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健 《建筑知识》2014,(3):8-8,11
纸是一种天然的、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纸在室内公共艺术创作中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应用价值。纸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审美特性、绿色环保、价格经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艺术创作中。纸作为材料应用于室内公用艺术创作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6)
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体现了个人的审美情感和理性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化概括和描绘。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对表象的选择取决于情感,并通过想象使表象和意象产生联系,进行艺术创作,直到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完成。文章旨在论述艺术创作中审美情感和想象使生活世界与意象世界之间产生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
在形式上,浦捷的架上绘画以一种中国传统的线描方式,结合其独创的精神物感审美空间和基层的各种深沉质朴、神似水墨的物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现代绘画样式;在精神上,成功借鉴西方绘画材料工具,以西方绘画的方式和当代的艺术理念,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画看似含而不露、却无处不在的墨意精神实质,以中国特有的、自觉的艺术创作形态和意识,构造了一种超越视觉、以感性体验为审美特征的空间美学,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5)
在老子和庄子对自然法则的哲学式认识和儒家学说的影响下,中国的美学渐渐发展出一种"尚自然"的美学思想,把"美在自然"作为一种最高的艺术创作与审美标准尺度和原则。中国传统所追求的和谐,是天地万物循自然之道所体现的和谐,以美学的观点去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是我们研究自然之美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
意象油画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和生活的一种独特体验,突破具体事物的束缚,追求生命的色彩和张扬。同时,意象油画不仅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还充满了诗一般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走进它的世界。在新时期,随着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意象油画不断完善,画家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精神和审美体验,进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6.
紫砂陶刻艺术是一门有着自身独立审美语言,能传达独特审美意境的艺术形式。它把中国传统的诗书画艺术与刻凿技艺巧妙结合起来,以刀为笔,体现出重"意"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模式。本文试分析紫砂陶刻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元素,以探悉紫砂陶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艺术审美被称作是人类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态。但随着后现代艺术的产生,这个观念似乎已经行不通了,现代艺术高高在上的形象早已经被打破。后现代艺术以他独有的形式融入了大众生活,成为一种大众艺术。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被打破,科技的发展使任何人都能创造与认知艺术,在这里他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思想观念走向了哲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艺术经历的两个不同阶段。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5)
中国传统绘画不仅描绘自然物象的外部形态之美,更注重表现艺术形象的神情气韵之味,体现出艺术家对生命精神审美理想的艺术追求。谢赫提出"气韵生动"这一美学概念,成为中国艺术创作的重要品评准则之一。岩彩画家十分注重精神层面的表达,强调艺术是主观性的心灵表达,从"物"的表面形态去完成精神层面的个人表达,推崇生命精神追求的灵动世界,使物象的外在形态、生命状态以及精神内涵三者完美融合,达到涤除玄鉴的艺术向往世界。本文通过从气韵的美学意蕴、岩彩画气韵的表现方法及岩彩画精神、造型、材质气韵追求等方面的艺术价值进行解析及体悟,理论探讨了"气韵"这一美学概念对于中国岩彩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1)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艺术创作工具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人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发生了改变。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构成主义,又从未来派至波普主义、后现代主义,审美经验、美学意识和艺术观点得到不断刷新和突破,各种艺术形式被整合,数字技术以多元的创作模式和包容的承载成为许多艺术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这个对人本身或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数字艺术阶段,我们将其定义为数字艺术时代。  相似文献   

10.
钱方 《中外建筑》2003,(5):55-56
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建筑艺术作品涉及到再现与表现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艺术哲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建筑创作思想的一些现象分析,提出呈现的建筑艺术创作观,使再现与表现得以相互包容、和谐共生,以倡导一种追求建筑本原的建筑创作观。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5)
软陶作为一种黏土类造型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延展性,为手工爱好者和艺术设计专业人士进行艺术构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创作体验。该文基于造型载体的本体语言研究,从软陶在艺术创作中的审美语意出发,探讨软陶艺术的创作主题内涵与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艺术运动发生之前,出现了所谓的手工艺艺术运动,其实这是一个思潮,几乎不能称其为运动,在史学界也没怎么深究它,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过渡时期的一种设计艺术现象。相对于后来波及全世界的、浩浩荡荡的现代艺术与现代建筑来讲,手工艺艺术运动在上个世纪的艺术史上也就是昙花一现。但是,随着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中国近年来也一步踏进了信息时代,超越了批量生产和唯机器审美、技术审美的多元化的审美要求,那种对地方性文化价值重新审视的趋势,那种将文化质量或者说强调生产的文化附加值的需求,驱使着我们重新审视,甚至反省:机器化、电气化时代以至于数字化时代,重数量不重质量,重物不重人的盲目,或者说是亢奋发展的途径。从史学上和理论上讲,手工艺艺术运动的幽灵始终徘徊在我们的各种设计领地,特别是进入了所谓中产阶级时代(这个说法可能对当前的中国不适当,或者说到了小康或后小康时代)。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适当的抑制一下我们发展的速度,思考一下作为设计产品的定位,特别是关照一下设计产品与人的那种关系(这里可不是指的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而是文化属性),我们就不难发现,过于匆忙地发展和单纯地追求,造成了一种文化上的缺失,造成了一种审美...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6)
该文从墓室艺术中的雕塑、建筑、壁画等方面出发,主要论及墓室壁画艺术。通过比较分析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和中国唐朝墓室壁画艺术产生的背景、文化特征、艺术形式、表现技法、装饰风格等内容,探讨二者墓室壁画艺术的异同,以及二者所反映出的生活追求、审美意趣、社会形态、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以探求早期艺术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在追求生活美的同时,更向往追求一种自然美的意境.插花艺术正足此种意境的具体表现,它色彩绚丽、花香四溢,给人以清新艳丽的自然美感,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门艺术.  相似文献   

15.
室内悬垂植物的装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海荣 《园林》2000,(2):8-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审美情趣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们在追求生活美的同时,更向往追求一种自然美的意境。插花艺术正是此种意境的具体表现,它色彩绚丽、花香四溢,给人以清新艳丽的自然美感,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门艺术。由于以往人们过分地强调插花的艺术性,使不少人总以为插花艺术高不可攀。事实上,就象有“严肃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设计的文化源于我们生活文化,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波普文化逐渐成为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完美艺术形式。波普设计与现代艺术设计一样,它强调设计作品的功能实用性,同时,在现代审美意义上强调设计的审美价值。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波普艺术的出现,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潮流。  相似文献   

17.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3000年,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中国园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之美,也强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含蓄幽深的美,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8.
人和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也是现代美学的中心问题。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审美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美的本质基于人的本质。社会功利本身就具备对人性的奴役,而真正的艺术,可以说它以独立的非功利形式,特殊的语言存在。美是人的一种天性追求,对道德美和真善美的把握,美好情操的培养,都离不开美育。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5)
"蒙太奇"这一名词在艺术领域已发展成为一种动词,其作为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技术手段,更是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将蒙太奇思维引入大学摄影课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摄影技巧、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创新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5)
据《吕氏春秋》的记载,诗、歌、舞这三种艺术形式原为一体,随着历史的不断更迭,诗歌舞逐渐分离,各擅所长,分别走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艺术之路。然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情趣还是共同的,无论是古典舞的表演风格还是诗词的文字魅力,都蕴含着中国古典独具的审美特征,追求心与物。情与景的贯通交融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