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燥方式对载体硅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干燥方式对载体硅胶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和孔容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厢式干燥、喷雾干燥和超临界流体干燥,硅胶的比表面积分别为413.2,296.7,420.2m2/g;其孔容分别为1.227,1.525,3.014mL/g;而其平均孔径分别为15.16,18.94,29.37nm。显然不同干燥方式对硅胶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厢式干燥和离心喷雾干燥2种干燥方法,对聚烯烃催化剂用载体硅胶滤饼的干燥效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干燥过程对硅胶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厢式干燥法制备的硅胶流动性差,其比孔容、孔径亦小于离心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硅胶。采用离心喷雾干燥法对硅胶滤饼进行干燥时,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硅胶滤饼打浆转速600r/min、打浆时间40~50min,浆料中总固物质量分数14%~16%、喷雾干燥机的离心转速12000r/min。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比孔容为1.40~1.60mL/g、孔径为18.00~22.00nm、比表面积为290.00~350.00m2/g、平均粒径为49.00~58.00μm的硅胶产品。  相似文献   

3.
大庆石化公司采用硅胶作为载体配制了M-1催化剂,并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上试生产LLDPE树脂。经过聚合标定,催化剂的活性稳定在4 000 kg/kg左右,聚乙烯产品堆密度达到350~380 kg/m3,LLDPE聚乙烯吹制的薄膜雾度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TiO_2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红雁 《石油化工》2003,32(5):422-425
以廉价的无机盐为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法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TiO2,并采用TEM、XRD等手段对其物性进行表征,考察水溶胶pH、表面活性剂、陈化时间、钛盐浓度、氨水浓度对纳米TiO2粒径、形貌、收率的影响。同时还发现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可实现干燥、晶化一步完成。与普通干燥法相比,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的TiO2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大小可控、纯度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利用TDC-3000系统实现硅干燥控制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案及控制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萃取装置测定了热力学温度为303.15,313.15,323.15 K,压力为8.5~25.0 MPa条件下磷酸三丁酯(TBP)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并根据溶剂化缔合理论、相平衡规则及高压对溶剂化平衡的影响建立了溶解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TBP溶解度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用Chrastil模型关联实验值发现,用模型计算的精度远高于Chrastil模型关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的VPO催化剂的物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前言VPO类催化剂常用于丁烷氧化制顺酐反应,且被认为是该类反应的最佳催化剂[1,2],但它又是一类较为复杂的催化体系。对于该类催化剂本质所涉及的催化剂活性相,甚至催化剂表面上钒的氧化态等目前尚未完全清楚[3]。它的物理性质常与制备方法有很大关系。近...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震源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震源,具有激发后释放无残留,对环境影响较小等特点,十分适合作为地震勘探震源。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氧化碳震源的激发原理和时间控制原理、二维地震数据采集及其数据分析,介绍了二氧化碳震源的应用前景,为地球物理勘探人工震源提供了新的环境友好型震源选项。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利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大孔一元氧化物,如SiO2、Al2O3、ZrO2、TiO2和MgO等,还可制得均匀的二元、三元及多元氧化物。该法是制备大孔高比表面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驰  陈航 《石油化工应用》2014,33(9):57-59,63
由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既具有气体的低粘度和高扩散系数又具有液体的高密度的性质,近年来已逐渐引起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外已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将各项技术运用于钻井、压裂、混相驱油等现场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石油方面的运用处于起步阶段,还拥有巨大的潜力,超临界二氧化碳也必将成为未来石油行业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8万t/a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装置上试用了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80 t/a硅胶中试装置生产的LSG-1型硅胶。结果表明,用LSG-1型硅胶负载的催化剂在LLDPE装置上运行平稳,催化剂的活性、PE产品的堆积密度等指标均与使用进口硅胶配制的催化剂相当,LSG-1型硅胶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硅胶配制工业催化剂,在LLDPE装置上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商业硅胶负载聚乙烯亚胺(PEI)的CO2吸附剂,研究了该类吸附剂对CO2的吸附捕集性能,同时考察了尿素焙烧法对硅胶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焙烧法可以有效调变商业硅胶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由硅胶为载体负载PEI后制备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CO2吸附性能,当PEI负载质量分数为30%时,CO2吸附量最大值可达93.4mg/g;并且在8次吸附-脱附循环测试中CO2吸附量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类吸附剂具有良好的CO2吸附再生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工艺条件对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聚烯烃载体硅胶,在制备过程中对SiO2质量浓度、稳定剂、反应温度、pH值、老化时间进行了优化,并在5.0m3反应釜中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W-3作为稳定剂,反应体系SiO2质量浓度7.0~9.5g/L,反应温度60~80℃,粒子增长pH值8.5~9.5,老化时间5~6h。在以上工艺条件下,于5.0m3反应釜中所制备的硅胶性能及用此硅胶负载制得催化剂的性能均与美国Grace公司Davison955产品相当。  相似文献   

14.
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活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活化条件对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的灼烧失重、表面形态、孔容以及催化剂的活性、聚合物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表面特性的调控可通过改变热活化条件实现;热活化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载体硅胶所制备催化剂的性能及生成的聚合物形态;载体硅胶热活化时,发生孔容变化的起始温度为600℃;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的最佳热活化条件是200℃(1h)→400℃(1h)→600℃(2h)和200℃(2h)→600℃(4h)的梯度温度下的二次活化。  相似文献   

15.
以硫酸及水玻璃溶液为原料,采用反复溶胶-凝胶法,在乙醇/正丁醇/氨水/硫酸(摩尔比)为2∶2∶3∶4,反应温度为30℃的条件下,可制备多峰孔分布的硅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胶孔容为1.68 cm3/g,孔径为20.28 nm,比表面积为331.4 m2/g。  相似文献   

16.
采用NOVA 2000 e型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测定载体硅胶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并对自制GC,进口955及LG 3种载体硅胶样品进行了测定,利用BJH法和NLDFT法对硅胶的孔径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试结果准确,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和平均孔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3种硅胶样品均含有圆柱状且孔径分布较窄的中孔,GC硅胶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均较2种进口硅胶偏大;GC硅胶和955硅胶的孔径分布更接近,而LG硅胶的孔径分布范围相对更窄且孔隙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17.
将过渡金属离子(Fe3+,Co2+,Ni2+,Cu2+)负载到硅胶上,先制得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硅胶吸附剂(Fe(Ⅲ)/SiO2,Co(Ⅱ)/SiO2,Ni(Ⅱ)/SiO2,Cu(Ⅱ)/SiO2),后在氢气环境中和500℃下对过渡金属离子改性硅胶吸附剂进行还原处理,制备出过渡金属改性硅胶吸附剂Fe/SiO2,Co/SiO2,Ni/SiO2。分别在间歇式和连续固定床吸附装置上,以焦化柴油(氮质量分数为2.1×10-3)为原料,在常压下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吸附剂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温度为120℃,最佳油剂比[m(焦化柴油)/m(吸附剂)]为60;平衡吸附量[m(氮)/m(吸附剂)]由小到大顺序为Fe(Ⅲ)/SiO2,Ni/SiO2,Co(Ⅱ)/SiO2,Cu(Ⅱ)/SiO2,Fe/SiO2,Ni(Ⅱ)/SiO2,Co/SiO2;分别用Fe(Ⅲ)/SiO2,Ni/SiO2,Co(Ⅱ)/SiO2处理焦化柴油,吸附剂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22.713×10-3,23.305×10-3,18.480×10-3。  相似文献   

18.
Biogas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for producing heat and electricity; however, volatile methylsiloxanes(VOSiC) present in biogas can severely damage heat exchangers, turbines and gas engines. Consequently, e cient removal of VOSiC from biogas that is used as a biofuel is required. In this work, acetylated silica gel(Ac@SG) was synthesized,via treatment of microporous silica gel(SG) with acetic anhydride as an adsorbent, for removal of VOSiC from biogas,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D, SEM–EDS, N_2-BET and FT-IR. This Ac@SG adsorbent exhibited a meso-/microporous structure and hydrophobic surface, indicating it was a more e cient adsorbent for removing hexamethyldisiloxane(L2) and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 from biogas samples than conventional SG.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Ac@SG reached 304 mg L2/g for hexamethyldisiloxane and 916 mg D4/g for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 at lower temperatures in the experimental range, and water had no significant e ect on its absorption e ciency. The used Ac@SG could be easily regenerated by heating it at 110 °C,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recycled Ac@SG for hexamethyldisiloxane and 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 was kept constant in four recycl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