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森林对径流量的影响是森林水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大量实测水文资料,定量分析了部分流域森林对径流、泥沙、降水量等的影响。同时,森林对径流的影响,因气候、下垫面条件、植被类型和雨强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省10个流域系列水文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的定量分析成果,并阐明森林在减少泥沙(悬移质),调节径流,削减洪峰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生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到粮食的持续生产能力。文章通过探讨影响坡耕地地表径流的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坡降、汇水面积及下垫面因素,分析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5.
金林  李养龙 《人民长江》2008,39(1):41-42
利用山西省10个流域的系列水文资料,对森林与河道径流、产沙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森林植被对河川径流及泥沙影响的定量分析成果.研究发现:林多流域和林少流域土壤侵蚀模数最大可相差15倍;相差不大的降雨,洪峰模数却相差很大;森林对年降雨量的影响不大.并阐明森林在减少泥沙(悬移质)、调节径流、削减洪峰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森林植被对径流泥沙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对径流量的影响是森林水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该文通过大量实测水文资料 ,定量分析了部分流域森林对径流、泥沙、降水量等的影响。同时 ,森林对径流的影响 ,因气候、下垫面条件、植被类型和雨强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多沙粗沙区梯田对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梯田入渗规律及其对径流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坡改梯对径流的影响,确定了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北、中、西南部的单位面积梯田对径流的影响量。结果表明:梯田对径流影响的最大值出现在北部,特别是较高质量梯田(1、2级)在丰水年份,值最大;中部是影响值最小的地区,这一特点除与该区地形地貌有关外,还与该地区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较大、产生洪水过程多等因素有关;西南部的影响值处于中部和北部之间,主要是该区特定的地形地貌和降水量偏大,且年内分配相对不甚集中和高强度暴雨相对偏少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气候对森林-径流关系的影响,利用已有的不同地区森林集水区试验结果分析森林-径流关系空间变化规律,然后在生物物理/动态植被模型SSi B4/TRIFFID与TOPMODEL的耦合模型对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不同温度下植被演替及蒸发与径流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模拟结果基础上,通过分析水热条件对净光合速率、冠层湿润分数、蒸腾、冠层截留蒸发以及土壤蒸发的影响,分析水热条件对森林-径流关系的影响。主要结论有:水热条件通过控制森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冠层截留蒸发和土壤蒸发影响森林-径流关系;随着温度增加,森林蒸散发增加幅度大于其它植被类型和裸地,使森林-径流关系发生变化,水热条件的空间变化决定了森林-径流关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受气候垂直地带性和水平地带性影响,随着海拔高度下降或从北到南随着温度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减小,森林-径流关系存在从增加径流量到对径流量没有明显影响再到减小径流量的变化,水分胁迫或高温将抑制森林蒸腾从而减小森林对径流量减少的作用,森林集水区比较试验结果体现了森林-径流关系这种空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及洪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流域平行对比和自身对比两种方法,利用实测水文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了森林植被变化对小流域暴雨径流及洪水流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高的流域拦水能力较高,能显著地削减洪峰、延缓洪水过程,降低径流系数,使次暴雨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增大。  相似文献   

10.
春雪消融产生的森林径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大小兴安岭林区为例,简要阐述森林开发对春雪消融过程的影响,并论述融雪过程产生的径流发生的季节、径流量特征及其对暴雨洪峰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黑土流失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尚没有广泛适用的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近年来相继开展了黑土区土壤侵蚀模型的相关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论述了东北黑土区特点和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现状,总结了当前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黑土区农田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达  王立权  刘继龙  付强 《水利学报》2017,48(5):608-612,622
为研究黑土区农田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的尺度效应,测定32 m×32 m、48 m×48 m、64 m×64 m、80 m×80 m和96 m×96 m 5种采样面积上的土壤含水量,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多重分形等理论,分析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随采样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采样面积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介于31.13%~33.57%,均存在由小于采样尺度和实验误差导致的变异,空间相关范围介于25.80 m~123.60 m,空间相关程度介于16.742%~29.874%,空间变异程度介于0.0292~0.1026;随采样面积的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含量和变异程度都逐渐减小,由小于采样尺度和实验误差导致的变异与空间相关范围都先降低后增加,空间相关程度先增加后降低,造成不同采样面积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的局部信息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MIDAS/GTS建立二维理想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讨论了考虑渗流的情况下,东北黑土山区中不同坡度对于水土保持工程中的边坡防护工程的影响。研究了坡面位移与坡度的关系及坡面应力与坡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坡面位移和坡面应力随坡度变化的工作性状,提出了边坡防护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阜新市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土地面积10355km2,水土流失面积4552km2,占总面积的43.96%。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阜新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003年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被列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项目区,试点期为3年,共治理41条小流域,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05.72km2。2006年两县又被列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一期工程项目区,治理期为5年,项目区涉及阜蒙县6条小流域,彰武县7条小流域。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海霞  耿宝江 《人民长江》2011,42(9):105-107
提高土壤的保水效果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通过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分析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耕地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和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常规耕作和裸地。不同耕作措施下的保水效果由好到差依次表现为:覆膜+垄向区田措施、免耕秸秆覆盖、常规耕作、裸地。研究成果可为黑土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及选用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人为剥离黑土层,模拟研究了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拥有30cm黑土层的6°坡耕地上.表土流失掉10cm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没有明显影响.然而当黑土层流失超过10cm,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流失的增加而减少.黑土层流失5cm、10cm后,未对玉米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仅分别降低1.9%和4.7%;流失20cm,玉米产量下降了34.6%;黑土层全部流失即30cm后,产量下降了95.7%,表明黑土区水土流失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其严重.试验也表明施用有机肥可适当减轻水土流失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荣 《东北水利水电》2011,29(11):22-23,7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坡耕地、侵蚀沟的治理来恢复草原生态,治理后的坡耕地可以保护黑土层不被侵蚀,有效的保持了土地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农民群众一直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税费改革后,“两工”取消,国家明确规定水土流失治理等农村公益性事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进行决策。克山县结合实际,在以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转变思路,创新方法,探索出新型的“一事一议”投工投劳决策制度,取得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地调查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东北黑土区五种埂带植物的固埂作用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小豆和绿豆地上生物量、根长和根幅较大,地埂盖度分别达50%和56%,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抗崩解性;黄花菜地埂0-20cm、20-40cm和40-60cm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为8.36%-11.62%,孔隙度为60.95%-63.21%;红小豆和绿豆地埂三个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03%-7.98和4.91%和7.94%,对地埂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效果显著。与红小豆地埂处理相比,芦笋和黄花菜处理产径流量分别提高60.3%和57.0%,产泥沙量分别提高60.7%和60.6%,红小豆植物地埂对径流泥沙控制作用最为显著。不同试验处理中红小豆和黄花菜净收入分别为23 220元/hm2·a和10 030元/hm2·a,芦笋净收入是红小豆净收入的14.5%。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陆地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虽然喀斯特森林的面积相对较小,但其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对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贵州典型喀斯特林地为例,采用野外定点采样结合室内实验的方法,对不同林型下土壤的物理特性和持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林地内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土壤的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为石灰土情况下,土壤容重的均值大小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有效持水量的大小为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黄壤针叶林土壤容重小于石灰土针叶林,两种林型土壤孔隙度差异不明显。除毛管持水量外,其它持水能力指标黄壤针叶林均略大于石灰土针叶林。喀斯特林地土壤饱和的含水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对饱和的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