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的四川古宋铜锣坝筠连组植物群,与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晚二叠世早期植物群性质基本一致。繁盛于中生代的苏铁纲和银杏纲植物,在本植物群中也较为丰富。此外对苏铁纲中的二个新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山东淄博煤田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植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4.
四川及邻区上二叠纯吴家坪组石灰岩属于碳酸盐缓坡沉积,与北、东及东北方向的同期盆地相沉积渐变过渡;在西南近滨地区发育浅水高能带,与同期龙潭组陆源沉积过渡,形成特殊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混合沉积。由于持续的海侵及碳酸盐的快速沉积作用,碳酸盐缓坡逐渐向台地转化。最终形成该区晚二叠晚期的碳酸盐台地。吴家坪碳酸盐缓坡的古地理控制着该区上二叠统不同类型生物礁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煤岩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了中,梁山北矿 K_2、K_4煤层和南桐砚石台矿四号、六号煤层的煤相;根据从煤中发现的植物残体和含煤岩系中发现的大化石确定了成煤植物的类型;并根据从煤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结合地化分析阐述了泥炭沼泽的介质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长兴期层序地层特征,确定了长兴期沉积层的顶、底界线。以单因素图件为基础,结合其它成因标志,编制了长兴期岩相古地理图,由此可以看出皖南地区长兴期的岩相古地理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分析,研究了聚煤期古地理及其与聚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层序Ⅰ(龙潭组上段下部)受同沉积断裂的控制,主要分布于龙山隆起以南的龙潭组"南型"沉积区,煤层形成于三角洲、潮坪古地理单元,并在衡阳-郴州一带形成南北向展布的富煤带;层序Ⅱ(龙潭组上段中上部)分布在江南隆起两侧的湘中南及湘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贵州晚二叠世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ICP-MS、XRF、CV-AAS、SCEP、ICP-AES和光学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安徽省金山煤矿晚二叠世树皮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Li、B、Sc、Ti、V、Cr、Fe、Ga、Y、Zr、Mo、Hg、Pb、Th和U等元素在树皮煤中高度富集。逐级化学提取的结果表明:煤中的Li、Sc、Ti、Cr、Y、Zr和Th等元素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然而,Be存在于有机物质中;黄铁矿则主要是S、Mo、Hg、和Pb的载体;Ga只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而U和V在有机物和硅酸盐物质中都有富集。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ICP-MS、XRF、CV-AAS、SCEPI、CP-AES和光学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安徽省金山煤矿晚二叠世树皮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Li、B、Sc、Ti、V、Cr、Fe、Ga、Y、Zr、Mo、Hg、Pb、Th和U等元素在树皮煤中高度富集。逐级化学提取的结果表明:煤中的Li、Sc、Ti、Cr、Y、Zr和Th等元素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然而,Be存在于有机物质中;黄铁矿则主要是S、Mo、Hg、和Pb的载体;Ga只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而U和V在有机物和硅酸盐物质中都有富集。  相似文献   

11.
12.
贵州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格局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贵州省主要含煤地层是上二叠统龙潭组和长兴组,先前研究基本查明了其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进一步就区域构造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期间发育的同沉积断裂对含煤地层沉积格局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与聚煤格局.总体来看,以横贯中部的遵义-惠水NNE向断裂带为界,东部地区海相沉积较为发育且煤层发育极差,西部地区以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且煤层发育较好;以盎县-六盘水NNE向断裂带为界,西部主要表现陆源区,而东部为沉积区.在此构造背景上,六盘水-瓮安断裂带将贵州中、西部进一步划分为黔北隆起和黔南坳陷2个一级构造单元,2个单元的沉积作用和聚煤特征差异显著.不同断裂带在不同沉积阶段沉降活动的差异性,是导致龙潭早期、龙潭晚期、长兴期沉积格局和聚煤特征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湘南郴县——嘉禾地区晚二叠世的腕足动物群进行了详细研究。依据其性质、分布范围等,首次建立了本地区晚二叠世腕足动物组合层序,自下而上为:龙潭阶:Tyloplecta yangtzeensis-Asioproductus bellus组合;长兴阶下部:Peltichia sinensis-Acosarina dorsisulcata组合;长兴阶上部:Perigeyerellafastigata-Semibrachthyris anshunensis组合;并将它们与国内外同期的腕足动物群或组合进行了对比。本区晚二叠世腕足动物十分丰富,尤其是长兴期的腕足动物群,是世界上古生代层位最高,化石内容最为丰富的动物群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滇东煤田长坡井田形成的地质背景和晚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该区晚二叠世为陆缘盆地过渡壳的潮坪聚煤环境和三角洲聚煤环境。海陆过渡环境演化顺序为:碳酸盐台地-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聚煤成煤模式,和局限海底火山地台-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聚煤成煤模式。从晚二叠纪中期末至三迭纪各种聚煤条件充分配合,形成本区主要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5.
钙质结核作为沉积地层中重要记录之一,蕴含着丰富的古气候信息。本文选取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上段的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对钙质结核的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并恢复该时期的古气候。结果表明:(1)孙家沟组上段的钙质结核根据不同的岩石学特征可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为分布在该段底部和顶部紫红色、灰黄色团块状和姜结状结核,其成因主要是成岩作用过程中CaCO_3饱和沉淀、溶蚀交代形成;Ⅱ类以位于该段中上部土黄色椭球状结核为主,与围岩层有明显的界线,具有同心纹理,为碳酸盐在饱和后不断析出受胶结作用影响凝结成核,并使结核由内向外不断生长。(2)Ⅱ类结核的碳、氧同位素、古盐度"Z值""S值"的变化特征表明上段地层为封闭型的半咸水-咸水湖泊沉积,其古气候特征主要以炎热干旱-半干旱为主。(3)宜阳地区孙家沟组上段钙质结核的大量出现,预示着晚二叠世的古气候由温湿型向干热型转变。本次研究结果对揭示二叠纪末期陆相古气候的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归纳总结了四川盆地珍珠冲组植物化石7类50属128种,须家河组植物化石10类71属267种,并将珍珠冲组植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组合。通过分析两组植物群的发育特点及演化规律,结合区域有关资料,对侏罗系与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厘定。在四川盆地北部大巴山前缘地区,依据珍珠冲组(白田坝组)的岩性特征和所含植物化石特征,将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置于含Coniopteris植物化石的珍珠冲组(白田坝组)底部石英质砾岩或石英砂岩之下的假整合面或剥蚀面上;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云阳、奉节及长江以南万县地区,侏罗系与三叠系的界线划在云阳南溪剖面上含Coniopterismurrayana植物化石8.3m之下的珍珠冲组黄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地层之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