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虚拟水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赵军  付金霞 《人民黄河》2006,28(2):38-40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食)或高耗水工业产品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虚拟水战略为创新水资源管理机制和解决水资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在总结了虚拟水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获得性,计算了河西走廊2000年主要农作物产品虚拟水的含量,提出了虚拟水战略对河西走廊解决水资源危机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认为虚拟水战略可以更好地协调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河西走廊的生态建设和恢复。  相似文献   

2.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转化概况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有两千多年的农业灌溉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繁荣昌盛的地区.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水系中,该流域水量较少,但耕地多,土质最好.流域南为祁连山,北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属  相似文献   

3.
敦煌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城市,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并且荒漠化土地面积正在以每年0.4%的增长速度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敦煌城市绿洲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产生原因,探讨敦煌生态环境保护与实现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历史维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流域管理亦然。通过对河西走廊近代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石羊河、疏勒河及讨赖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管理的演变,重点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历史上形成的"以时分水"的时间水权制度的运行情况、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特征变化导致时间水权制度失效的机理,以及讨赖河流域传统分水模式与现代水利制度衔接的现实需求与可能方式。研究认为,在历史维度下进行流域管理问题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河西走廊水环境演化规律、深刻理解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问题的现实内涵、科学制定传统水资源管理与现实发展要求衔接的可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顾萍  袁欣 《中国水利》2008,(1):31-33
通过对望虞河西岸区域水流运动规律的分析,研究望虞河引水与西岸地区排水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妥善安排望虞河西岸地区排水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采用数学模型对各工程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为通过工程措施妥善解决望虞河引水期西岸地区的排水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工植被建设对减缓荒漠化进程,对保持水土和保护河西地区更好更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分析河西走廊荒漠区和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人工植被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建设建议,为河西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8.
梁川 《中国水利》2014,(11):57-59
在分析河西走廊高效节水灌溉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规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其自身存在的、以及可能引发或伴生的相关问题,初步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在河西走廊地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其他地区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各国都存在着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一些地区的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森林破坏、地力减退、草原退化,土壤沙漠化、盐渍化,水资源急剧减少等不良后果。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的石羊河流域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典型代表,应该敲起警钟,引起决策部门和广大农民的关注。因此,倡导生态农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环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和全面的发展。l脆弱的生态环埃使农业处于危险之中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东以乌鞘岭与黄河流域、西以大黄山与黑河流…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生态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河西走廊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近10年流域治理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结合河西走廊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特征,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为目标,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战略对策,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水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保护方式“3个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先保护重要生境,切实维护绿洲稳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水利发展存在水资源保障能力低、民生水利基础薄弱、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不健全、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展河西内陆区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黄土高原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障技术研究及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利用方略分析.“十二五”期间,甘肃水利科研的重点发展方向将集中体现在为保障和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水利服务功能、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和减缓贺西煤矿在建设、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和危害,文中针对其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与预测,对水土流失防治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权、水利金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自然的视角看,完整的水权体系应包括人类社会水权和生态水权,人类社会只能置换生态水权或暂时有代价地剥夺生态水权.水权与水利金融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应注意使人的生产与生活同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相协调,健全水权体系,发展水利金融.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水资源紧缺与水污染形势严峻 ,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水资源保护问题十分重要。引滦入津及引黄入卫济冀是海河流域两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极具典型与代表意义。分析总结工程运行以来的水资源保护工作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提出可供实际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试论南水北调工程与水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水资源法制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机制,其核心是产权的明晰,用水权管理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当地水权的明晰将是确定调水需求量的关键;明确调水水权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前提;水权是解决水源地补偿的必要手段;加强水权管理是用好外调水的关键。可以预见,水权制度的建立必将推动南水北调等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贾芳  魏奋子 《中国水利》2011,(15):21-23
河西走廊区域地区性绿洲自然生态环境对我国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保持、维护和稳定的作用。在分析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的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河西走廊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水市场的特点和发展措施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黄河 《中国水利》2000,(12):15-16
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培育和发展水市场。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水市场的特点及实践经验,要建立一个有效、公平和持续发展的水市场,就要创建与土地所有权分离的可交易水权的制度,建立相应的独立于买卖双方的公正的管理单位,制订保护利益(由于水权交易而受到损害的第三方利益)的制度,以及为了解决冲突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潘燕辉  张辉  马金珠 《人民黄河》2012,34(5):55-56,60
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水资源正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选择西部干旱区内陆河黑河的中游为研究区,分别运用主观、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中各因素对黑河水资源影响的权重。组合权重评价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累计权重达66.63%,大于气候变化影响权重33.37%;人类活动因素中人口占主导作用,权重为17.67%;气候变化因素中年降水量是主要因素,权重为24.83%。  相似文献   

19.
Water Crisis     
Asit K. Biswas 《国际水》2013,38(4):363-367
Abstract

Water crisis was not considered seriously at the Dublin and Rio conferences. It was put on the world agenda primarily by the Stockholm Water Symposia. Water management is likely to change more during the next twenty years compared to the past 2,000 years. The paper reviews the global water situtation based on the latest data available. In terms of water availability, it concludes that one can now be cautiously optimistic of the global water future. If there is to be a crisis, it is likely to be for two reasons: water quality and lack of investments. Neither of these two issues are receiving adquate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roles IWRA can play in the future are briefly outl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