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水代替有机溶剂来提纯2-丙基-4,5-1 H-咪唑二羧酸二乙酯和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1 H-咪唑-5-羧酸乙酯的新方法,使得改进工艺更加绿色简便。采用1 H NMR、13 C NMR、IR、MS谱图对反应后的产品和未知杂质进行结构鉴定,确证为一水合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1 H-咪唑-5-羧酸乙酯和4-乙酰基-2-丙基-1 H-咪唑-5-羧酸乙酯。对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1-甲基-3-正丙基-4-氨基-5-吡唑羧酰胺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甲基 3 正丙基 5 吡唑羧酸经硝酸 -浓硫酸硝化制得 1 甲基 3 正丙基 4 硝基 5 吡唑羧酸 ,收率 85 %;用氯化亚砜将其酰氯化制得 1 甲基 3 正丙基 4 硝基 5 吡唑羧酰氯 ,该吡唑羧酰氯与浓氨水反应制得 1 甲基 3 正丙基 4 硝基 5 吡唑羧酰胺 ,收率 90 %;硝基吡唑羧酰胺在乙醇中用氯化亚锡还原制得 1 甲基 3 正丙基 4 氨基 5 吡唑羧酰胺 ,收率 84%。研究了反应的较佳合成工艺条件 ,产品经TLC、IR及MS谱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1-甲基-2,4,5-三硝基咪唑合成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咪唑为原料,通过两步硝化制得1,4-二硝基咪唑,然后在氯苯中热重排得2,4-二硝基咪唑,将2,4-二硝基咪唑进-步硝化并制得2,4,5-三硝基咪唑的钾盐,最后将钾盐甲基化,得到1-甲基-2,4,5-三硝基咪唑(MTNI),收率23%。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DSC进行了热分解研究。优化了2,4-二硝基咪唑的合成工艺:反应温度为123±2℃,反应时间为6h,n(1,4-二硝基咪唑):n(氯苯)=1:9。改进了前两步硝化条件和2,4,5-三硝基咪唑钾盐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α-乙酰基-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过氯代、水解、关环和氯代制得目标产物2-氯-1-(1-氯环丙基)乙酮,总收率约为70%。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用的咪唑类固化剂多为固体和假性液体(低温下易析出的低熔点固体),工业应用不便。为了制得常温及低温下均呈液体的便于工业应用的咪唑固化剂,以1-氰乙基-2-甲基咪唑作为基本原料,骨架镍为催化剂,液氨为副反应抑制剂,乙醇作为溶剂,加压催化氢化合成液体咪唑固化剂1-(3-氨丙基)-2-甲基咪唑,考察氢气压力、液氨用量和催化剂循环使用次数对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确证。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氢气压力5 MPa,m(1-氰乙基-2-甲基咪唑)∶m[骨架镍(湿重)]∶m(液氨)∶m(乙醇)=139∶27.8∶42.5∶278,此条件下,产率可达96%。产物低至-35℃也不凝固,能良好地固化环氧树脂,表现出优异的工业适用性和固化性。  相似文献   

6.
以咪唑为原料,通过两步硝化制得1,4-二硝基咪唑,然后在氯苯中热重排得2,4-二硝基咪唑,将2,4-二硝基咪唑进一步硝化并制得2,4,5-三硝基咪唑的钾盐,最后将钾盐甲基化,得到1-甲基-2,4,5-三硝基咪唑.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DSC进行了热分解研究.同时优化了2,4-二硝基咪唑的重排工艺:反应温度为120℃~125℃.反应时间为4h,1,4-二硝基咪唑和氯苯的物质的量比为1:30.对2,4,5-三硝基咪唑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不敏感炸药1-甲基-294,5-三硝基咪唑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咪唑为原料,通过两步硝化制得1,4-二硝基咪唑,然后在氯苯中热重排得2,4-二硝基咪唑,将2,4-二硝基咪唑进一步硝化并制得2,4,5-三基咪唑的钾盐,最后将钾盐甲基化,得到1-甲基-2,4,5-三硝基咪唑。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DSC进行了热分解研究。同时优化了2,4-二硝基咪唑的重排工艺:反应温度为120℃-125℃,反应时间为4h,1,4-二硝基咪唑和氯苯的物质的量比为1:30。对2,4,5-三硝基咪唑不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4-甲基-2-硝基苯胺((4))为原料,在氢化钠催化下,与1-溴-3-苯基丙烷(3)反应制得4-甲基-2-硝基-N-(3-苯基丙基)-苯胺((2)),(2)的硝基经铁粉还原得到化合物4-甲基-N1-(3-苯基丙基)-1,2-苯二胺(1),产品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确证,同时优化了反应条件.在第一步反应中,氢化钠为催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和开发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1,3,4-噁二唑类候选化合物,以2-甲基-4-硝基-1-咪唑乙酸乙酯和芳香肼在丙基磷酸环酐作用下缩合反应制得的双酰肼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酰氯为催化剂,设置微波功率为800 W,辐射时间为12~15min,通过环合反应制备2-甲基-4-硝基咪唑环修饰的1,3,4-噁二唑(4a~4i),合成收率为82%~92%,其结构经IR、1 H NMR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得以证实。初步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1-氰乙基-2-甲基咪唑(2MZCN)为原料催化氢化制备1-氨丙基-2-甲基咪唑,考察了反应过程中合成工艺参数对产物的影响,确定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100℃,压力5 MPa,转速624 r/min,时间4 h,溶剂是氨的饱和乙醇溶液(与原料质量比是2∶1),雷尼镍为催化剂(占原料质量的18.9%),氢氧化钾为助催化剂,原料的转化率可达99.7%,产率可达94.2%。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气质联用(GC-M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乙醇胺为起始原料,经三甲基氯硅烷保护制得2-(三甲基硅氧基)乙胺,再经与二硫化碳反应,再与溴乙烷缩合得到N-(2-三甲基硅氧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然后再与叠氮化钠成环反应合成了1-(2-三甲基硅氧乙基)-5-巯基四氮唑.用三甲基氯硅烷作为乙醇胺的羟基保护试剂,保护和脱保护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等 优点,反应总收...  相似文献   

12.
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和草酰氯为原料,配比为n(甲基丙烯酸):n(草酰氯)=1:1.08,草酰氯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酰氯:以二乙氨基乙醇与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乙醚为溶剂进行酰基化反应,配比为n(甲基丙烯酰氯):n(二乙氨基乙醇)=1:1.6,冰浴下反应4h,合成了一种用途广泛的多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DEAM),相对于甲基丙烯酰氯的收率为94.4%。  相似文献   

13.
1-乙基(2’-丙烯酸酯-1’-基)-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是合成多菌灵高 分子化学型缓释剂的重要单体。本文报道了1-乙基(2’-丙烯酸酯-1’-基)-2-苯并 咪唑氨基甲酸甲酯及其制备过程中的中间体-1-羟乙基-2-苯并咪唑氨基甲酸甲酯的 合成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杜会茹  马东来  孙威  郝六平 《河北化工》2011,34(9):10-11,32
N,N-二甲基氨基乙基-5-巯基-四氮唑(DMMT)为合成头孢替安的关键中间体。N,N-二甲基乙二胺与CS2加成后,不经巯基保护,直接与NaN3闭环合成得到产品,总收率达到75.4%。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以环柠檬醛为原料,经过亚硝化、缩合两步反应得到2,4,4-三甲基-3-(3-羰基-1-丁烯-1-基)-2-环己烯基-1-肟,收率达65.1%。并分析了该反应中亚硝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HPLC、DSC、FTIR、1 HNMR、13 CNMR对硬脂酸2-(4-苄氧基苯基)乙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差热分析和拉伸试验研究了醋酸丁酸纤维素CAB-35-1与聚丙烯酸乙酯(PEA)物理共混、半一互穿网络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混物的形态。  相似文献   

18.
(S)-(+)-2-氨基丙醇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坤  龚平 《精细化工》2004,21(3):188-190
对硼氢化钾还原法制取(S) (+) 2 氨基丙醇(AP)工艺进行了改进,采用氯化四甲基铵与硼氢化钾反应制备硼氢化四甲基铵来提高硼氢离子的还原性,还原L 2 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制取AP。比较了不同链长的硼氢化季铵盐对还原反应的影响,筛选出最优还原剂硼氢化四甲基铵。考察了物质的量比对反应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工艺条件:n(硼氢化四甲基铵)∶n(L 2 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1 52~1 55)∶1,45℃反应3~4h,AP收率89%。w(C3H9NO)=98 6%(高氯酸滴定法测定)。同原工艺直接使用硼氢化钾还原剂比较,生产1tAP少用硼氢化钾1 1~1 2t。  相似文献   

19.
用反相C18色谱柱,采用离子对色谱法,测定头孢他啶侧链酸的含量。本方法以溴化四丁基铵为离子对试剂,磷酸盐溶液为缓冲溶液,乙腈和水组成流动相。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compound, 2,6-bis-[1-(2-phenylhydrazono)ethyl]pyridine (BPEP), was synthesized and confirmed by NMR and IR spectroscopy. BPEP was examined as an inhibitor for the corrosion of zinc electrode in 1.0 M HCl.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f BPEP was assessed through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hydrogen evolution, galvanostatic polarization, potentiodynamic anodic polariz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The inhibiting action of BPEP was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complex between zinc ions and BPEP and then adsorbed onto the zinc surface.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 was established by FT-IR spectroscopy. A conductometric titr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stoichiometry of Zn+2:BPEP (metal:ligand) is 1:1. The adsorption follows the Langmuir isotherm. The Galvanostatic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have shown that the BPEP molecule acts as a mixed-type inhibitor. The pitting potential shifted in the noble direc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inhibition of pitting corrosion of zinc in the presence of BPEP.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themodyanamic parameters of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ere calculated and have been expl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