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为了解八月瓜的活性组分及综合抗氧化活性,以贵州省遵义县八月瓜为试材,分别测定其叶、果皮和果肉中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及9种酚类成分含量。用总还原力(total reducing assay power,TRPA)、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法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对八月瓜叶、果皮和果肉中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供试八月瓜叶、果皮和果肉中主要酚类成分为没食子酸、儿茶素、绿原酸、阿魏酸、鞣花酸、芦丁和槲皮素;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叶片中没食子酸、儿茶素、p-香豆酸、阿魏酸、鞣花酸、芦丁、槲皮素、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明显高于果皮和果肉,而果皮中绿原酸、表儿茶素和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果肉中各成分含量低;八月瓜叶、果皮和果肉中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八月瓜叶的抗氧化活性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儿茶素、阿魏酸、总酚和总黄酮对TRPA值贡献极强,阿魏酸、总酚和总黄酮对FRAP值贡献极强,儿茶素、p-香豆酸、阿魏酸、抗坏血酸和总酚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贡献极强,说明八月瓜叶和果皮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药食同源资源。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李果实品质以及近果皮与近果核部位果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贮藏时,李果实硬度、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不同程度降低,而pH 值、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升高,2℃贮藏可显著延缓李果实硬度、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 自由 基清除能力的降低,以及pH 值、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升高;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李果实中酚类、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 < 0.01);李果实近果皮及近果核处果肉的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酚及总黄酮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李果实SSC 与近果皮果肉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DPPH 自由基能力、总酚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近果核,而pH 值与近果核处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能力、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近果皮果肉。李果采后品质劣变可能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及DPPH 自由基能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草莓、黑莓、蓝莓中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草莓、黑莓、蓝莓3种小浆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莓全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在所测3种浆果全果中最高,分别为9.44mg没食子酸/g干质量、36.08mg芦丁/g干质量、24.38mg儿茶素/g干质量;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达14.98mmol Trolox/100g干质量。草莓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则最低,抗氧化能力也最弱。此外,3种浆果果渣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全果和果汁,即果渣>全果>果汁。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0.9704,表明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娅 《食品科学》2014,35(23):88-91
以5 个新西兰主栽费约果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费约果品种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费约果果实富含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原花青素,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不同基因型和果实不同部分(果皮、果肉和果浆)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在5 个品种中,“Anatoki”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且费约果果实的果皮积累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最多,其次是果肉,果浆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180-184
为了解贵州主栽蓝莓品种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综合抗氧化活性,以贵州规模化种植的粉蓝、圆蓝、巴尔德温和灿烂为试材,测定其9种酚类组分含量、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并用FRAP法、总还原力(TRAP)、DPPH法和ABTS法开展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采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对4个品种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没食子酸、表儿茶素、芦丁、p-香豆酸、槲皮素、儿茶素、鞣花酸、绿原酸、阿魏酸是供试蓝莓果实中的酚类成分较高,4个品种蓝莓果实中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粉蓝中没食子酸、阿魏酸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圆蓝中绿原酸、鞣花酸和芦丁含量最高,巴尔德温中槲皮素和花色苷含量最高,灿烂果实中儿茶素、表儿茶素、p-香豆酸和总酚含量最高;4个品种蓝莓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灿烂的抗氧化活性指数最高;蓝莓果实中不同活性成分对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绿原酸含量对FRAP值具有较强贡献,阿魏酸、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对TRAP值的贡献极强,没食子酸含量对DPPH值的贡献极强,花色苷含量对ABTS值的贡献较强,抗氧化活性指数(ACI)与表儿茶素和p-香豆酸含量呈现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鲜石榴皮、干石榴皮、石榴带籽果实和去籽果实中绿原酸、总花青素、总黄酮和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总花青素、总黄酮,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结果:鲜果皮中的绿原酸、总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干果皮。去籽果实中绿原酸、总花青素类成分、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带籽果肉,说明可能石榴籽中这3种成分含量很少甚至没有。而总黄酮含量带籽果肉高于去籽果肉2倍,说明石榴籽里含有黄酮,且含量高于果肉。石榴皮中绿原酸和总花青素类成分含量都较高,超过3%。结论:在今后的石榴皮和果肉活性成分提取时,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野地瓜为试验材料,分析其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VC、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总还原力(TRPA)、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和Fe~(2+)的还原能力(FRAP)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来确定主要抗氧化成分。结果显示:藤、叶和果实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藤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叶和果实(P0.05),而叶中VC含量显著高于藤和果实(P0.05);各部位主要酚类成分为没食子酸、鞣花酸、绿原酸和芦丁,叶中酚类物质显著高于果实和藤(P0.05);果实的FRAP显著高于ABTS和TRPA(P0.05),藤和叶的ABTS和FRAP均显著高于TRPA(P0.05),果实的ABTS和FRAP均显著高于藤和叶(P0.05),且随着样品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发现,总酚对TRPA贡献最大,鞣花酸对FRAP贡献显著,绿原酸对ABTS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蓝莓蜜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多酚成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贵州蓝莓蜜酸度值44.69 mmol/kg,总糖含量79.30%,葡萄糖含量(40.88%)高于果糖含量(38.41%);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0.27~24.72 mg GAE/100 g和3.88~6.77mg RE/100 g,DPPH和ABTS自由基半抑制率分别为119.04~136.56 mg/mL和140.56~212.34 mg/mL;蓝莓蜜含15种多酚类物质(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对香豆酸、芦丁、阿魏酸、杨梅酮、木犀草素、桑色素、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异鼠李素、高良姜素),其中,黄酮类物质含量最高为槲皮素,酚酸含量由高到低为:对羟基苯甲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咖啡酸香草酸原儿茶酸。研究表明,蓝莓蜜酸度偏高、易结晶,结合槲皮素含量高的特点与酚酸含量高低规律,可作为蓝莓蜜鉴定与检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评价4种柠檬(尤力克黄柠檬、小青柠、青柠檬、香水柠檬)中果皮与果肉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对其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果表明:4种柠檬果皮中的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果肉(P0.05),其中尤力克果皮与果肉的总酚、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P0.05),而香水柠檬果皮与果肉中总酚、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均最低。不同品种柠檬中酚酸、类黄酮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从4种柠檬中共检出21种酚类物质,其中酚酸6种,黄酮6种,黄烷酮6种,多甲氧基黄酮3种。柠檬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黄烷酮,占类黄酮总量61.82%~91.61%,其中青柠檬果皮中酚酸总量最高(535.62 mg/100 g DW),尤力克果皮中类黄酮总量最高(1 506.33 mg/100 g DW),果肉规律与果皮基本一致,然而其含量显著低于果皮含量(P0.05)。从尤力克果皮与果肉中共检出15种酚类物质,其中圣草枸橼含量最高,而新绿原酸是含量最高的酚酸。从小青柠、青柠檬和香水柠檬的果皮与果肉中分别检测出19,16,15种酚类物质,其中橙皮苷含量均最高,而香草酸是含量最高的酚酸。不同品种柠檬的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与ABT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总酚含量与DPPH呈显著性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兔眼蓝莓为对象,研究其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蓝莓酒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以及铁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颜色分析显示L*值先增加后减少,后酵阶段波动上升,a*值逐渐上升,后酵期间波动下降,a*值变化正相关于花色苷含量的变化,b*值变化正相关于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蓝莓酒发酵过程中p-羟基苯甲酸未检出,香草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龙胆酸、绿原酸、咖啡酸、丁香酸、p-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等9种酚酸含量主发酵期间均显著上升(p0.05),发酵结束时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但显著高于各自初始含量(p0.05),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肉桂酸和总酚酸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肖星凝  李苇舟  石芳  李谣  明建 《食品科学》2017,38(15):31-37
为研究不同品种李子果皮、果肉多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以9个不同品种的李子(芙蓉李、巫山李、玫瑰李、红布李、黑布李、西梅李、脆红李、江安李、青李)为原料,提取游离酚和结合酚,测定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多酚组成。结果显示:9种李子果皮总酚含量范围为111.52~775.88 mg GAE/100 g;果肉总酚含量范围为120.65~301.91 mg GAE/100 g,其中红布李果皮、果肉总酚含量均最高,西梅李总酚含量均最低。在多酚组成上,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且多酚组分主要为酚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9种李子果皮、果肉多酚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IC50值范围为4.38~46.46μg/m L,ORAC值范围为0.24~210.50μmol TE/g,其中巫山李果肉游离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红布李果皮游离酚ORAC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品种草莓酚类物质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以国内6种主栽草莓品种为原料,研究全果、果汁和果渣等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6种草莓不同部位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依次为果渣>全果>果汁,其中‘玫瑰香’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草莓不同部位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相关,说明酚类物质是草莓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不同采后钙处理对“安哥诺”李果实的贮藏效果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和丙酸钙均能有效降低李果实的发病率,其中氯化钙的作用效果更显著,但对果皮与果肉色泽没有显著影响;乳酸钙则加速李果实的病害发生,降低李果皮a* 值、果肉L* 值与b* 值,提高果肉a* 值;三种钙处理均诱导了采后李果实过氧化氢含量的积累,加剧了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提高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但李果实的腐烂率与过氧化氢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李果实总抗氧化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DPPH 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贮藏温度对葡萄果实采后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甬优1号"葡萄果实为原料,探讨贮藏温度(273.15、283.15、293.15K)对果肉和果皮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应用Gomportz函数模型,对不同温度下葡萄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变化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和果皮中的总酚含量下降,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也呈下降趋势。0℃贮藏可显著抑制果肉和果皮中总酚含量及果皮中花色苷含量下降,保持葡萄果实较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在Arrhenius动力学方程基础上得出葡萄果实贮藏期间果肉和果皮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的速率常数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拟合所得总酚、花色苷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一级动力学模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1。由果肉和果皮总酚、花色苷和抗氧化活性预测模型所得各抗氧化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表明在贮藏温度273.15~293.15K(0~20℃)范围,可预测葡萄果实采后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蓝莓不同部位常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蓝莓不同部位常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分布情况,以贵州产蓝莓(园蓝)为实验样品,采用比色法、滴定法等,对蓝莓不同部位(果肉、果皮和全果)中的总酸、总糖、黄酮、多酚、花色苷、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和灰分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蓝莓果皮中总酸、蛋白质、花色苷、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927±0.004)mg/g、(0.88±0.04)g/100 g、(1312.4±175.9)mg/100 g、(3.89±0.52)mg/g和(2.85±0.40)mg/g,显著高于果肉和全果(p0.05);总糖则主要分布在果肉中(p0.05),但蓝莓果肉中总酸、多酚、黄酮、花色苷的含量却最少(p0.05)。在蓝莓果汁与果酒的加工中,果皮均被作为加工废料被丢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蓝莓果皮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因此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和深加工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采后黄冠梨为试材,系统研究梨果实在贮藏期间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和涂膜处理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aCl2和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梨果实,主要对梨果实不同组织部位的VC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进行显著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CaCl2和普鲁兰多糖涂膜处理均能有效延缓贮藏期间VC、总酚、总黄酮含量的下降,显著抑制SOD、CAT、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及POD的活性(P<0.05)。梨果皮的各抗氧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果肉。结论:涂膜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梨果实抗氧化成分的流失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保护抗氧化成分和流通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以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为原料,测定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红心火龙果果肉,red flesh,RF;白心火龙果果肉,white flesh,WF;红心火龙果果皮,red peel,RP;白心火龙果果皮,white peel,WP)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RP发酵液表现出最高的总酚(636.63 mg/L)、总黄酮含量(452.42 mg/L)及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VC浓度169.32 mg/L)、还原能力(140.29 mg/L)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96.65%);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正相关,表明总酚类物质是火龙果中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8.
海红果酚类物质种类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猛  王敏  李环宇  王勇  武和平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11):2633-2637
本文旨在探讨海红果抗氧化活性及其酚类物质组成,利用超声波法提取海红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物质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应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三个指标考察其抗氧化活性;利用HPLC法考察海红果酚类物质组成。实验结果发现,去核海红果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达160±5.03 mg galic acid q./100g FW和54.45±1.52 mg rutin eq./100g FW,显著高于海红果皮和果肉,总黄酮含量与三个抗氧化指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总酚含量与三个抗氧化指标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表明黄酮类物质对海红果抗氧化活性贡献较大。海红果酚类物质以羟基苯甲酸类(香草酸、没食子酸等)为主,海红果皮中黄酮醇类含量最高,黄烷-3-醇类的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只在海红果肉中检出。在所有检出物质中,海红果皮内芦丁含量最高为(819.88±10.17 μg/100 g),此外绿原酸等是海红果中重要的酚类组成物质。  相似文献   

19.
韩锐  陈亚运  季君洋  陈勇  李祥  陈建伟 《食品科学》2019,40(12):203-20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同时测定番荔枝果实3 个部位中13 种酚类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并分析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酚含量;通过HPLC法对番荔枝果实中的单酚成分进行比较;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检测方法测定番荔枝果实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番荔枝果实中总酚含量为果皮>果肉>种子,果皮含量最高为59.48~127.84 mg/g;番荔枝单酚含量结果表明果皮显著高于果肉和种子部位,各产地酚类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果皮和果肉中对羟基苯甲酸、儿茶素、咖啡酸、表儿茶素含量相对较高,表儿茶素最高为2 398.17 mg/mL。抗氧化结果表明番荔枝果实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能力高于DPPH自由基,且果皮活性最好,分别在质量浓度为0.39、1.56 mg/mL时均达到最高清除率。结论:番荔枝果实中果皮、果肉、种子3 个部位中所含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有显著性差异;果皮部位所含种类及含量均最高,且抗氧化活性最佳,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研究山楂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成分组成,并分析比较不同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DNA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山楂的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其生物活性不同。其中,甲醇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和铁还原能力最强,对蛋白质和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亦优于其他提取物。山楂甲醇提取物主要活性成分为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绿原酸和槲皮素。山楂提取物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DNA和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果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