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芦荟山楂汁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李润国  陈革 《食品科技》2002,(12):59-60
以山楂、芦荟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确定了产品配方和加工工艺,最佳工艺参数为:山楂汁115mL、芦荟汁135mL、白砂糖9%。  相似文献   

2.
以大叶冬青苦丁茶多酚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对苦丁茶多酚得率的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利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苦丁茶多酚的总还原力,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苦丁茶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初步评价其抗氧化和降糖活性。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苦丁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07 min、料液比1∶21(g/mL)、超声功率62 W,苦丁茶多酚得率为54.13%。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苦丁茶多酚浓度在0.02 mg/mL~1.0 mg/mL时,总还原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加呈迅速上升趋势,IC50值为0.584 mg/m L。初步探究分析发现,苦丁茶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15 mg/mL和1.31mg/mL。试验结果表明苦丁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与降血糖活性,对临床治疗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山楂叶总黄酮的水浸提和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山楂叶总黄酮的水浸提和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耦合工艺.重点探讨采用水浸提法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优水提工艺参数是料液比为1:20(g/mL).浸提时间为120 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进行回流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提取率达到87.2%.采用水浸提法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耦合时山楂叶总黄酮进行吸附纯化.该树脂对总黄酮的动态吸附率大于80%,稳定性试验重复次数为5,以体积分数70%乙醇为洗脱剂时解吸率大于86%.山楂叶总黄酮经上述工艺分离纯化后,得率为1.9%,纯度为82.8%.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2):165-172
探讨山楂叶多酚的纯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和组成成分。比较SP-825,D101,AB-8,XDA-2等四种树脂对山楂叶多酚的吸附性能,筛选最佳树脂,并优化其纯化参数,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组成成分和红外光谱特性。结果表明,4种树脂中AB-8树脂纯化山楂叶多酚效果较好,其最佳纯化参数为样液初始pH 4.5、初始质量浓度0.064 mg/mL、上样流速1.5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和洗脱流速为0.6 mL/min,在此条件下,山楂叶多酚的回收率为78.25%,纯化后多酚的纯度提高了4.15倍。山楂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粗提液和纯化液清除DPPH·的IC_(50)值分别为(1.28±0.14)和(0.78±0.09)对螯合Fe~(2+)的IC_(50)值分别为(55.58±1.24)和(34.13±1.02)总还原能力的IC_(50)值分别为(3.66±0.18)μg/mL和(2.12±0.23)μg/mL,纯化液清除·OH的IC_(50)值为(4.49±0.16)μg/mL;表明纯化后其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提高。FTIR分析表明其具有多酚和黄酮的特征峰;HPLC分析表明山楂叶多酚主要含绿原酸、表儿茶素、阿魏酸、芦丁和熊果酸,说明山楂叶多酚具有较高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验研究酶法提取山楂叶多酚的工艺条件,并对山楂叶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为1:1的复合酶,其质量浓度为0.20 mg/mL时,在酶解pH4.5、酶解温度45℃下酶解120 min时多酚提取得率最大,为0.56%。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山楂叶粗多酚具有较好的总还原能力,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值为1.02μg/mL,螯合Fe~(2+)的IC_(50)值为55.62μg/mL,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值为11.23μg/mL,提示山楂叶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揭示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消化性质,探索山楂黄酮高值化利用新途径。以山楂黄酮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应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分析其理化性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最佳的制备工艺为壳聚糖浓度2.5 mg/mL、多聚磷酸钠浓度1.5 mg/mL、山楂黄酮浓度0.048 mg/mL;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平均包埋率为91.722%,山楂黄酮纳米微胶囊形态完整、表面光滑、结构致密;微胶囊水分含量为2.195%,溶解度为75.24%,平均粒径0.515 μm;体外释放试验表明6 h 后微胶囊在胃液中累计释放率为14.38%,18 h 肠液中累计释放率达到84.83%,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性能优于模拟胃液。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本地特产苦丁茶和大米为原料制备苦丁茶米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苦丁茶米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0∶0.8(g∶mL)、酒曲添加量0.6%、发酵时间98 h、发酵温度30℃。在此优化条件下,苦丁茶米酒酒精度为7.1%vol,茶多酚含量0.87 mg/mL,糖度为19.7°Bx,感官评分89.7分,酒质呈淡绿色,色泽透明,甜度适中,富含茶多酚,入口有米酒香味,后味伴随着苦丁茶的香气,口感协调,产品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符合国标GB 2758—2012《发酵酒及其配制酒》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山楂为原料,对山楂白兰地的酿造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山楂白兰地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 (g/mL),果胶酶添加量0.1 g/L,料液初始pH 4.0,酵母添加量0.03 g/L,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 d。在此发酵工艺下生产的发酵液经蒸馏获得山楂白兰地原酒,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山楂白兰地分段蒸馏液中的香味物质发现,酒心中检测出8种香气成分,含量为1.927 8 mg/mL;酒头中检测出9种香气成分,含量为13.315 3 mg/mL;酒尾中检测出11种香气成分,含量为0.221 3 mg/mL。  相似文献   

9.
本文优化了山楂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对其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进行了研究。在考察固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对山楂多糖提取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初步纯化的山楂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抑制率和DPPH·清除率,评价山楂多糖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结果表明,山楂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3 ℃,微波功率500 W,提取时间7 min,在此条件下山楂多糖提取量为(147.10±0.32) mg/g。山楂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胰脂肪酶抑制率和DPPH·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99.22±0.89) μg/mL、(22.50±0.79) mg/mL、(185.80±0.64) μg/mL,表明山楂粗多糖具有一定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果山楂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综合评价模型,以大果山楂发酵液的综合抗氧化能力值为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设计来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大果山楂发酵液的抗氧化能力评价模型为F综合=1.214 2×(0.386 2F1+0.241 2F2+0.196 2F3),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起始pH 5.0,发酵温度30 ℃,大果山楂添加量20 g/100 mL发酵液、鼠李糖乳杆菌接种量5 mL/100 mL发酵液、发酵时间28 d,大果山楂发酵液的F综合=3.42。  相似文献   

11.
红枣山楂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红枣和山楂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了红枣山楂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最佳配方。枣汁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5℃、时间4h、枣水质量比1∶7、pH值为5.0。最佳配方为:复合汁含量70%(枣汁与山楂汁体积比为8∶3),糖度为12%,柠檬酸含量为0.10%。最佳杀菌条件为:135℃,5~10 s。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山楂多酚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率,以β-环糊精、乳清分离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复合壁材,山楂多酚为芯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山楂多酚微胶囊,分析了微胶囊的粒径、表观形貌、稳定性、缓释性及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芯壁比1:3(v/v),进风温度165℃,乳化时间11.4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山楂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4.45%±1.03%,载药量为17.99%±0.20%。微胶囊平均粒径为6.77μm,颗粒完整,近似球形,在胃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肠液中有良好的释放性能,模拟胃液消化2 h后山楂多酚与山楂多酚微胶囊释放率分别为13.38%和9.75%,肠液消化6 h后释放率分别为95.99%和72.53%。包埋后抗氧化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升,山楂多酚对DPPH、OH、O2-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12.669μg/mL,1.131、0.581 mg/mL;山楂多酚微胶囊分别为0.939μg/mL,0.129、0.546 mg/mL。光照10 d,山楂多酚与山楂多酚微胶囊的保留率分别为64.99%和86.74%...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试验优化冻融软化-酶法制备山楂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的山楂汁,以山楂汁中的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将冻融软化与酶法浸提工艺相结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制汁工艺进行优化,并与传统山楂汁制备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冻融软化处理可显著改善山楂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酶法浸提效果,有利于提高山楂果汁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各因素对冻融软化-酶法制备山楂汁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酶解浸提时间、冻结时间、酶解浸提温度、加酶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冻结时间10 h、加酶量1.0 mL/kg、酶解浸提时间2.15 h、酶解浸提温度60 ℃,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山楂汁中的总黄酮含量可达到241.59 mg/100 g。  相似文献   

14.
黄豪  周义  陈佳慧  雷宏杰 《食品科学》2022,43(10):97-106
选用6 种商品乳酸菌植物乳杆菌90(Lactobacillus plantarum 90,Lp)、干酪乳杆菌37(Lactobacillus casei 37,Lc)、副干酪乳杆菌01(Lactobacillus paracasei 01,Lpc)、嗜酸乳杆菌85(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85,La)、双歧乳杆菌80(Bifidobacterium lactis 80,Bla)、瑞士乳杆菌76(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76,Lh),分别对山楂汁进行发酵,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山楂汁理化性质(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可滴定酸)、酚类物质、体外抗氧化性、色值和风味物质的影响,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6 种乳酸菌在调酸后的山楂汁中(pH 4.70)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且无显著差异,发酵结束时活菌数高于8.5(lg(CFU/mL)),同时表现出良好的发酵性能,乳酸产量超过2.6 mg/mL。Bla和Lh发酵显著提高了总酚含量,但对总黄酮无显著影响,而La、Lc和Lpc发酵显著降低了总黄酮含量,对总酚无显著影响。此外,Lpc、Bla和Lh发酵山楂汁的抗氧化活性有所增强(P<0.05),表现出较强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约49.0%)和Fe3+还原能力(约25.0 mmol/L,以Trolox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与对香豆酸、绿原酸、槲皮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呈负相关。乳酸菌发酵使山楂汁挥发性成分种类及总量增加,形成了17 种新的醇和17 种新的酯,并降低了醛含量。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改善了山楂汁的香气和滋味,Bla发酵山楂汁的总体感官品质最好,Lh次之。与其他乳酸菌相比,Bla发酵山楂汁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性、丰富的香气物质和良好的感官品质,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复合巴楚蘑菇果汁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巴楚蘑菇、山楂、葡萄为主要原料,利用双酶法提汁研制色香味俱佳的复合蘑菇果汁饮料,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不仅可以提高巴楚蘑菇汁的有效成分而且有利于饮料的澄清。产品的最佳配方为巴楚蘑菇汁15%、山楂汁25%、葡萄汁30%、10%砂糖、0.3%柠檬酸。  相似文献   

16.
山楂果胶对酸奶物性指标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鲜乳和山楂汁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制作山楂风味凝固型酸奶的最佳配方;并对山楂汁中果胶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确定了山楂果胶是影响山楂凝固型酸奶感官和物性指标主要因素,分析了山楂果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提高山楂汁中三萜酸含量的工艺条件,分析冷冻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山楂汁中三萜酸含量的影响。确定高三萜酸含量的山楂汁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冷冻20 h,超声温度50 ℃,超声功率150 W,超声提取40 min。在优化条件下提取的山楂汁中三萜酸含量为341.18 mg/100 g,冻融-超声提取是一种制备高含量三萜酸山楂汁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山楂汁、黑果枸杞提取液和绿茶提取液为主要原料,绿豆淀粉和κ-卡拉胶为胶凝剂,并配以木糖醇、柠檬酸,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混料试验、单因素实验对绿豆淀粉果冻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淀粉果冻的工艺最佳参数为:混合果汁中山楂汁:黑果枸杞汁提取液:绿茶提取液比例为58:21:21 (v/v/v),在此配比的基础上,木糖醇的添加量为9.0%,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10%,复合胶粉为绿豆淀粉:κ-卡拉胶4:1 (m/m),其添加总量为8.0%,此时感官评分为88.00分。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果冻结构均匀,细腻光滑,酸甜可口,具有独特的山楂黑果枸杞绿茶风味。  相似文献   

19.
伊静  李婷  袁冬  梁晓月  徐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1):130-135
结合农村水果滞销的现状,以黄浆水和滞销的山楂为主要原料,黄浆水经过预处理后添加山楂汁,经调配、均质和乳酸菌发酵技术得到功能饮品。以感官评价为指标,运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优化了功能饮品配方。结果表明,在山楂汁与地瓜黄浆水质量比1:1、糖添加量6%、稳定剂添加量0.5%、乳酸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6 h的条件下,产品酸甜适口,口感柔和,具有典型的地瓜香味和山楂清香,组织状态均匀一致、流动性良好,感官评分达到最高(95分)。为黄浆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地瓜加工制品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