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内在矛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颂 《城乡建设》2003,(3):18-19
城市化与土地非农化的矛盾冲突城市化与土地非农化的矛盾冲突城市化过程,既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土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的过程,又是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观念形态在内的农村社会类型转变为城市社会类型的过程。这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同一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是同步进行,协调一致的,然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却难以见到这种顺理成章的转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非农化步调极不协调,两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方面,富裕农村的村民宁可保留农村户籍而不愿将户口转为城镇户籍。究其原因主要是集体经济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作一归纳分析。动力机制有农业产生的推动力、非农产生的吸引力、外经贸的吸拉力、城市优越条件的拉动力、中心城市的扩散力、事件推进力等。发展模式为四大类,城市方针政策产生的模式,转化农村剩余劳力和资本投入产生的模式,经济发展因素产生的模式,地域差异产生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把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作一归纳分析。动力机制有农业产生的推动力、非农产生的吸引力、外经贸的吸拉力、城市优越条件的拉动力、中心城市的扩散力、事件推进力等。发展模式为四大类,城市方针政策产生的模式,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 资本投入产生的模式,经济发展因素产生的模式,地域差异 产生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重庆乡村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和非农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受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影响非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规模小等因素制约。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经济,提出了发展农业集约经营,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依靠科学技术,使经营农业逐步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乡镇工业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就要更发地发挥动力机制,改变制约机制对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如下:①农业业生产的推动力;②非农产业的吸引力;③城市优越条件的拉动力;④中心城市的扩散力;⑤政策的引导与调控力;⑥区位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投资的吸引;⑦事件推进力。我国的城市化模式目前一是受到方针政策的限定和制约,二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此演化出多种模式:①城市发展方针的限定和户籍制度制螺丝钉产生的模式;②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因素产生的模式;③经济发展因素产生的模式。由于各地城市化的条件知异,只有对已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6.
深圳土地整备是由政府主导的土地再开发的重要模式之一,其目的是实施规划并解决原农村土地的历史遗留问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工业化发展过程并分析深圳原农村集体土地非农化的特点,说明深圳原农村土地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民与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利益分配上的矛盾,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遵循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原则。深圳土地整备制度的内在逻辑就是利益共享机制的设计,使土地整备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和整备成本在政府、社区、村民三者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分配和分担,并在过程中充分发挥原农村集体社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郇  黎云 《城市规划》2005,29(7):39-41,74
对农村城市化机制的探讨大多集中在外资导向和乡镇企业发展方面,忽略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作为农村城市化主体的影响。以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为例,分析了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促进分散的农村城市化空间形成的动力机制,认为珠江三角洲出现了劳动力成本、交通成本、税收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均质化现象,并导致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村一级农村集体所有制单位的广泛分布,进而形成分散的农村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化进程与特点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被动型城市化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 北京地区城市化有四种推进类型 从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郊区人口城镇化转移的方式来看,北京郊区的城市化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被动型城市化.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农村和区县城周边列入城市发展规划的农村.其特点是由于原有城市的不断扩张,这些地区几乎全部实行土地非农化利用,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都必然要逐渐被城市化.第二种:主动型城镇化.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建制镇中心区和一些二三产业发展很快的农村.这些农村走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前列,且形成了经济和人口相对集中的趋势,对原有村庄又进行改造,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方式转变,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小城镇或小型城镇化社区.第三种是农民异地迁居型城市化.  相似文献   

9.
“新郊区”处在农村和城市的结合部,它既不同于农村,更有别于城市,因此,开发商在郊区建设的过程中要规避郊区建设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建筑风格的趋同化、主业的非农化和农耕文化的低俗化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之下,基于区域空间层面的牵引力和城市本体层面的扩张力,城市空间轴向发展重新兴起。这种兴起缘于其背后动力机制的变迁。从经济性因素、空间性因素、技术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四个方面对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演变进行动力机制层面的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城市空间轴向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数据的对比与社会背景的分析,从城市化过程中人的素质、人口变化的时空结构、流动速度以及人群交往与作用等视角,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希望找出隐藏于统计数字背后,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隐性动力机制,为我国当下的城市化问题寻求对症良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数据的对比与社会背景的分析,从城市化过程中人的素质、人口变化的时空结构、流动速度以及人群交往与作用等视角,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希望找出隐藏于统计数字背后,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隐性动力机制,为我国当下的城市化问题寻求对症良方。  相似文献   

13.
上海郊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根据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乡村 城市转型的一般理论,对上海大都市郊区乡村 城市转型特征、动力机制以及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归纳和论证,并就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源起于对珠三角农村城市化地区当前城市化状态的思考.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若按经济、人口等指标计算城市化率,珠三角的农村城市化已达相当高的水平,但现实中却呈现出被称作“半城半乡”或“城乡一样化”的独特城乡空间景观,急剧扩张的非农建设用地在区域中呈“面”状展开,各类土地利用斑块混杂交错,形成“马赛克”式的土地利用景观.现选择村庄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其主导的集体土地开发,试图从微观产权主体的分析去认识宏观整体的城市化状态,以解释珠三角农村城市化地区的独特现象.通过对典型案例地——佛山市南海区的研究发现,珠三角的农村城市化实际上是一种基于非农化村庄集合的模式,每个村庄都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主体,在村集体的经营管理下对村域的集体土地进行统筹开发.一系列村城内用地布局相对合理的村庄组合在一起,就出现“合成谬误”——形成“半城半乡”的“非农化地区”.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7,(3)
半城市化是在当前全球化和地方化交互作用下,非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自下而上逐步形成的产物,具有城乡景观破碎混杂、空间转移滞后于产业转型、高非农化水平等特点,表现为低层次城市化。本文以广饶县为例,对现状半城市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任英 《山西建筑》2013,(34):35-36
在对城市群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阶段性特征与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转型发展的条件,提出城市群是未来我国城市化主导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延中  王俊霞 《规划师》2002,18(10):8-11
简要回顾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分析改革前后两个时期城市化的不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并不算慢,但由于城市人口比重基数低、农村绝对人口总量大,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影响,中国城市化水平仍远远落后于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文章指出提高中国城市化水平,不仅要注重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关键要塑造与增强各类城市健康的发展机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加强21世纪逆城市化现象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按〕这一建议提得很好。如何使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避免走弯路,更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问题;其中逆城市化现象、中国城乡一体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为此发表此文。(-)关于“城市化”,提法很多,如“城市化进程”、“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等等,争论得也不少,我们不必拘泥于概念,其实际意思就是一个国家伴随着经济发展,其城市的规模、数量、发达程度也必然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很快,有各种统计数字,如1992年达到32.33%、如预测到本世…  相似文献   

19.
近十几年来,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海南的城市化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政治经济体系的变化(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多元化的外来投资及新的开发方式)和旅游发展作为主要因素推动了海南的快速城市化。一方面,海南的快速城市化使地方经济与城市建设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这一过程同时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出现了“过度城市化”和“过度建设”的现象。本文通过定量方法来分析这一特殊案例。由于控制和提高城市发展需要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之上的、更为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因此对海南城市化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短缺还是过剩——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进程及形态可能是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城乡格局的重要因素。回顾了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分析当下快速推进城市化所引发的城市问题、非均衡发展和过度城市化等城市化方面的"中国问题",从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之关系、制约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因素等环节,探讨未来我国城市化的适当路径以及在城市化格局演变中城市规划所应承担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