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地层剥蚀厚度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认为依照Dow(1977 ) 提出的直接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估算不整合面地层抬升与剥蚀厚度的方法所获得的计算结果并非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其物理意义相当于正断层错动造成的地层缺失厚度。强调了古地热梯度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在剥蚀厚度估算中的意义;阐明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计算古地热梯度、进而估算剥蚀厚度的方法;通过对Dow(1977) 的井下数据进行的再评估, 演示了此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使此方法简便易用,给出了用于镜质体反射率与最高古地温换算的RoTt 曲线图解。  相似文献   

2.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白垩纪地层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历了多期剥蚀作用,其中白垩纪至古近纪期间的剥蚀作用面积大、作用强,造成坳陷内地层大面积抬升剥蚀,地温降低,影响到油气的生成和排出.采用孔隙度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和成熟度反演法分析绥滨坳陷南部和北部的剥蚀量,3种方法相互验证结果显示坳陷北部滨1井要比坳陷南部滨参1井经历了更大的剥蚀过程,相比之下,南部地区更有利于油气的形成和聚集.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地区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研究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根据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的实际条件,提出了相邻层厚度比值法和同一层内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并结合传统的声波时差法、沉积速率法、未被剥蚀地层厚度趋势延伸法,对塔西南地区的地层剥蚀厚度进行了恢复.相邻层厚度比值法是根据同一构造层内的沉积具有继承性和持续性这一特点,从而依据保存完整的相邻层厚度比值及下伏层厚度估算上覆层沉积厚度;参考层厚度变化率法是在计算点处的遭受剥蚀的地层底部选择一完整层段作为参考层,并以该层段厚度变化率作为整个地层的厚度变化率进行剥蚀厚度恢复.这一方法由于采用了地震资料,控制点多、可信度高;并以厚度资料为基础,因而几乎可以估算所有情况下的地层剥蚀厚度,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泥岩排替压力与质体反射镜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汤原断陷主要油气盖层--析统一-渐新统泥岩为例,利用镜质体反射镜研究了其排替压力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不整合面剥蚀厚度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裂陷阶段、坳陷阶段和区域沉降阶段,形成了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界面):T20,T24,T30等,地层遭受了强烈剥蚀。以东海西湖凹陷为例,对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该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镜质体反射率作为成熟度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源岩样品镜质体反射率的测定分析表明,未抽提源岩的R0值与已抽提源岩的R0值存在差异,并随成熟度增加这种差异逐渐增大;不同类型但经历了相同的演化程度之后的源岩R0值不同;相同样品不同气体反应压力下,其R0值不同。  相似文献   

7.
8.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 (Ro)资料反演热史是否存在多解性取决于所采用的热流演化模型。采用目前常用的线性或指数模型 ,用 Ro 作为检验标准 ,通过地史与热史的联合模拟 ,能够对持续沉降升温的含油气盆地的热史进行反演。Ro 不仅与温度及受热时间有关 ,而且与地层压力和镜质体的类型等因素有关 ;用 TTI- Ro 法恢复烃源岩热演化 ,应当进行压力校正和氢指数校正 ,文中提出了具体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9.
镜质体反射率是成熟度的通用“标尺”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对不同类型有机质的热模拟实验中,发现不同类型有机质经过相同热演化后,它们之间镜质体反射率(R°)差异较大,同温阶的R°差值可达0.24—0.60。低温阶段(<360℃),Ⅱ型比Ⅲ型的镜质体反射率偏低,而高温阶段(>360℃)则相反。这种现象与自然剖面的观察结果相符,说明镜质体反射率受母质类型影响。鉴此可认为,镜质体反射率作为成熟度“标尺”只对同类型有机质有效,不同类型之间堆以进行对比,不能作为通用“标尺”应用,需要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
梨树断陷层关键不整合面特征及剥蚀量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主要不整合面为T4(营城组顶面)和T3界面(登娄库顶面),T4代表营城组末期构造运动,T3为分隔断陷层和拗陷层的裂后不整合,它们揭示了2期的构造反转运动。通过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对比分析得,T4界面剥蚀厚度可达900m,T3界面剥蚀厚度可达1100m,T4和T3界面剥蚀厚度在西北和东南部较厚,西南向较薄。T4和T3不整合面剥蚀范围广,剥蚀厚度大,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剥蚀作用能形成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11.
12.
高邮凹陷上下第三系之间地层剥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构造运动的作用,地层抬升剥蚀,但压实和热演化程度得以保存下来.利用保存下来的沉积压实和热演化指标变化规律可以定量恢复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剥蚀量.为此用泥岩声波时差法和镜质体反射率反演法对高邮凹陷上下第三系之间沉积间断的剥蚀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的分析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Gini系数在镜质体反射率量测分析上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研究主要利用Gini系数来探讨镜质体反射率量测上不均性的结果,由单一煤样之水洗样(Y2)及富集壳质组之样品(Y3),与原始样(Y1)作Gini系数的比较。分析显示水洗样Y2之镜质体反射率有向平均值集中的情形,而富集样Y3之Gini系数则有向平均值两端分布的趋势;向高值端的部分系受水洗的影响,而向低值端的发展,系受壳质组富集的影响。由Gini系数特性的研究可推广至已知再沉积材料之镜质体反射率的量测上,以取得一个可靠之Gini系数分布范围,作为将来分析样品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镜质体反射率的热史反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地层剖面中系统测定的镜质体反射率,依据各构造演化阶段热流变化的不均一性,分阶段模拟热流在地史演化中的变化。充分利用了最为流行的成熟度计算模型(LopatinWaples模型,Royden模型,MiddletonFalrey模型,EASY模型)进行古热流反演,其基本原理是调整热流值及模型中待调参数,达到最佳拟合时的热流值即为古热流值。改进了Lerche的简单热流变化模型。通过上述模型的计算可以模拟出复杂条件下的热史变化过程。在此模拟方法中还考虑了剥蚀作用以及由于压实作用引起的岩石热导率变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进行了实际计算,应用效果较好。图2表1参5(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深层剥蚀量探讨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基于镜质体反射率恢复计算剥蚀量的Dow法及其修正法,对松辽盆地深层主要剥蚀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鱼深1井d/s剥蚀量可达1534.7m外,Dow法恢复所得的剥蚀厚度一般小于730m;与Dow法相比,考虑了再埋藏影响的修正法评价所得深层的剥蚀量则高达1100~3000m。初步分析表明,Dow法可能对应着剥蚀量下限值,修正法则可能对应着剥蚀量上限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泥岩排替压力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汤原断陷主要油气盖层———始新统—渐新统泥岩为例,利用镜质体反射率研究了其排替压力在平面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曲靖盆地新生代地层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认为云南曲靖盆地仅存在新近纪地层。依据现有的测井、Ro值、地震、野外地质剖面、古生物等资料分析认为,蔡家冲组顶部地层被剥蚀了,原T3地震反射波组(原茨营组二段底界)为一个不整合面;而从蔡家冲组的哺乳动物群特征推断其时代属早渐新世。根据泥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o)与埋藏深度的关系,估算出曲靖盆地蔡家冲组的剥蚀厚度,从而提出了对曲靖盆地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并重新解释了曲靖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因此,在盆地中央断凹带部署曲2井,获得了较高产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8.
沉积盆地剥蚀量恢复方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盆地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恢复方法很多,按学科可分为4大类:基于古温标的地热学方法、基于地层学或沉积学原理的地质学方法、基于测井或地震数据的地球物理学方法和基于物质扩散或累积原理的地球化学方法.每类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必须根据盆地的发育、沉积构造演化以及不整合面分布等特征,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分析认为:在数据质量可靠的情况下、并且同时满足地层构造层序中的下构造层较上构造层经历了更高的古地温这一基本条件,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古地温梯度法是首选方法;对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可以选择孔隙度法和或声波时差法与古地温梯度法相结合进行地层剥蚀量恢复;对于显生宙以来的多旋回叠合盆地,首先应该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仔细分析,利用地层对比法定性约束剥蚀量的范围,然后再应用地热学方法和或沉积波动分析法进行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古镜质体反射率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辽盆地基底发育的石炭-二叠系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其是否可以作为松辽盆地深层的有效气源岩,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由于石炭-二叠系在松辽盆地形成之前长期暴露于地表,因此上覆地层沉积之前该地层热演化程度的恢复是回答上述问题的重要依据.采用基于Ro-TTI关系得到的镜质体反射率计算公式对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在上覆地层沉积之前的热演化程度进行了恢复.上覆地层开始沉积至今,盆地东部Ro增加幅度较大,二次生气量会对深层天然气有所贡献.盆地西部和北部石炭-二叠系源岩原始热演化程度较高,现今埋藏较浅,Ro增加幅度很小,其二次生气量较小,因此不能成为有效气源岩.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在上覆地层沉积后的二次生烃量为35.65×1012m3,对深层天然气资源的贡献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0.
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深度剖面恢复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地层的剥蚀厚度,并结合烃源岩加热降温热模拟实验研究上古生界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研究认为,反射率-深度剖面模型可分为3类,即单段式、双段式和三段式。盆地东部剥蚀厚度大,为1400~2200 m;西部剥蚀厚度小,为400~1000 m。据烃源岩时温互补热演化模拟实验,岩样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降温,随时间增加Ro值虽在增加,但Ro值增加速率不断降低,且在相同时间段内,降温幅度越大,生烃能力越低,当降温到一定程度时,随时间增加,生烃能力非常小。表明了源岩受热的时间尺度与热效应之间,温度起着主导作用。由于中东部剥蚀厚度远大于烃源岩热演化停滞时的最小剥蚀厚度,烃源岩热演化作用已处于停滞状态,西部剥蚀厚度较小的布1-天1地区,烃源岩的热演化作用在新生代仍有可能继续缓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