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电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全面、系统梳理了我国已发布和正在制订的电镀相关环境保护标准,其中,现行标准191项,正在制订的标准44项。现行标准中包括产品污染控制标准3项,污染物排放标准1项,环境监测规范82项,管理规范类标准105项。这些标准对电镀行业的环保管理和技术指导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引导和支撑作用。但是,整体协调性和分类方式仍有待提高,需结合实际工作提出新的标准分类方式和体系框架。根据研究确定了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相结合、源头预防与综合利用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水气声渣统筹考虑、环保要求与技术指导相结合、单一企业、工业园区建设与区域环保工作相结合的电镀环保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并提出标准体系框架,共分为3大类12个方面,主要包括电镀污染防治、电镀环境管理和电镀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
结合电镀生产工艺流程和电镀废水末端治理工艺流程,分析了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产排污节点、种类和特征。按照我国现行国家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电镀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指出电镀企业应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二级生物处理或深度处理,才能达到标准要求。结合实际调研,分析了电镀废水有机污染物达标难点,并提出源头预防与末端组合工艺相结合的污染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镀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加工行业,在电镀行业为国家挣得GDP的同时,电镀废水的大量产生和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于,从根源入手,全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才能从根本上防治电镀废水及相关污染问题。本文立足于国内电镀行业,探讨了电镀废水及相关污染物产生的根源,提出从电镀生产的选料至管理进行改革等清洁生产措施,并分析了实施清洁生产取得的效果,从而为电镀企业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从选址及总图布置,废水废气污染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环境风险防范等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电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阳健  刘铁梅 《广东化工》2013,40(11):161-162,168
随着电镀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以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发和实施,广东省电镀企业的污水排水均需执行表3标准,在电镀行业刮起一场"环保风暴"。原有电镀企业的废水处理工程已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技术改造势在必行。通过对惠州市某电镀企业废水治理工程提标改造的实证分析,介绍一种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去除率高、运行稳定的电镀废水提标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解读电镀行业清洁生产相关标准、法规与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电镀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需规范的问题,推荐电镀行业污染防治方法及清洁生产减排效益的计算方法。指出规范计量管理是电镀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提出审核应重点关注的技术操作要点。对规范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现电镀行业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及重金属减排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镀废水水质的特点,对含氰废水、含油废水、含铬废水、含镍废水和含铜废水进行分类前处理后,与混排废水混合进行混凝沉降?MBR(膜生物反应器)法预处理,采用超滤和反渗透装置对废水作进一步处理实现回用,反渗透浓水则采用电渗析?MVR(机械式蒸汽再压缩)工艺实现脱盐后再次进入反渗透装置处理回用。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的出水不仅满足《电镀污染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的“表3”要求,且能够作为生产用水回用至电镀生产线。  相似文献   

8.
本工程采用分质处理含氰废水,综合处理混合废水的方式处理深圳市宝安区某镀膜有限公司的电镀废水,介绍了工艺的特点,各处理构筑物。运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其出水水质可达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和国家《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和第二类污染物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9.
结合电镀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的相关规范,针对电镀企业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主要从基准排放量标准的确定、标准中对废气排放量的规定、一类污染物标准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污染物中的相关监测技术规范,从电镀废水监管、废气监管以及电镀污泥监管等方面探讨了电镀企业后续监管中相关问题,从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社会逐渐发展下,推行清洁生产,是我国电镀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由于电镀厂镀种多而复杂,其产生的废水量大,混合后无法达到一定的排放标准。因此,在文章中,为电镀废水中的重金属处理工作提出有效方法,保证发挥良好的环保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镀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改扩建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电镀工业园电镀废水集中处理的工程实例,废水的主要特点是含较高浓度的Cr6+、CN-、Cu2+、Ni+、Zn2+等污染物质,且分流不彻底,存在一定程度混排情况。改、扩建工程中分析实际情况,将各企业生产废水分为前处理废水、含氰废水、含铬废水、综合废水、混排废水5种废水分别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的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 44/26-2001)一级标准。该工程的废水分类方法,对同类工业园区废水集中处理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钱塘江流域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3规定排放限值的新形势下,沿江电镀企业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系统分析了电镀废水排放超标的技术原因,从电镀废水处理中的络合剂、化学反应极限和自动控制程度等方面,阐述了达到标准中表3规定排放限值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废水处理升级改造的思路。并介绍了长三角地区几个电镀企业废水处理整体改造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HJ 2043—2014《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4—2014《发酵类制药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两项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HJ 2043—2014以我国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技术为基础,规定了以玉米、小麦和薯类等为原料生产淀粉及  相似文献   

14.
《电镀与涂饰》2005,24(1):67-67
日前,记者随三秦环保世纪行记者团采访时了解到,为了解决长期以来电镀废水超标排放,氰化物、重金属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特别是由于污染源较为分散不能得到彻底根治的问题,彻底解决电镀废水污染,西安市在户县建立了电镀生产基地,统一管理,集中治污,彻底解决电镀废水排放对群众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保护环境,促进电镀行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嘉麟 《广东化工》2022,49(6):133-137+166
根据电镀项目产生的废水水质水量的特点,设计采用“分类处理+二段缺氧+二段接触氧化+PACT+臭氧+生物滤池”等相结合的工艺处理电镀废水。工程稳定运行后,处理系统出水的总镍、六价铬和总铬质量浓度分别低至0.1 mg/L、0.5 mg/L和0.1 mg/L,去除效率在99%以上;再经过生物化学的深度处理之后,其最终出水明显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中表3标准,达到当地尾水排放水质要求,且系统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高,能真正处理电镀废水,以防止其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李兴 《广东化工》2022,(12):119-122
马鞍山市某电子电镀生产车间室内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将电镀废水分类收集与处理,包括含镍废水、化镍废水、含氰废水、综合废水、前处理废水、混排废水。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水率≥40%,排放水水质标准中重金属污染物按《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3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执行,其他污染物按排水管网下游的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限值执行。详细介绍了废水分类、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及经济指标,对于电镀工业中的相似工程,特别是用地受限、排放标准严格、回用水要求高的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B 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电镀企业水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监测等要求.本文对该标准中的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进行了讨论,指出企业采用稀释法排放电镀废水是不可行的,并对工艺及装备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电镀项目的污染特征。依据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探讨了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介绍了估算第一类污染物源强和酸雾源强的方法。指出环评中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识别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将电镀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9.
汇总并解读了2008年颁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涉及电镀业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指出企业应以清洁生产为目标,抓住机遇,改进工艺,加大环保投资,化危机为商机,在积极开展清洁生产的同时,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5个假设模型,定性分析了引入电镀反渗透废水回用系统后,溶解性固体和处理水量对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分析表明,每个模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中水回用率、排放标准、系统处理能力之间的冲突。电镀企业只有对电镀废水进行预处理、混凝沉淀、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反渗透废水再生、反渗透浓水处理,才可能满足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