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重点实施高效节水,能有效地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灌溉水利用率低的现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本文以永济市为例,在采用引黄灌区水灌溉与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下拟定灌溉水利用系数,利用灌溉定额进行水量计算,并且进行水量平衡分析,结果满足灌区的用水需要。本文研究可为拟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十四五期间滨州市引黄灌区持续进行节水配套改造的大背景,本文分别以2020年和2025年为现状年和规划年,对道旭引黄灌区50%水文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并提出开展水利工程节水改造,满足灌区未来用水需求;采取工程措施的同时,应结合实施高效灌溉制度并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结合滨州市雨污分流民生工程,促进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江河湖水系连通项目,涵养水源等建议,以期达到节水压采的节水目标。  相似文献   

3.
灌溉农业的高效用水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桓台县经过10年试验和实践,形成了灌溉农业的高效用水技术体系,即合理利用水资源、节水工程措施、节水管理措施和节水农业措施,水的利用率从0.7左右提高到0.86~0.93,水分生产率达到2.43kg/m3。  相似文献   

4.
通过秦皇岛市农业用水特征与节水效益分析,为制定农业节水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秦皇岛市2001—2013年用水量资料以及国民经济统计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计算农业用水比重、农业用水量变化趋势、农业用水效益、农业节水措施等。秦皇岛市多年平均用水量8.925 1亿m3,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3.4%;农业灌溉开展各种节水措施,使得在用水量减小的情况下粮食稳步增产。通过对秦皇岛市2006—2013年粮食产量与用水量变化趋势方程分析发现,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加0.190 8万t,而用水量平均每年减少0.136 3亿m3,主要源于采用农业节水措施、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先进的耕作措施等;秦皇岛市农业节水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6.58%,农业节水主要以低压管道输水措施为主。秦皇岛市山区丘陵较多,适合节水灌溉的农田受地貌环境的制约,其面积扩大受到限制。为此,要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农业节水措施,如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和发展雨养农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的比例较大,开展农业节水的潜力巨大。利用邢台市2001-2012年用水量资料分析,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6.41%,农业用水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量却呈增加趋势。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开展农业节水措施,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的28.8%。邢台市农业灌溉节水措施主要以低压管道输水措施,占总节水面积的98.5%。通过对农业用水结构变化特征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东胜 《山西水利》2010,26(9):32-33
运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区,但水资源极为短缺,因此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结合运城市黄汾灌区实际,提出在灌区实施工程节水措施大搞渠道防渗的同时,充分利用非工程节水措施科学管理用水的思路和具体措施。通过工程节水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的有效结合,灌区水平均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雪野水库灌区节水灌溉,开展节水技术研究,进行示范工程建设,加强灌区用水管理,采取多种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方山县属严重缺水地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针对农民群众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工程投资少节水灌溉发展缓慢、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制度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制约以及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驻马店市,农业灌溉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1%,用水效率低下,亟待通过节约用水的综合技术措施,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浪费的状况。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农田灌溉水分利用率,促进粮食持续高产稳产,是驻马店市发展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对高效节水在驿城区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节水型农业长效发展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方节水灌溉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吉林水利》2012,(12):54-57
21世纪水问题是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北方水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在总结农业高效用水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北方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策略。在开源方面,在尚无控制的河道上兴建蓄水工程,开发利用地下微咸水,处理利用劣质水,使雨水利用资源化等;在节流方面,采用水资源优化调度措施,综合采用节水灌溉的工程、技术、农艺、管理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王建中 《人民黄河》1996,18(2):1-5,26
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流域(包括下游引黄灌区)灌溉事业得了迅速发展,截止1994年年底,全流域灌溉面积已发展到731万hm^3因灌溉年净增产粮食120亿kg。全河灌溉技术发展迅速,在井渠结合治理盐碱地、灌区泥沙处理、节水灌溉、高气程灌溉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随着灌区的开发与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用水、水费征收、计量供水等管理措施的应用,保证了灌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灌区自身经济实力的壮大。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2.
雷雁斌 《中国水利》2005,(18):47-49
东雷抽黄灌溉续建工程是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农业综合项目中的子项目,其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在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采用了当时世界上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其进行优势、劣势分析和对该工程整体工程建设管理进行综合评价,为优化该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提出了理论支持及优化途径,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济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阳县位于鲁北黄泛平原南部,为沿黄县市,全县有引黄灌区四处。指出了济阳县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之处及其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角度提出保护济阳县水资源的措施:①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②加强用水管理,推广应用节水工程;③加快污水资源化处理工程;④积极开辟新水源工程。最后提出了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渠灌区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我国目前正在研究探索的一项新的农田节水技术。针对渠灌区的特点和引黄灌区水源含沙量高的实际,文中以山西禹门口提黄灌区为试验示范区,提出了利用有利地形、控制管道流速与管线纵段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管道泥沙淤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同时,通过示范区建设得出了渠灌区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具有投资小、省地、省水、便于管理等优势的初步结论,并相应提出了发展该项技术在管材、设备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玛纳斯河是集引、蓄、输水比较完善且具有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等多种功能的供水体系,是新疆水资源利用率较高、管理较好的一条河流。针对玛纳斯河农业节水灌溉发展和节水灌溉潜力进行了分析,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可为相似条件的区内外农业灌溉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黄河下游灌区引黄灌溉需水量中期预测方法。分析了引黄灌溉需水预测基本原理,阐述了作物需水量、有效降水量、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引黄灌溉需水量分离等引黄灌溉需水预测的关键参数和方法。作物需水量可采用修订的Valiantzas方程进行预测;有效降水量预测可采用美国垦务局推荐方法;斗渠以下灌溉水利用系数可采用该系数与末级渠道灌溉控制单元至支渠分水口的距离、渠道衬砌率等的线性方程估算;引黄灌溉需水量的分离可采用高精度遥感技术确定引黄灌溉面积,并通过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从灌区供水水源中分离出引黄供水需求量。上述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可以为黄河下游农业用水需求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根据21世纪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趋势,开展了北方干旱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该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及发展模式。通过组装、集成近几年来研究开发的适应于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新技术,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方案、抗冻胀防渗渠道的结构设计、田间节水灌溉技术及相应的灌区管理技术,形成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综合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迎门山灌区因地制宜,采用多种节水灌溉工程措施,解决了灌区水资源紧缺问题,为灌溉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灌区的农业发展有了保障,是灌区节水灌溉应该提倡和推广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引黄灌区渠道集中处理泥沙的模式已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研究分散处理泥沙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基础上,分析水沙资料,总结灌区泥沙输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已变得十分突出。在分析了黄河不资源状况和流域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节水型 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农田灌溉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了水灌溉应从推广应用新型节水技术,完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才能杜绝农田灌溉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才能使灌区管理运行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