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过程中,必须对其酸值,粘度,固体含量等加以综合控制以提高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
王英新 《天津化工》2004,18(6):28-29
本文讨论了不同酸值对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影响,当固体含量一定随着酸值的逐渐降低,该树脂分子量逐渐增高,粘度逐渐增大,当酸值在35至45范围内,它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化学性能等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由于空气中氧的阻聚效应,而经常引起室温固化不饱和聚酯树脂表面发粘。在浅析导致其表面发粘的主要因素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防止表面发粘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饱和聚酯树脂增稠特性和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氧化镁、氢氧化钙增稠不饱和聚酯(UP)树脂,通过测定树脂糊初期和后期的粘度及固化反应曲线,对影响增稠特性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镁比氢氧化钙的增稠效果好,适宜用量为2~4份;增稠温度40℃较为适中;微量水促进初期增稠,但对最终粘度影响不明显;氧化镁与氢氧化钙复配增稠体系中,氢氧化钙能抑制初期增稠,而促进后期增稠;随增稠剂含量增加,增稠后树脂糊固化反应的峰顶温度升高,放热量减小;由不同升温速率的固化曲线可以确定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后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无机纳米粒子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经表面处理的无机纳米粒子能够以纳米级分散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中,能提高其韧性、强度,从而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CaCO3填料的添加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浇铸体拉伸强度的影响,采用应变片电测技术考察了CaCO3含量对其固化过程的影响作用并对固化内应力进行了粗略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填料CaCO3的添加量对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应变有显著的影响;填料CaCO3提高不饱和聚酯树脂拉伸强度的原因之一是其降低了浇铸体中固化内应力。  相似文献   

7.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乳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不同种类的醇对磺酸盐不饱和聚酯树脂微乳液的粘度和电导率的影响 ,研究了醇的极性和含量 ;水和磺酸盐含量对形成微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 :聚酯磺酸盐的分子链易形成一种微离子网络 ,而自乳化过程是由微离子网络的溶解和疏水链段聚集构成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不饱和聚酯树脂、稀土荧光粉等为原材料制备稀土荧光粉/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通过控制荧光粉加入量,研究稀土荧光粉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经机械混合和超声分散能将荧光粉均匀地分散于树脂基体中并且不存在发光猝灭现象;随着荧光粉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发光性能逐渐增强;当荧光粉的加入量为质量分数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SiO2对不饱和聚酯树脂(UPR)浇铸体拉伸性能的影响.用应变计电测法研究了SiO2填料对树脂浇铸体的拉伸变形特性和弹性模量的作用.运用变形功原理,对添加SiO2后材料的特性作了初步判断。结果表明:在所采取的实验条件下.填料SiO2的添加量对UPR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显著的影响.其质量分数为8%时得到的强度比纯树脂试样提高了大约4.1%.但SiO2质量分数为8%时却是对应着材料的脆韧转变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耐腐蚀对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对该树脂制成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就树脂分子结构对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和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类可用于SMC(片状模塑料)和BMC(团状模塑料)的高黏度不饱和聚酯树脂。并对其原料配比、阻聚剂用量、温度﹑搅拌速度和惰性气体流量等对合成工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氯化聚丙烯(CPP)-涂料树脂在甲苯溶液中的粘度,发现体系的粘度主要是由CPP含量决定的。但是,因为不同体系(三元和四元体系)的涂料树脂与CPP相互作用情况不同,所以粘度变化与CPP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以石油树脂和醇酸树脂为例,对它和CPP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自制低黏度环氧树脂的黏度特性、固化特性、浇铸体的力学性能、耐热性以及复合材料的电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低黏度环氧树脂在常温下具有很低的黏度(120 mPa.s)和较长的适用期;在中温(80℃)条件下即可凝胶,固化产物力学性能和电性能优异,耐热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金富春  冀俊 《山西化工》2011,31(3):10-12
测试了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体系的反应性和黏度特性,研究了BMI树脂体系的流变性能。通过DSC分析得到体系的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分别为202℃、266℃和320℃;根据Arrhenius方程得到体系的反应活化能为E=58.1kJ/mol;经旋转黏度计测试得到该树脂体系的动态黏.温曲线和静态黏-时曲线,在140℃~180℃树脂体系具有一个较宽的低黏度工作平台和优良的工艺性能。其中,140℃下体系黏度小于300mPa·s可保持50min。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初级粒子和次级粒子形态对PCV糊粘度的影响,阐明了形成理想初级粒子和次级粒子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点利用标准糊的配比、搅拌转速和时间、恒温温度、恒温时间等几个方面,作为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条件,研究各实验条件下PVC增塑糊粘度及稳定性,以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7.
曹魏  陈立新  梁滨  董建娜  孔娇月 《粘接》2009,30(4):45-48
采用热塑性树脂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获得了适用于RFI成型的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膜。采用DSC方法和黏度测试研究了该树脂的固化特性和黏度特性,并根据黏度特性建立了Arrhenius模型。结果表明,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膜的黏度特性能够满足RFI工艺的要求,建立的Arrhenius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黏度特性,可为RFI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马小龙 《山西化工》2011,31(5):10-13
讨论比较了环氧丙烯酸酯合成过程中温度、催化剂、阻聚剂、投料方式等因素对生成产品性能与外观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优的反应工艺条件为:环氧基与丙烯酸摩尔比1.00∶1.02,采用E-51作原料,四乙基溴化胺作催化剂,对羟基苯甲醚作阻聚剂,催化剂与阻聚剂一同均匀地分散于丙烯酸中,将丙烯酸混合物滴入E-51;采取分步控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粘度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性能指标及在汽车革市场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分析了汽车革的特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PVC糊树脂颗粒形态对糊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双峰分布的聚氯乙烯糊树脂初级粒子和次级粒子颗粒形态对糊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粒子表面的乳化剂层包覆不严或表层粉粒太多,均会导致增塑糊粘度偏高;次级粒子聚结松散,结构脆弱,有较低的糊粘度和触变性;次级粒子聚结紧密,有熔结现象,增塑糊粘度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