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光  张爱明  崔跃芳 《山西冶金》2006,29(2):54-56,79
通过设立护炉小组,强化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采用炉底穿管、炉外喷水、安装冷却棒、缩小铁口角度、加钒钛矿、炉体灌浆、炉内喷补等操作技术,有效地延缓了炉缸炉底的侵蚀,遏制了冷却壁热流强度升高的态势,减少了炉腹炉腰的开裂变形,实现了稳定顺行生产,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2.
对2003年3月至5月份邯钢1#高炉由于原燃料发生变化、炉型不规则、操作制度没有及时有效调整引起炉况恶化并结瘤进行了分析,提出高炉操作制度必须与冶炼条件相适应,对炉况失常要早判断早调整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太钢2#高炉炉缸堆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炉体漏水、操作上应对措施不当是导致炉缸堆积的主要原因,原燃料变差加重了炉缸堆积的程度。通过调整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逐渐消除了炉缸堆积,恢复了生产。  相似文献   

4.
赵建国 《炼铁》1995,14(3):29-32
分析了酒钢高炉在送风制度、装料制度及护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冶炼方针是否正确取决于各种操作制度的合理组合,而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的关系是相辅助相成的。通过采取加强护炉、扩大进风面积、抑制中心过吹、适当发展边缘煤气流、选择较大的批重、四环大角差布料等措施,使高炉冶炼能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2号高炉投产6年半后炉底温度升高至762℃,经过科学、正确诊断、明确炉底温升的症结所在危及安全生产的严重程度,制定了应急手段,采取了强化冷却等针对性护炉措施,成功地将炉底温度控制在700℃水平;研究与利用高炉操作制度,操作参数与炉底温升关系,控制炉底温度波动,改善高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实现计划安全停炉大修。  相似文献   

6.
靳正平 《山西冶金》2006,29(2):57-58,61
对太钢2号高炉炉缸堆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整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消除了炉缸堆积,恢复了生产。  相似文献   

7.
李宏伟 《钢铁》2016,(7):15-21
首钢京唐公司1号高炉针对长期高压差冶炼制约生产技术进步,全面系统分析自身冶炼特点,通过提高焦炭粒级、提高烧结矿品位、优化护炉方式、降低入炉料碱负荷及锌负荷、优化装料制度和送风制度、提高铁水温度、活跃炉缸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基本制度,高压差冶炼瓶颈问题得到了突破,炉况稳定性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8.
针对转炉炉底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对策。通过加强并规范溅渣护炉操作,选择合适的氧枪及合理的供氧制度,改进炉衬维护方式,采取适时调整装入量并及时进行炉底吹扫等各项有力措施,使炉底上涨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阐述并分析了因入炉燃料条件发生变化、炉况判断失误、高炉操作调节不及时,致使高炉严重悬料的过程。通过调整布料制度、送风制度、炉热制度和洗炉等措施,使得高炉炉况才逐步恢复正常,并提出了防止炉况恶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河钢唐钢3 200 m3高炉炉役后期因大量配吃落地烧结矿导致炉缸侵蚀加剧,炉高炉经济指标下降的现象,从原燃料质量、护炉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缩小落地烧结矿仓振筛尺寸、调整焦炭种类配比、制定炉缸安全监控制度以及优化下部制度、热制度及造渣制度等一系列措施,高炉炉况整体稳定顺行,经济指标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钢炼钢厂溅渣护炉的基本情况和溅渣护炉的一些理论,分析了终渣成分、操作制度等对溅渣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昆钢3#高炉在第六代炉役后期的炉型特征与针对该炉型特点高炉操作实践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对昆钢3#高炉在2005年1~8月的炉型变化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后采用改善炉料结构、优化四大操作制度及改进炉外喷淋、加强冷却制度管理、改善炉身中下部冷却效果等技术措施,昆钢3#高炉在炉役后期实现了较高水平稳定顺行生产,并延长了第六代炉役服役时间。  相似文献   

13.
《炼铁》2015,(4)
对唐钢1号高炉炉役后期长周期稳定顺行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配吃经济炉料和处于炉役后期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采取护炉措施,不断优化高炉操作制度,实现了高炉寿命延长和高炉长周期稳定顺行。其主要经验,一是,采取减少冷却壁漏水、减少风口破损、降低冶炼强度、调整进风面积、加钛护炉等措施进行护炉;二是,通过优化下部送风制度、上部装料制度、热制度、造渣制度等手段控制合理操作炉型。  相似文献   

14.
莱钢2^#750m^3高炉本体进入一代炉役后期,面对冷却壁损坏,设备老化等不利强化治炼,威胁安全等问题,采取精料方针、稳定四大制度和合钛物料护炉等措施,即保证了高炉生产的安全,又使高炉强化冶炼程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炼铁》2016,(5)
简要阐述了宝钢1号高炉炉况稳定性不强的表现及原因,重点从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热制度和造渣制度等基本操作制度的调整,阐明了改善炉况稳定性的具体措施。随着高炉基本操作制度的相对合理匹配,原燃料质量的明显改善,1号高炉炉况稳定性也逐步改善,主要体现在炉缸状态逐步改善,崩滑料次数有所减少,炉缸侧壁温度下降并受控,生产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赵广江  郑明泉 《河北冶金》2023,(4):37-40+56
基于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日益加大,企业对铁产量的需求也越发急迫,只有长期稳定高产才能创造更大效益。而高炉顺行强化则是生产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原燃料质量管理是实现高炉顺行强化的基础,通过严抓高炉槽下筛分管理减少粉末入炉,保证原燃料质量稳定和对高炉上下部操作制度合理调整,河钢集团唐钢公司3 200 m3高炉逐步顺行,各项技术指标不断提升。生产中克服了炉役后期炉缸侧壁温度高而进行加钛矿护炉操作、高炉长期配吃20%左右落地烧结矿、原燃料质量波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在高炉强化冶炼实践过程中对炉役后期护炉条件下如何实现高产,上下部操作制度的匹配关系以及下部送风制度的基础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总结出下部控制合理的“大风量、高风速、高动能”可以有效地活跃炉缸,提高高炉对原燃料质量的适应性,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和高效生产,同时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是减少炉缸环流侵蚀,控制炉缸侧壁温度上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邵强  林松  张福 《炼铁》2021,40(1):44-48
简要分析了影响高炉操作炉型的因素,重点总结了本钢6号高炉操作炉型的管理经验.通过采取加强原燃料、上部装料制度、送风制度、热制度、冷却制度、热负荷及炉前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摸索出一套的炉型管理制度,确保高炉壁体温度稳定,确保炉墙渣皮稳定处于可控状态,水温差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使高炉从设计炉型顺利转变到合理的操作炉型,保证了炉...  相似文献   

18.
对八钢2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无计划休风、慢风多,入炉原燃料质量变差,原料带入的Zn含量升高,操作制度不合理以及操作出现失误等是炉况失常的主要原因。采用改善原燃料质量,加萤石和净焦冼炉,调整操作制度,增加出铁次数,强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匡祎 《冶金丛刊》2011,(6):23-25
宣钢5#高炉(450m^3)由于炉缸电偶TE701#温度接近报警值,且对应部位冷却壁水温差和热流强度异常升高,自2010年4月堵2#风口作业,进行综合护炉。在护炉期间,通过优化调整操作制度、强化过程参数控制、加强外围协调组织等措施,实现了炉况长期稳定顺行,优化了技经指标。  相似文献   

20.
赵伟 《南钢科技》2003,(4):30-31,58
南钢1^#高炉2000年始进入炉役后期,存在风机能力不足、炉体破损严重等问题,但通过采取精料、合理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适当压制边缘气流、加强管理等措施,使炉况保持了长周期稳定顺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