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稀土软氮化表面XRD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渗剂中不同稀土加入量对20钢软氮化后ε相晶格常数、表面氮(碳)浓度及层深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渗入元素浓度和扩散层深度的最大值对应同一稀土加入量,此时化合物层ε相的含量较小。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中温涂料碳氮共渗的涂料配比及共渗处理工艺,试验了碘及稀土在涂料碳氮共渗中的催渗作用,研究了不同催渗剂量、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共渗层深度的影响,并试验了加催渗剂后,试样的冲击韧性。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渗速快、硬度高,冲击韧性显著提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 低温气体氮碳共渗是属气体软氮化工艺类型,氮原子是由氨气通过热分解供给,碳原子是由热分解能产生活性碳原子的气体或液体供给,低温气体氮碳共渗主要是渗入氮原子。据T.贝尔,S.Y.李气体氮碳共渗一文中介绍。在570℃氮碳共渗温度下,氮在铁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在催渗剂作用下 ,温度和氮势对 40 Cr钢氮碳共渗后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共析温度以下进行催渗氮碳共渗 ,化合物层随温度升高而增厚 ,致密性提高 ,渗层深度和硬度增加。提高氮势 ,化合物层致密性增加 ,渗层深度有所减少 ,渗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对经过不同软氮化工艺处理的试样,进行了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加碘催渗软氮化后,耐磨性提高,对冲击韧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快速氮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研究了现代快速氮化工艺的特点和潜力,提出了新型快速氮化工艺的设计原理,发展了一种加速氮原子在基体金属中扩散的通道模型,据此试验了碳钢和部分合金结构的快速氮化处理,报导了实验室数据和生产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 一、前 言 对如何提高高强度钢重载荷齿轮的使用寿命及保持其制造精度,正为一些科学工作者所重视。资料[1]表明,经碳、氮复合热处理(渗破空冷+软氮化+淬火并低温回火)与单一渗碳处理工艺相比,接触疲劳性能有明显提高,同时具有变形量小、节省能源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软氮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有明显的催渗作用,渗速可提高30%~35%,抗冲击磨损性能、冲击韧性也有所提高。该工艺应用于自行车曲柄热作模具上,其使用寿命与软氮化相比提高了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A3钢表面热浸镀扩散渗铝复合渗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渗层组织进行了观察。试验表明 :A3钢表面浸镀扩散渗铝复合渗硼工艺可行 ,渗层与基体形成了连续的扩散层 ,并且具有良好的硬度梯度。  相似文献   

10.
软氮化同时将氮和碳元素渗入钢铁材料表面,形成韧性的单相含碳ε-氮化物外层和固溶氮的扩散层,賦予材料独特的耐磨损、抗擦伤和抗咬合性,良好的疲劳强度和耐蚀性。软氮化的处理溫度低,时间短,变形小,不必专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气体氮化渗剂中加入微量稀土元素对渗层组织和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在氮化时被渗入到钢的表层起了微合金化作用,改善了渗层组织,稀土氮化处理后的弯曲疲劳极限,较普通氮化处理的有所提高。借助于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氮化层疲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电解提取-化学分离-X射线衍射逐层相分析和电子衍射等方法,研究了18CrMnNiMoA钢的气体碳氮共渗层中碳氮化物的类型与分布,进而通过对由钢的渗层中提取的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碳氮化物电化学及化学性质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逐层定量提取、分离、测定钢的气体碳氮共渗层中固溶体和碳氮化物含量与组成的相分析方法,并借以探讨了合金元素在渗层基体与各相间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在固体渗碳剂中加入稀土,研究了25Cr2Ni4WA钢经渗碳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显微硬度梯度、表面应力及耐磨性。结果表明:在渗剂中加入稀土,可以使渗层深度增加28%;沿渗层深度硬度提高,梯度平缓;表面压应力增加250%;耐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 言 碳氮共渗工艺是目前广泛用于提高齿轮类零件的表面耐磨性能和接触疲劳抗力的一种热处理方法。由于碳、氮原子的同时渗入,碳氮共渗层,通常存有较多数量的残留奥氏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残留奥氏体对渗层承载能力的提高是有害的。因此,在生产中通常采用高温回火(淬火前)、冷处理和重新加热至较低奥氏体化温度再次淬火等工艺  相似文献   

15.
20CrZNi4A钢齿轮有时在碳氮共渗表面形成过多且形态不好的碳化物,以至在喷丸清理中发生棱角崩落。试验证实,它是由于排气期过长而引起。通过加大排气管和调正排气期的供氨和煤油制度等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高含铬量的合金钢由于铬的表面氧化,渗碳或共渗表面的碳浓度和碳化物不仅由渗入期的气氛碳势所决定,排气期也应控制。  相似文献   

16.
稀土在渗硼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0钢进行加入稀土的固体粉末渗硼试验、证明渗硼层的深度有显著的提高。与不加稀土相比,一般情况下层深提高一倍多,最佳的可提高近四倍。同时发现,加入稀土的渗层致密,渗层连续。本文还对稀土的催渗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40Cr、45钢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渗层厚度与处理温度和时间关系符合由扩散过程控制的动力学规律;共渗气氛存在一个最佳丙烷含量,大约为1%~2%;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560℃×2h,1.5%C_3H_8。用此工艺处理的40Cr试样得到了以ε相为主的渗层。该渗层有足够的硬度(HV≈800)及良好的耐蚀性,满足了对工件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 高浓度碳氮共渗已在重负荷齿轮的生产上应用多年。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且显著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高浓度碳氮共渗层的主要特点是:表层为数量较多的碳氮化合物;次层存在着大量的残留奥氏体,渗层约为原渗碳层的1/2左右。 由于试验和分析手段的缺乏,有关共渗表层碳氮化合物和次层残留奥氏体对其表面  相似文献   

19.
以45钢、GCr15钢为基体材料,先渗硼,后钒化,获得硼化物和碳化钒的多元渗硼层。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子探针,分析测定了覆层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渗硼试样长时钒化,C、B、V和Cr等元素在覆层中重新分布,硼化物逐渐蜕化,蜕变程度取决于钒化温度和时间,以及基体的化学成分。硼化后钒化过程中,表面与奥氏体之间存在碳活度差,碳原子向表面上坡扩散,VC覆层向外生长。实验表明,获得连续的多元渗硼层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齿轮碳氢共渗时,采用低氮工艺设计,以装炉工件吸碳总表面积大小计算介质供量和设备改装上采取强化干燥氨气等措施后,共渗层获得了细小均匀分布的碳氮化合物,抑制了黑色相的出现,改善了性能;在适宜控制炉内气氛的同时,合理分配共渗周期中的排气-强渗-扩散时间,可以加快共渗速度,缩短工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