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刘微 《宽厚板》2004,10(2):24-27
本文通过利用模拟轧制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等,研究含铌Q345钢中第二相粒子固溶析出及晶粒长大的规律,测试了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并对轧制工艺中加热工艺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彭涛 《钢铁研究》1995,(2):64-64
析出相的行为和固溶对IF钢的影响据1994年5月10~1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会议“IF钢物理冶金论文集”报道,在Nb+Ti的超低碳钢中,当钛高时固定碳是通过Ti+S→TiS+C→Ti_4C_2S_2的析出相。钢中要有足够的硫含量以便形成足够的Ti...  相似文献   

3.
含铌16Mn钢的奥氏体晶粒粗化和NbC固溶析出行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含铌16Mn钢奥氏体化过程中第二相粒子的固溶析出及阻止晶粒长大的规律,并给出了奥氏体中的NbC固溶度积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结果发现,在氮含量较低的含铌16Mn钢中,铌的析出相以NbC为主。经试验确定钢的晶粒粗化温度(tGC为1100℃,tGC与第二相粒子的全固溶温度(ts)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钢中稀土微合金化及其对钒铌沉淀相析出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稀土在钢中有一定的固溶量,可达10^-5-10^-4数量级。固溶稀土可以改善与晶界有关的钢的性能,抑制晶粒长大,影响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的数量、形态和分布;在奥氏体区能抑制碳氮化钒析出,在铁素体区能促进碳氮化钒析出;稀土对碳化铌形态、大小、分布、数量有影响,可降低碳、铌活度,阻碍碳化铌在奥氏体区的析出。  相似文献   

5.
焦书军  茹铮  王先进  高建辉 《钢铁》1998,33(8):42-46
利用平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析出物形成元素含量波动对Ti-IF钢高温固溶规律的影响,发现了一些新现象,为今后生产中控制第二相粒子形成元素的固溶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杨秀亮 《钢铁钒钛》2002,23(2):11-13,18
高韧性管线钢主要用于制造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这类钢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文中对X60管线钢中第二相粒子随加热温度升高在钢中的固溶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测试了奥氏体晶粒粗化 温度并对控轧控冷工艺中加强温度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借助热模拟试验机、物理化学相分析与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含铌钢中铌的应变诱导析出行为,并探讨了应变诱导析出与总析出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析出相的含量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着弛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此外,应变诱导析出并非总析出,若要准确计算和分析应变诱导析出,就必须从总析出中扣除温度变化引起的析出,由此得到的应变诱导析出规律才更为真实。  相似文献   

8.
9.
钛对高强IF钢第二相粒子析出规律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赵子苏  毛卫民  余永宁  王利 《钢铁》2000,35(9):47-51
研究了钛对高强IF钢FeTiP相析出规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中钛含量的提高,FeTiP相的析出倾向增大,材料的屈报强度和抗拉强度不断降低。当钢中Ti、N元素的原子比为1:1时钢中无FeTiP相析出,板材可采用最代的再结晶温度,且r值最高。对高强IF钢成分、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含铌钢碳氮化物二相粒子在控轧控冷工艺中析出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群  刘微  陈新旺 《宽厚板》2005,11(2):7-10
针对含Nb微合金化钢,模拟安钢中板厂现有生产工艺,利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在试验室条件下,通过对试样进行单道次及多道次金属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的控制轧制,探讨控轧控冷工艺对Nb碳氮化物第二相粒子析出规律的影响,并结合安钢轧制工艺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Ti-IF钢热轧时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有关Ti-IF钢热轧时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第二相粒子的种类;第二相粒子在热轧时的析出过程,化学成分和热轧工艺参数对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今后应着重研究溶度积和析出动力学、尤其是各种析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寻找定量分析第二相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铌的析出和固溶对铸坯质量好坏和钢材性能优异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通过计算钢中碳含量、氮含量、铌含量和温度对碳氮化铌固溶的影响,发现钢中碳、氮、铌含量增加,碳氮化铌的全固溶温度升高;氮含量增加,NbN的有效活度增加,固溶铌含量下降;铌含量增加,在温度为800~1100℃范围内,氮化铌的含量增加;碳含量增加,钢中固溶铌降低和铌的化合物增加.随温度升高,固溶铌与总铌含量的比值增加,二者比值位于30%~70%之间.  相似文献   

13.
焦书军  茹铮 《钢铁研究》1998,(4):16-20,38
利用平衡态分析和Ti-IF钢析出物形成元素含量波动对高温二相粒子的析出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析出物开始析出时各个析出物形成元素含量的临界值,对MnS析出条件有新了认识,并给出了Mn加入后所造成的各析出物元素重组关系示意图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不同Ti含量和不同N含量的高Ti微合金化高强钢进行计算和分析,研究Ti、N元素对高Ti微合金化高强钢中含Ti第二相固溶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减少N元素含量,增加Ti元素含量,使得Ti收得率最大,获得更多的有益相TiC,减少有害相Ti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稀土微合金化及其对钒铌沉淀相析出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稀土在钢中有一定的固溶量,可达10^-5-10^-4数量级,起微合金化作用,并对钒铌沉淀相析出规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力学计算和萃取复型分析技术,对高Ti含Nb钢中第二相粒子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固溶情况和奥氏体晶粒的长大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加热温度低于1 180 ℃时,钢中Nb、Ti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Nb、Ti固溶量分别在1 210 ℃和1 180 ℃以上趋于稳定;再加热温度在800~1 100 ℃时,以尺寸小于30 nm、分布较均匀的小粒子为主,呈球形,奥氏体晶粒尺寸在30 μm以下。再加热温度在1 180~1 210 ℃时,第二相粒子数量减少,尺寸多在100~200 nm之间,形态多为立方形和球形,奥氏体晶粒尺寸略微增加。随着再加热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析出粒子数量迅速下降,尺寸多为大于200 nm的方形粒子,此时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至100 μm以上;析出粒子组成均为Nb、Ti复合的碳氮化物,其Nb/Ti原子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试验钢的晶粒粗化温度为1 210 ℃,确定实际加热温度为1 180~1 210 ℃。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采用新型的热模拟技术研究表明,不同精轧总变形量和道次变形分配量对TiC相粒子析出行为均有较大的影响,而对于TiN,TiS和Ti4C4S2这3种较粗大的析出物影响不大.两者之间的合理配置将有利于形成粗大、稀疏的TiC粒子,  相似文献   

19.
李月琴 《河南冶金》2005,13(2):14-16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中心和边角部位二相粒子的析出情况。之后,通过用扫描电镜对析出物的观察,对二相粒子析出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选用含铌0.09%和不含铌的两种铸坯,将铸坯分别加热至不同温度,并保温30 min后进行淬火处理,利用JEM-2011透射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同时在扫描电镜下确定铸态组织中黑色物质的形貌,通过观察析出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取向硅钢在含Nb和不含Nb两种状态下析出物的固溶温度。结果表明:含铌取向硅钢铸坯的晶粒尺寸与不含铌铸坯的晶粒尺寸相比更加均匀细小,铌元素有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含Nb取向硅钢中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在1 250~1 300℃,不含Nb的析出物完全固溶温度在1 300℃以上,说明Nb能够明显降低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