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曾连生 《电力建设》1994,15(2):12-17
本文介绍了接地极形运行特点和确定电极布置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确定接地极尺寸和埋深的方法,并给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圆环形直流输电接地极电流场分析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详细分析了单圆环,三圆环直流输电接地极的电流场分布,深入探讨了接地极埋深,土壤参数等因素对电流场的影响,得出了若干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压直流输电接地电极及相关问题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介绍了接地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入地电流、跨步电压、最大允许温升以及直流接地极寿命;指出在设计直流接地极时,应考虑土壤电阻率、接地极型式以及接地参数的计算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直流接地电流对变压器直流偏磁的影响,并提出了抑制措施,如采用深层接地技术,变压器交流出线串联电容器,在变压器中性点装设抑制直流电流的装置等;最后分析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共用接地极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接地极型式参数和土壤结构对溢流特性及接地性能的影响规律,考虑电极自阻及多点并联注流方式,建立了基于线电流法的场路耦合模型,对圆环形直流接地极地电流溢流进行计算,并对地电位进行求解,然后通过与实测数据及软件建模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半径一定时,极环数增加,接地极的溢流能力降低,接地电阻下降程度趋缓;分流比与环径比近似成正比,内环半径增大时,外环对内环的屏蔽作用先增强后减弱;上层土壤电阻率小于下层土壤电阻率时,上层土壤厚度增大,内外环分流比先减小后增大,上层土壤电阻率大于下层土壤电阻率时,分流比的变化趋势相反;同时,随着上层土壤厚度的增加,上层土壤电阻率对接地性能的影响增强,而下层土壤电阻率产生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5.
曾连生 《电力建设》1994,15(3):12-18
当强大的直流电流经接地极注入大地时,极址附近地面产生跨步电压,大地电位升高。本文根据实际工程的特点,讨论了地面跨步电压和电位升高计算问题,为设计接地极和确定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曾连生 《电力建设》1994,15(1):24-28
本文叙述了选择极址的一般原则,介绍了与接地极设计紧密相关的极址大地(土壤)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谌阳 《中国电力》2021,54(4):185-191
椭圆环布置的垂直型直流接地极占地面积小,地形适应能力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但椭圆环布置带来的溢流不均匀特性值得深入研究.分析并对比接地极外形尺寸对溢流特性的影响,外形参数包括椭圆率、极环周长、电极长度、电极间距、电极数量.研究表明,椭圆率越大、电极长度越长、电极间距越小、电极数量越少,则电极之间的不均匀程度也越高;且影...  相似文献   

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原理及其施工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芝艺 《华中电力》2003,16(4):42-43
通过阐述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接地极的原理、构成和技术要求,结合三峡-常州±5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龙泉换流站接地极的施工,总结了环形接地极的施工顺序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直线形直流输电接地极电流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用点匹配法计算直线形直流输电流地极表面溢流密度的基础上,全面计算分析了其周围电流场分布,附带地,还对三直线直流接地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压直流接地极的溢流特性,本文分析了直流接地极电流场分布特点;比较了基于电磁场理论、场路偶合模型以及电阻网络模型等3种建模方法特点;阐述了电极埋深、土壤电阻率、极环型式、馈电电缆根数对溢流特性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分析土壤含水量对溢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圆环直流接地极的环间屏蔽特性,考虑电极自阻及实际工程中采用的多点注流方式,基于线电流法,建立了接地极的场路耦合模型,对圆环形直流接地极的地电流溢流进行计算,并对地电位进行求解,然后通过与软件建模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双圆环接地极的内环半径增大时,外环对内环的屏蔽作用先增强后减弱,环径比为0.40左右时外环对内环的屏蔽作用最强;相同环径比下,外环半径越大内外环溢流密度比也就越大,外环对内环的屏蔽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暂态接地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剑  朱艺颖 《电网技术》2008,32(24):46-49
针对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几种故障类型,对入地电流的暂态过程进行频谱分析,总结出共用接地极入地电流暂态过程频谱低于200 Hz的特点。基于此特点进一步分析共用接地极在入地电流暂态过程中的响应,得出如下结论:暂态响应的波形近似等同于入地电流的波形,暂态响应峰值与稳态响应的比值,即为暂态电流峰值相对于系统额定电流的比值。结合接地极设计的重要指标--跨步电压的标准,可得出如下结论:对共用接地极的设计可不必考虑故障时入地电流的暂态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直流输电分布式接地极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目前直流接地极的性能,提出了分布式直流接地极的2种仿真计算模型,使用算例与标准接地软件CDEGS作验证,并分析了交流电网对分布式接地极入地电流分配的影响。实例分析表明,交流电网对分布式接地极入地电流分配关系会有轻微影响。以湖北和广东电网为例说明了分布式接地极的实际应用方案,使用分布式接地极后,地表电位局部集中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交流电网内变压器直流偏磁风险有所降低。分布式直流接地极可以提升接地极性能和均衡直流电流分布,随着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大量建设,分布式接地极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先伟 《华中电力》2010,23(3):30-32
比较了国内国外现行变电站接地标准,并结合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特殊性,分析了HVDC换流站相对于常规交流变电站接地设计需特别考虑的几个方面,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HVDC地中直流对交流系统的影响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直流输电系统在系统调试或故障情况下会处于单极大地回路运行方式,这时地中直流会对交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全面总结了我国龙政、天广、三广直流输电线路在调试与运行过程中对附近交流电网运行带来的噪声、谐波、振动等不利影响;通过贵广调试现场实验及对实测数据的详细分析,归纳得到变压器中性点直流、谐波、噪声等与入地直流之间的关系规律;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于地中直流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春城变电站为例就中性点直流电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以双极大地回线方式运行,较为典型。文中对此方式下直流滤波器电容区和调谐区的接地故障机理进行了研究,先分别构建其等效电路,然后定量分析其电气量特征,最后,以仿真实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表明,采用基尔霍夫电流平衡原理的差动保护反映直流滤波器接地故障时,选择包括直流分量在内的全波电流要比选择特征谐波电流更为合理,并具有更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受端系统为弱系统时,高压直流系统很容易引起换流站交流母线的电压不稳定现象。评价3种判别交直流系统电压稳定性方法的优缺点,并应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DC对CIGRE高压直流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换流结合适的无功补偿及直流控制方式有利于系统电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电网黑启动情况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启动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各电网的黑启动方案中,均未考虑在黑启动初期的直流启动.文中以天广直流为例,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搭建了交、直流系统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在电网黑启动初期直流的启动方式和条件.提出了采用绝对短路容量和有效惯性时间常数作为表征交流系统强度的指标.通过分析可知,当两侧交流系统都满足短路容量为单组滤...  相似文献   

19.
高压直流输电直线型接地极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为合理设计直流接地极系统,用数值分析法计算了高压直流输电直线型接地极系统各电气性能参数,讨论了不同模型、电流注入方式等对接地系统电气参数的影响。仿真表明,直线型接地极极体溢流密度、电位沿极体轴向分布明显不均匀;适当增加接地极导体半径和合适的电流注入位置均能优化设计,改善接地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逆变侧投旁通对给直流输电系统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韬析  王超 《电力建设》2011,32(2):115-118
直流输电系统发生故障时,逆变侧保护动作后投入旁通对有助于快速停运直流输电系统、隔离故障。结合运行实例和仿真案例,举例说明了投旁通对的作用,探讨了投旁通对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某些故障情况下需禁投旁通对、某些故障情况下投旁通对时应经选相,以及通信系统故障情况下投入旁通对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