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概述1.1冰水堆积体的形成、分布和特征我国冰水堆积物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冰川,在这个时期,山岳冰川携带的大量松散物质被冰川融水搬运至河谷地带进行淤积,形成了大量冰水堆积体。冰水堆积体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其向东延伸的西部山区,具体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地区高山及周边地区,其主要分布特征以沉积在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为主,海拔在800~3 000 m之间。冰水堆积体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广、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29日,"冰水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科技项目通过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验收。会议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古水水电站及梨园水电站等工程中,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冰水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研究"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承担,项目研究组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现场及室内试验、分析计算等手段,从冰川运动规律、冰水堆积体形成演化过程着手,对冰水堆积体的水理性质、  相似文献   

3.
甸尾堆积体位于黄登水电站枢纽工程下游左岸,为第四纪冰川消融冰水作用形成的冰水堆积扇,规模巨大,是在复杂而特殊的气候、地质和地貌条件下形成的复合地质体,为典型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产物;通过对施工前后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监测成果,甸尾堆积体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局部受施工等外界影响存在浅表层牵引式或推移式变形,经综合治理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冰水堆积体成因复杂,结构分布极其不规则,构成堆积体的物质成分变异性很大,边坡支护造孔困难成孔且注浆密实度不易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注浆试验,形成了高效的冰水堆积体支护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注浆质量不易保证及进度缓慢的难题,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4):120-122
梨园水电站进水口约1/2边坡为冰水堆积体边坡,堆积体分布范围广、埋藏深、规模大,成因复杂,结构分布极其不规则,其开挖钻爆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通过系统试验与分析,获得了冰水堆积体颗粒物组成和物理力学特性,确定了钻孔设备类型、合理梯段高度及钻爆参数,并初步总结得到了冰水堆积体爆破性分级,解决了冰水堆积体钻爆开挖难题,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7,(9):103-107
冰水堆积体在西部地区广泛存在,具有高度的非均匀性与非连续性。与一般均质土体相比,冰水堆积体在力学行为上存在很大差异,而通常计算中也经常将这一特征忽略,由此造成了较大误差。以野外调查为基础,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典型冰水堆积体边坡处理后得到细观物理模型,并导入FLAC3D中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受块石存在的影响,边坡内部的应力场分布"异常",埋深对应力集中有明显的"放大效应",潜在滑动面呈现多级发展,具有显著"绕石"特征。对比计算表明,冰水堆积体边坡的安全系数较均质边坡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刘智 《人民长江》2013,44(3):20-24
冰水堆积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第四系堆积体,广泛分布于西南高海拔山区,在水库库水的浸泡、风浪侵蚀、水流淘蚀以及水位变动引起的干湿交替等作用的长期影响下,其岸坡的失稳模式具有不一样成因机制。通过对雅泸高速公路瀑布沟库区段冰水堆积体岸坡的结构特征以及已有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归纳了该段岸坡的4种主要失稳模式:蠕滑-拉裂模式、侵蚀-剥蚀模式、淘蚀-滑移-拉裂模式和淘蚀-拉裂-滑塌模式,并重点针对典型失稳模式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引起冰水堆积体岸坡塌岸发生的内在因素是坡体结构特征以及地质环境条件,而水库水位变动、库水的长期浸泡以及风浪侵蚀则是引起岸坡失稳的主要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黄登水电站地处澜沧江上游高山峡谷地带,地质环境复杂,物理地质作用强烈。针对工程区分布的1号、2号倾倒松弛岩体、梅冲河泥石流沟及甸尾冰水堆积体等大型不良地质体,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揭示了各地质体的成因机制、灾变效应及对工程的影响。为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及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冰水堆积物独特的力学性质,一般隧洞压力计算公式不能满足冰水堆积物隧洞压力的计算。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侧压力系数,然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埋深下的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并对土拱效应进行讨论,进而推导出适用于冰水堆积物隧洞压力计算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公式,最后对修正前、后太沙基公式以及铁路隧道设计规范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冰水堆积体采用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方法会造成隧洞压力计算值偏高,修正后的太沙基松动土压力能较好地反映冰水堆积物隧洞的实际压力。研究成果可为冰水堆积体隧道工程的松动土压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深切河谷两侧的堆积体十分发育,给水利等工程的建设的顺利进行带来安全隐患。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地质构造分析崩滑堆积体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双江口水电站左岸红旗桥冰水堆积体边坡的成因,采用水科院陈祖煜院士开发的土质边坡稳定分析程序STAB2009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考虑了土体胶结力、暴雨等对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总结出冰水堆积体边坡在上述情况下的稳定性特征以及施加支护措施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四川理县欢喜村具有干暖河谷气候特征,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冰水堆积体在降雨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机理与以往降雨型滑坡有较大差异。通过水土化学试验、矿物成分检测、电镜扫描(SEM)、降雨模拟-现场中剪试验等手段查明冰水堆积物遇水结构损伤机理,以及由此引起的强度衰减特征及幅度,在此基础上,采用SEEP/W模块分析堆积体降雨条件下地下水浸润、饱和特征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归纳总结堆积体变形机理及过程。研究表明:冰水堆积物遇水后,细粒组分内矿物(以石膏为主)溶解、颗粒重排列共同导致充填细粒土结构弱化、损伤,进一步发展促使大颗粒间相互作用程度减弱,加之粒间水的润滑、软化最终引起土体整体强度大幅度衰减,其中c值降低20.6%,φ值降低34.1%,c值下降幅度弱于φ值;此外,研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导致缓坡段降雨入渗效果优于陡坡段,饱和时间、范围、深度的不同形成土体强度差异变化,加之前缘良好的临空条件,导致坡体近前缘端表层易朝临空方向产生蠕滑变形,变形体后缘形成拉张裂缝,并为降雨入渗提供通道,多次降雨-蠕滑变形累积作用使变形体前缘锁固段减小,形成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3.
西藏朋曲某规划水电站坝址左岸发育古河槽。为了查明古河槽形态特征及沉积物质,进行了钻孔勘探工作。勘探结果表明:古河槽形态呈深宽"V"型;沉积物质主要有冰川冰水堆积的含孤块碎石,堰塞湖积的黏土层、淤泥质土层,河流冲积的砂层、圆砾石层等。成因分析表明:河流改道主要由坝址左岸冲沟冰川冰水物质堆积堰塞形成。勘察结果可为大坝防渗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梨园水电站进水口开挖料中的冰水堆积体组成物质成分复杂、性状不均一,设计院前期的初步试验研究及计算分析表明,冰水堆积体中较好的砂卵砾石料可用于坝体填筑料。在可研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施工阶段业主委托大坝施工单位进行了现场碾压试验研究。通过碾压试验并经专家咨询,电站进水口冰水堆积体开挖料粗颗粒料可作为大坝次堆石3C区的填筑料,减少了开挖弃渣,有利于环保、水保,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胡勇  韩顺波 《四川水力发电》2010,29(6):152-153,155
梨园电站进水口冰水堆积体开挖总量达441×104m3,堆积物主要由层理状结构的砂卵砾石层(卵石混合土SICb)和冰碛砾岩两大类物质(混合土卵石CbSI)构成,堆积物厚度大、范围广,局部松散、架空,各种胶结物分布不均匀,开挖时需通过钻爆作业完成,爆破造孔塌孔严重,成孔率低;爆破时易产生漏气、爆破效果差等问题,严重影响挖装设备效率,制约开挖施工进度。对冰水堆积体钻爆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为同等或同类地质条件下钻爆开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宏观判断、勘探资料分析及工程地质结构分析,利用ESR年代测定对构成下咱日堆积体的主要岩土介质的形成年代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区域河谷演化史等理论,对下咱日堆积体的成因机制及该地段的河流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论:下咱日堆积体天然状况下处于整体稳定状态,在工程建设及工程运行中也处于整体稳定状态,不会影响梨园水电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冰水堆积体边坡主要由冰碛砾岩和冲积砂卵砾石层组成,属巨粒混合土或混合巨粒土,堆积体松散,部分结构密实,呈强胶结,堆积体内粉细砂或粉土多呈透镜状或“鸡窝”状,胶结致密程度不同,连续性差。预应力锚索采用普通施工工艺成孔困难,注浆不够密实,张拉易出现锚索失效。通过施工中进行工艺试验分析与研究,形成了“同心钻头跟管造孔、花管注浆管注浆、差异荷载整体张拉”的锚索施工工艺,有效保证了锚索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的勘察及试验基础上,将澜沧江某巨型堆积体的形成机制划分为崩塌堵江、冲堆平衡、 间歇堆积、河谷再下切四个阶段。运用刚体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基于饱和非饱和理论的有 限元法进行堆积体稳定性及地下水渗流分析。结果表明:当蓄水位上升时,堆积体前缘首先发生局部圆 弧型滑塌,随后堆积体中部将沿碎石层内部发生折线型深层滑移,最终堆积体将沿基覆界面发生推移型 整体失稳破坏;当蓄水位下降时,坡体中部碎砾石层及前缘局部区域构成主要渗流通道,堆积体稳定系 数先降后升,但水位总降幅及总历时一定时,堆积体稳定系数总减小量基本相当。回归分析显示,水位 骤降速率与堆积体稳定系数日增量成负相关,其相关函数类型为二次抛物线。  相似文献   

19.
以大渡河中游某古冰水堆积体为例,通过原位渗透试验实际测得该土体渗透系数,并进行现场降雨试验,针对堆积体内部体积含水率、孔隙水压力和基质吸力的变化,对其入渗特征规律展开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实测数据结果表明:该地冰水堆积体实际入渗系数K=2.39×10-3 cm/s;降雨在该堆积体中的入渗影响深度不足4m且雨水下渗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小雨、中雨、大雨的影响深度分别为0.6m、1.4m、2.9m。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工程边坡施工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产生的松散土体常在河流岸边形成大型堆积体,缩窄了主河道过流宽度,压缩主河流路,对水流运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堆积体作用下缓坡河道水深沿程及横向分布规律。在堆积体作用下,河道水深沿程分布发生规律性变化,其具体表现为:堆积体上游段水位壅高;堆积体段水深急剧降低;堆积体下游段,在扩散作用下,水位逐渐恢复到无堆积体条件下的天然水位。堆积体附近水深沿横断面的分布相比天然情况下表现为:堆积体上游壅水最大值在堆积体侧上游,远离堆积体一岸,相对水深逐渐减小;堆积体所在断面,从堆积体侧至对岸相对水深缓慢增大。随堆积体尺度的增加,堆积体对河道水深沿程及横向分布的影响也愈加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