研究了温度、pH值及络合剂对镀层沉积速率和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加热温度对钢领表面硬度的影响;以试验的方法得出最佳镀覆工艺为:化学镀温度应控制在80℃,pH控制为5.0时可获得最佳镀速和含磷量镀层;采用柠檬酸、乳酸、硼酸三种络合剂配合使用,可提高镀液的稳定性和钢领表面性能;镀镍磷合金钢钢领热处理温度最佳为350℃,不能超过400℃.  相似文献   

6.
钢领刷镀Ni-Al2o3-WC-MoS2复合处理新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胶体刷镀液中添加高硬耐磨微粒和自润滑减磨微粒制备复合镀液刷镀钢领跑道。本文对硬度进行正交设计,最佳工艺参数,对镀液的性质,镀层的硬度,摩擦因数与循环次数关系,抗磨性能,刷镀钢领的纺纱张力等纺纱性能做了测试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镀铬钢领性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严本善 《纺织器材》2001,28(3):175-177
介绍了钢领表面经镀铬后其各项性能的变化,说明钢领表面镀硬格提高了其硬度和耐磨性,降低了表面粗糙度Ra值,使用后可降低成纱断头率、毛羽。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研发的熔喷微纳米纤维纺纱设备设计和试纺了以140 D/48 F锦纶基石墨烯长丝为芯,包覆聚丙烯熔喷微纳米纤维,再包缠10 D/6 F锦纶长丝的450 tex复合结构微纳米纱。较优工艺参数为:螺杆三区加热温度分别为270、275、280℃,喷嘴压缩空气加热区温度为100℃,压缩空气压力为0.5 MPa,网帘速度为15 m/min,纤网张力参数为1.20~1.25,此时纺纱连续性好,成纱效率高。复合结构微纳米纱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纱线实际线密度为438 tex,CV值为8.5%;纱线强力为559 cN,CV值为5.2%;成纱纤维直径主要在3~8μm,平均直径5.38μm。试验结果表明,纱线性能初步达到了预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衬底温度、氮气流量、脉冲负偏压对多弧离子镀制备TiAlSiN涂层性能的影响,设计了L_9(3~3)正交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纳米压痕仪和划痕仪对涂层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脉冲负偏压对涂层的硬度和表面大颗粒数量影响最大,衬底温度对涂层与衬底之间附着力影响最为明显。通过比对正交试验极差值,制定最佳制备工艺,制得的TiAlSiN涂层硬度为39.6GPa,膜基附着力为31.2N。  相似文献   

10.
探讨钢领液氮深冷处理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普通20#低碳钢钢领的液氮深冷处理工艺。分析了不同深冷处理温度、降温速率和保温时间对钢领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深冷处理工艺为深冷温度-185℃、降温速率2℃/min、保温时间10h。认为:采用较优的深冷处理工艺,钢领的显微硬度、冲击强度和磨损率可得到大幅度提升,使用寿命能够达到3年,可以替代国外进口钢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纱线的毛羽,提高纱线的质量,简要分析在原料、设备器件、车间温湿度及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环锭纺细纱机及网格圈式紧密纺细纱机上成纱毛羽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提出了控制细纱毛羽的主要措施,即采用成熟度适中及短绒率低的原棉,注意钢领与钢丝圈的的选配及使用周期,调节好车间温湿度并加强车间管理。结果表明,采用以上措施有利于减少毛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钢丝圈纺纱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钢丝圈使用寿命,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向镀液中添加纳米碳化硅(SiC)和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钢丝圈。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环锭纺纱机等对钢丝圈及镀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Ni-P 化学镀钢丝圈,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钢丝圈的镀层晶粒细化,厚度均匀,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良好,镀层厚度增加1倍,镀层硬度提高24.5%;采用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钢丝圈试纺后,纱线的细节、粗节和棉结分别降低40%、18.8%、10.3%,且钢丝圈挂花引起的断头率降低50%,纺纱性能优于Ni-P化学镀钢丝圈;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钢丝圈上机后的磨损量减少了31.6%,耐磨性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椰子油粉末油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低温压榨椰子油为芯材,采用乳化与喷雾干燥相结合方法制备椰子油粉末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并经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乳化剂单甘油酯与蔗糖酯质量比为1∶4、乳化剂与芯材比为3.0%、壁材明胶与多孔淀粉比为1∶6、乳化温度为60℃、固形物浓度为20%,均质压力为40 MPa、进风口温度为195℃、进料速度为20 ml/min,在该条件下,制备产品含油率为48%、表面含油率为1.81%、包埋率为96%。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高速纺纱生产时钢丝圈使用寿命短及毛羽、断头多等问题,介绍田口试验方法并采用该试验方法研究钢丝圈Ni-W-P合金镀层耐磨性;对研究结果进行信噪比分析,得到钨酸钠、有机胺、柠檬酸钠及pH值、温度对其耐磨性影响的主次关系,提出镀层制备工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影响钢丝圈Ni-W-P合金镀层耐磨性最主要的3个影响因子分别为钨酸钠浓度、柠檬酸钠浓度、有机胺浓度,按优化后的因子配比进行确认数值试验,得到信噪比试验值和预测值分别为-0.239 754和-0.399 590;指出:化学镀Ni-W-P合金耐磨层能有效提高钢丝圈耐磨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应用Ni-W-P合金镀层钢丝圈纺纱,能减少成纱毛羽和断头,提高成纱质量,钢丝圈使用寿命不少于15 d,可实现高速纺纱、长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一种手部功能障碍患者手部功能评估用手套,以锦包氨纱线作为地纱、以镀银锦纶丝作为面纱,编制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试样。利用正交试验探讨镀银锦纶丝的添纱方式和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的织造密度对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的线性度及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添纱方式和适合的织造密度可以使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获得较好的线性度,但灵敏系数方面有待后续的设计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青钱柳混合茶所冲泡的茶汤作为主要原料,研究青钱柳无糖茶冻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青钱柳叶占比、冲泡水茶体积质量比、冲泡温度、冲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综合评分为优化目标,利用Box-Behnken法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再利用最佳冲泡参数冲泡得到的茶水制备茶冻,在预实验基础上设计五因素五水平正交实验对茶冻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得到最高的感官评分,以茶汤添加量、魔芋胶/卡拉胶比例、复配胶添加量、氯化钾添加量和甘露醇添加量作为考察因素,以找到最佳的茶冻配方参数。结果: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的最优茶水冲泡参数为:青钱柳叶占比46.6%、水茶体积质量比37:1、冲泡温度76 ℃、冲泡时间5 min。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的茶冻制备最优工艺参数为:茶汤添加量40%、魔芋胶/卡拉胶为7:3、复配胶0.8%、氯化钾0.1%、甘露醇12%。经验证实验,通过响应曲面优化的冲泡参数所冲泡的茶汤综合评分为67.00±1.48,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的茶冻配方所制备的茶冻评分为91.45±0.98。结论:通过本研究方法制备的茶冻色泽金黄、结构紧实、质地均匀且光滑、有茶类清香、口感爽滑细腻、有弹性、甜度合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单纱浆纱机毛纱上浆尚无系统的上浆工艺问题,研究上浆工艺中压浆力、浆液含固量、浆液温度、浆纱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浆纱性能的影响;结合GA392单纱浆纱机的特点,探讨单纱浆纱机毛纱上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室温上浆,在浆液含固量为8%、压浆力44 N、浆纱速度65 m/min时,浆纱效果比较理想。浆纱后纱线强力、耐磨次数分别提高31.64%、53.00%,毛羽降低率达到81.75%,浆纱毛羽伏贴好。  相似文献   

18.
黄新民  孟灵灵 《印染》2013,39(11):8-10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涤纶基表面溅射纳米铜膜的工艺参数,其结果为:镀膜时间30 min,溅射功率120 W,气体压强0.2 Pa,基材表面等离子体预处理时间为3 min。测定了不同环境温湿度和不同水洗次数下薄膜的方块电阻,以及样品在室温下放置90 d后的形貌变化和电阻变化,以评价薄膜材料导电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分别用化学镀铜和电镀锡法在涤纶织物(PET)表面涂覆一层铜/锡合金,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对制得的电磁屏蔽织物面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化学镀铜工艺为:硫酸铜25 g/L,甲醛30 g/L,柠檬酸15 g/L,pH 12,65℃;优化电镀锡工艺为:电压1.5 V,9 min.扫描...  相似文献   

20.
闫怀义  李辉  续跃平 《纺织学报》2012,33(10):84-91
摘要: 研究醋酸酯支链淀粉的制备与性能。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醋酸酐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制备醋酸酯支链淀粉。以透光率、糊化温度和取代度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醋酸酯化支链淀粉的最佳条件。测定并分析了醋酸酯支链淀粉的取代度、IR图谱和X-衍射光谱。测定并比较了醋酸酯支链淀粉与玉米淀粉、支链淀粉、醋酸酯淀粉的浆纱强伸性、透光率、糊化温度、黏度、黏度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酯支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X-衍射光谱基本相同,为无定型晶体结构;与玉米淀粉、支链淀粉和醋酸酯淀粉比较,醋酸酯支链淀粉具有黏度低、糊化温度低、取代度高、透明度高、黏度热稳定性高等特点,是一种比醋酸酯淀粉更好的纺织浆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