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有闲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到了该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中国及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中国的问题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相似文献   

2.
杨宏烈 《中国园林》2004,20(8):9-11
南汉皇家园林,南宫区西湖药洲残粒九曜园,乃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园林遗迹之一,其历史价值远高于明、清岭南四大名园.借此周边古书院群落整饬之际,以园为重,从速优先开展保护拓建工程,可谓明智之策.  相似文献   

3.
蒲海波 《矿产勘查》2010,1(6):560-563
文章以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露天采场边坡岩体为基础,论述了确定岩体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经验方法,以及在野外工作中所需收集的资料,为确定采场坡角及评价边坡岩体稳定性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
澳门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世界建筑》1999,(12):21-26
本计澳门建筑自1842年雅片战争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简明的概述和评价,以期对近、现代澳门建筑的建筑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建筑界关于建筑本质思考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曙光 《南方建筑》2006,24(12):141-145
本文回顾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思考的主要内容,总结了关于建筑概念的辨析、建筑艺术说、建筑文化说、建筑人本说、建筑建构说等表述方式,指出了中国建筑界对建筑本质认识在这种不断深化中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建筑设计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建筑的"形式主义"倾向。然而我国建筑师似乎并未做好应对这些新动向的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此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应摆脱将"形式主义"看作洪水猛兽的谈虎色变的禁欲主义心理,同时也要正视当前国内建筑创作中的"失语症"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婷 《华中建筑》2011,29(4):8-10
当代博物馆十分重视场所和内容的策划,希望能通过事件来丰富博物馆的经历,增加其吸引力.文章重点关注了这种事件策略下,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回应,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了当代博物馆建筑事件设计的四种类型,提出博物馆建筑事件设计适应了当代博物馆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趋势,是博物馆建筑师们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袁小平  赵红瑞  杨瑞 《矿产勘查》2019,(9):2373-2379
通过研究矿区地质特征,论证了地层、构造与矿化的关系,总结了成矿规律。已发现的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罗安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属于经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及变质改造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层控型铜矿床。罗安群矿山组(R2)为主标志层,与矿化关系密切关系的蚀变常见有孔雀石化、滑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均可作为寻找此类型铜矿的找矿标志。综合研究已知的地质成果,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谢略  梅洪元 《华中建筑》2010,28(6):19-21
从现代性角度研究当代俄罗斯建筑创作,分析以全球化为主导的"现代性"渗透到建筑创作的层面所表现出的同质化的趋向。以波罗的海明珠项目为例阐释在现代语境下当代俄罗斯建筑创作在地域性表达、可持续创作以及个性化创作方面的趋同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以环境问题和社会文化问题为代表的现代人类生存危机,国际景观设计界就如何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学科的定位首先是哲学和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面临生存危机的严重性,然后从批判和学习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东西方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对学科的影响,思考当代伦理价值、艺术美学的回归趋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定位和定位后的学科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孙宁  曾旭  刘洋  黄燕涛  杨冀 《矿产勘查》2021,12(1):42-48
Siniapamrara铜钴矿床位于加丹加铜钴成矿带弧形展布的北西地段,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赋矿层位及矿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罗安群、恩古巴群、孔德龙古群为主,断裂构造分为两类,一类位于推覆体与地层接触部位;另一类为常规断裂.铜钴矿体主要呈囊状、透镜状形式赋存在断裂破碎带内的R...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刚果(金)沙巴拉矿区二矿段的富钻矿体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对矿体的控制程度,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和资源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对资源总量做了初步估算,计算结果为开发提供了依据,经过实际开发已经得到证实,最后对该富矿体的发现提出一定要开拓新思路,不局限原来的模式才可能实现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建筑之根》和《建筑的地域性》两本论文集,相隔50年的时间尺度,探讨了美国地域建筑研究的历程。两书前后照应,以美国为主线清晰地展示了地域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本文分析了两书的前后传承关系,对书中重要的人物与事件进行了梳理,通过比较阅读,介绍了美国地域建筑的起源和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此图表整理了深圳特区成立35年以来的重要建筑作品,以及通过城市、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现象与背景梳理,期望能够为解读深圳当代建筑实践状态提供一种线索与视角。  相似文献   

15.
迪库卢希铜银矿床是刚果(金)卢菲利前陆的重要矿床之一.作者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分析总结了矿区地层、构造、矿体和矿石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早期成矿阶段、Cu-Pb-Zn-Fe成矿阶段、Cu-Ag成矿阶段、表生富集阶段.分析认为该矿床应为低温脉状热液型矿床,控矿因素主要体现在构造、成岩、岩性3个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拼图——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建筑“实验性”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针对的主流实践和学术意识形态入手,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理解为一幅拼图,而没有建构关于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整体历史。作者不仅从时间线索上回顾了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理论话语及其对应的建筑设计策略,比如建构、建造、非建构、建筑的地域性,都市主义、观念建筑等。  相似文献   

17.
郑长友  孙宁  詹勇  曾旭  陈德稳 《矿产勘查》2021,12(1):153-161
刚果(金)某铜钴矿产位于著名的卢菲利安弧铜钴成矿带上,勘探资源量为铜金属量30万t,钴金属量4万t.该铜钴矿项目为国内某上市公司投资标的项目,受上市公司委托,对矿区资源量可靠度进行初步评估.研究区含矿层位主要为罗安群矿山组,矿化类型主要为氧化铜钴矿.通过对验证钻孔与原钻孔的钻孔参数、施工质量、地层岩性组合、矿层样品品位...  相似文献   

18.
张旭 《建筑师》2018,(3):81-87
从近30年瑞士德语区~([1])建筑师完成的建筑作品中选择8个案例,分4个主题(各含2个案例)针对案例中混凝土材料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并简要追溯混凝土材料在瑞士现代工程与建筑中的历史。为读者了解瑞士德语区当代建筑师、工程师的思想及实践提供视角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甩数字揭示了我国当前建筑创作中因玻璃使甩不当而导致能耗激增的严重同题,分析了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并试图从理论上澄清某些存在于建筑师头脑中的关于玻璃表皮的模糊概念,同时指出了一些建筑师"基于感觉"的工作方法之于生态环境的隐患.文章论述了建筑表皮的本质、建筑的"经济性"之于甲方及整个生态环境的意义以及生态伦理对新时期人们建筑审美观的影响,作者认为,建筑师不应以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破坏为代价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 in Sub-Saharan Africa owes much to the colonial legacies that inform the shape and composition of African urban spaces and places. This applies to legislation, institutional systems and planning education. In 2008, the Association of African Planning Schools AAPSs embarked on a 3-year initiative on the revitalisation of planning education in Africa, funded by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The aim of the project was to propose ways through which the training of urban planners can be more responsive to the special circumstances of African urbanisation. This paper reflects on this initia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