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海平  梅光泉  焦庆 《化学试剂》2007,29(6):321-323
合成了一种含蒽环的荧光性烯醇化合物--9,10-蒽-3,3'-双(1,3-戊二烯-2,4-二醇),采用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差热分析及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组成确定和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能够激发Eu3+的电偶极跃迁而发红光,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是一种潜在的红色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3-苯基-1H-吡唑-5-甲酸乙酯为原料,无水碳酸钾条件下,在乙腈溶液中分别与间溴苄溴、间氟苄溴、间硝基苄溴、对溴苄溴、对氟苄溴和对硝基苄溴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6个1-苯甲基-3-苯基-1H-吡唑-5-甲酸乙酯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熔点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了目标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初步研究了化合物的荧光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4.
以2,2'-联吡啶和N,N-二苯基-4-溴苯胺为原料,通过氧化、硝化、溴化、脱氧、Suzuki偶联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得它在无水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3个2,6-二(2'-芳基-1',3',4'-(噁)二唑基)吡啶化合物,用1HNMR、FT-I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在278~309 nm出现最大吸收峰;荧光光谱表明:目标化合物在DMF溶液中发射强的紫色荧光,在364~398 nm出现最大发射峰;固体发射强的紫蓝色荧光,在376~414 nm出现最大发射峰.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辐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卟啉-蒽醌二元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1HNMR对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蒽醌引入对化合物光谱性质的影响。吸收光谱显示:蒽醌引入扩大了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紫外-可见吸收红移;荧光光谱表明:卟啉与蒽醌通过酰胺键连接形成共轭体系利于卟吩环激发态电子向蒽醌转移,导致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7.
以蒽醌为原料合成了含端乙炔基的α-炔醇化合物9-乙炔基-9-羟记蒽酮.通过1HNMR、IR、LC-MS和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DSC和Waters 474 荧光检测器分别获得了其熔点和荧光光谱.检测了常见爆炸物2,4,6-三硝基甲苯(TNT)和高能炸药1,3,5,7-四硝基-1,3,5,7-四氮杂环辛烷...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3种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结构.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Stoke位移都较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丙酮溶液中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较大的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9.
含蒽酰亚胺基团的化合物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对Fe3+表现出灵敏的荧光增强响应.L1的衍生物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对Hg2+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上显示了良好的识别性.即使在其它金属阳离子存在下,L1和L2分别对于Fe3+和Hg2+仍然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罗桂林  肖尊宏  张林 《化学试剂》2011,33(5):451-452,456
用乙腈、无水乙醇、肉桂醛等化合物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1HNMR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探讨了这种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在37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此合物在410-480 nm发出较强蓝光,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蓝光光转换剂应用到农膜中.  相似文献   

11.
以2-(4-二乙氨基-2-羟基苯甲酰基)和1,4-萘二酚为原料,一步合成得到兼具罗丹明和荧光素优点的新型氧杂蒽荧光团(化合物1).将乙酰基和新型氧杂蒽(化合物1)通过一步缩合反应得到可能对水合肼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荧光探针(N2 H4 P1),反应步骤简单,产率较高.探针结构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4-B r-1,8-萘酐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中间体及产物的结构采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等测试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对该荧光单体的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氨基酸钾盐席夫碱上引入肉桂醛,设计合成肉桂醛-氨基酸钾盐席夫碱。以三种典型的氨基酸为原料:甘氨酸(最简单的氨基酸)、天冬氨酸(两个-COOH)、D-苯丙氨酸(带有苯环),合成后对3种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相比甘氨酸,其他2种氨基酸所合成席夫碱的荧光光谱的都较强,其中苯丙氨酸最强。  相似文献   

14.
张蕾  张学俊  张丹 《河北化工》2011,(11):47-5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2-(4-咪唑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配体以及其金属锌配合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元素分析(EA)、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等确认了化合物的结构,通过荧光光谱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光致发光性能,最大发射波长为576 nm;热重分析实验也表明了金属锌配合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硫杂蒽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2'-二硫代水杨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 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2-氯硫杂蒽酮、1-氯-4-羟基硫杂蒽酮以及2-羟基硫杂蒽酮等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氧谱、碳谱及差热热重分析等实验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具有所述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氧杂蒽类荧光染料具有很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由于近红外荧光染料用于荧光成像,具有光损伤小、组织穿透性大和背景荧光干扰小的优点,设计合成了具有羟基的1-(2-羟基-4-二乙氨-苯基)-氧杂蒽类荧光染料(NIR1)和1-(6-羟基-萘基-2)-氧杂蒽类荧光染料(NIR2)。通过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认了荧光染料的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光谱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R-1和NIR-2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42 nm和607 nm,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748 nm和752 nm。最后,对含羟基氧杂蒽荧光染料用于细胞和活体的荧光标记成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IR-1具有良好的细胞和活体荧光标记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合成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热分析法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Dy(L)3phen.1.5H2O(HL=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荧光光谱表明: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强,说明配体5-硝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是很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18.
以邻菲咯啉、苯肼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苯腙类衍生物--1,10-邻菲咯啉-5,6-二苯腙,由红外光谱表征结构,用显微熔点测定仪测得其熔程为243~244℃.分析了反应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其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强荧光性质,可望用作光纤生物传感器的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19.
3-吡啶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题化合物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也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以4-卤代间苯二酚为原料,经甲酰化得到2,4-二羟基-5-卤代苯甲醛,再和吡啶乙酸乙酯经Knovengel反应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啶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这些吡啶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荧光量子产率高、Stokes位移大,是优良的候选荧光团。  相似文献   

20.
以4,4″-二甲基-1,1′:3′,1″-三联苯(1)为原料,吡啶-水为混合溶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了1,1′:3′,1″-三联苯-4,4″-二羧酸(2),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表征了化合物2的结构和性质,并考察了化合物1与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化合物2的优化合成条件,即以吡啶-水混合液(4∶11,V∶V)为反应溶剂,n(1)∶n(高锰酸钾)=1∶6.7,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5h时,化合物2的产率为7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