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乳化煤油捕收剂的浮选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一种新型复合乳化剂将煤油乳化后作为捕收剂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乳化剂是一种良好的浮选助剂 ,用其乳化煤油不仅稳定性好 ,大大降低浮选油耗 ,而且显著改善煤泥的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煤技术》2014,(6)
为了探索自制微乳捕收剂LY的浮选性能,采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煤泥样品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微乳捕收剂LY用量为0.6 kg/t时,可以获得精煤产率为60.17%、精煤灰分为10.65%的分选指标;与最佳的柴油分选指标相比,微乳捕收剂LY的精煤产率提高了4.85个百分点,精煤灰分提高了0.83个百分点,并且微乳捕收剂LY的用量比柴油低0.1 kg/t,实际的柴油节省率为73%左右(不考虑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微乳捕收剂LY与煤泥作用后,产生了新的—S—O—吸收峰,增大了煤泥表面的疏水面积,从而有利于分选效率的提高,但其分选选择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高剪切调浆和捕收剂乳化处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水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的浮选入料为对象,对比分析了柴油、柴油+调浆、乳化柴油及乳化柴油+调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剪切调浆和柴油乳化处理均对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和节省柴油用量有积极作用,在同等灰分指标要求下,与采用柴油作为捕收剂相比,高剪切调浆和柴油乳化处理下的精煤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3.78和1.95个百分点,柴油用量由325 g/t分别降至225 g/t和100 g/t。两种处理方法均能促进非极性烃类油的分散,有利于降低柴油用量,同时提高煤泥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煤泥浮选捕收剂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泥浮选捕收剂进行优化试验研究,最终确定混合最佳捕收剂配比及用量。结果表明:在混合捕收剂间二甲基萘和煤油总用量为1000g/t,配比为1:3时,精煤产率达到了76.08%,可燃体回收率为80.43%,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9.
白钨矿浮选731捕收剂低温乳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731捕收剂在低温条件下试验的情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和B药剂以5:6的比例混合组成的复合乳化剂对731进行乳化,低温时乳化体系稳定性好,浮选过程中降低乳化731的用量,同时提高了选择性,降低了浮选成本,实现了低温环境下白钨矿正常浮选作业,达到选矿技术攻关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为了解决高灰细粒难浮煤泥浮选精煤灰分高、药剂用量大等问题,采用煤油、煤油与油酸二乙醇酰胺(ODEA)复配作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煤油-ODEA捕收剂能改善煤泥浮选效果,当矿浆浓度为90 g/L、起泡剂用量为150 g/t、煤油-ODEA捕收剂(复配比10∶1)用量为250 g/t时煤泥浮选效果最佳,精煤产率为68.36%,尾煤灰分为60.24%,可燃体回收率为83.26%,相较于煤油捕收剂分别提高了13.9%、14.61%、18.03%,复配捕收剂用量减少56%左右,实现了提高煤泥浮选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量高效的复合捕收剂M5419、煤油和柴油与煤样作用后的接触角、Zeta电位、红外光谱,对比了三种捕收剂对煤泥的捕收能力,并采用三种捕收剂进行了煤泥的开路浮选试验。开路试验结果表明:M5419捕收剂用于盘江金佳煤泥浮选,精煤产率比柴油和煤油分别提高6.54个百分点、6.79个百分点;可燃体回收率分别提高7.83个百分点、5.66个百分点;煤样接触角比柴油和煤油分别提高3.5°和2.4°;等电点之差分别提高3.24 mV和1.91 mV。采用M5419作为捕收剂进行"一粗—二扫—四精"闭路浮选试验,精煤灰分可降至5.64%,可燃体回收率为88.70%,固定碳回收率达到99.03%,实现了煤泥的高效分离。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针对煤泥浮选剂用量大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浮选剂用量的理论指标;在分析影响煤泥浮选剂用量的工艺因素基础上,探讨了降低浮选剂用量的工艺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捕收剂对粗粒煤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乳化剂能减小油——水界面张力并降低捕收剂扩散至煤表面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可提高粗粒煤浮选的产率。乳化剂浓度是最大限度提高浮选产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