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口和车辆是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的重点对象和考虑因素,通过对城市机动车辆数据和人口数据进行分区处理。生成人口与车辆地理信息库系统,为城市交通管理者在做有关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方面提供决策数据。本文探讨运用数据仓库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技术,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立人口与车辆分布分析的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以城市交通视频数据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为主源数据的智能交通模式,重点讨论了其中的智能交通路口、城市交通控制中心以及个性化出行导航的关键技术。以视频和GIS为主源数据的城市智能交通模式能够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能在较少车辆客户端投入和参与的情况下,满足大规模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等高级的交通智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时城市交通监控已成为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视频监控采集的交通大数据在城市管理和交通控制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全城范围内庞大的监控交通大数据还鲜少用于城市交通及城市计算研究。在一个省会城市全城范围内的监控交通大数据上展开了车辆类别挖掘及应用分析研究。首先,定义了周期性私家车、类出租车和公共通勤车三种对城市交通具有重要影响的车辆类别,将车辆类别定义与频繁序列模式挖掘算法相结合提出了相应的挖掘方法。在济南市一周1704个视频监测点,1.2亿次车辆记录数据上,验证了所提定义及挖掘方法的有效性;其次,以4个居民小区为例挖掘分析了居民出行的交通方式及与周围兴趣点(POI)分布关系,此外,还探索了城市交通大数据与POI相结合在城市规划、需求预测和偏好推荐方面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传统的城市交通虚拟系统中被动地扩展交通元素,不能及时智能地为交通设计人员提供指导而造成的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调节的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挖掘与优化并行计算的虚拟城市交通系统设计思想,使用图论的方法构造路网元素,将路网中结点的数据与路段实时的车辆数据进行挖掘与优化并行运算得出最优的路径规划方案与最优的实时路径选择指导;实验表明,基于优化计算的虚拟城市交通系统性能良好,测试准确率较高,有效地提高了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交通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5.
面向对象的城市交通规划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交通规划信息的时空特性,以城市交通规划为背景,对城市交通规划时空数据模型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城市交通规划时空数据模型。模型采用失量结构,并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进行概括。着重对交通规划基础信息中的面状要素、线状要素和点状要素的时空表达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四阶段法”交通需求分析集聚特征显著、系统环境适应性差等问题以及城市交通系统很难进行实体仿真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综合公交统筹和TransCAD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四阶段法”基本步骤,在第一阶段中,考虑了不同人口类别的出行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给出了一种基于人口分类和出行目的的发生吸引模型;在交通分布中,引入K-因子和综合行程费用修正重力分布模型;在交通方式划分和分配中,结合合理系统结构边界和出行时间价值,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进行精细配流。实验表明:通过对城市人口进行分类,考虑城市交通系统结构和各交通方式的出行广义费用可大大提高客流分析的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市场迅速发展和手机的高普及率,利用手机数据研究人类活动和城市规划发展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工作是构建了大数据实时处理分析平台,并基于此平台提出了一种利用手机数据感知城市人口分布的方法.通过实验表明,基于手机数据的动态人口感知能够反映实际城市人口分布,对于城市交通监管、公共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口数据通常是以行政区为单元进行统计,在与其他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时往往存在尺度不一等诸多问题。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是探究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的过程,其最终成果可为人口分布与其他数据的空间关联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可直接应用于灾害影响评估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基于人口分布和土地覆盖、交通路网数据的空间关系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将人口划分为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通过相关权重法(Relative Weight)对土地覆盖类型赋权,利用交通路网数据修正,对农村人口进行空间展布;分析不同等级交通路网数据影响方式的不同,对城镇人口进行展布,最后通过规划求解等方法将不同类型数据叠加融合。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分布对海拔地形十分敏感,低海拔平原和台地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49%,而生活在其上的人口却占总人口的54.88%,相反,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占比为55.78%,但是仅分布22.11%的人口;东部人口集中于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小游以及东北平原等地;中国城镇人口呈现典型的“点轴”分布特点,沿主要交通线的集中分布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地铁、高铁等方式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人均出行次数增多,人们对方便出行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组织管理,科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完善城市交通网络等方面都发挥了优势.本文主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从轨道交通智能通讯系统、智能供电系统、智能信号系统和全程监控系统中等几方面做了分析,为未来智能化的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叶晓霞 《福建电脑》2006,(7):153-153,190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城市”已经成为GIS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数字交通管理信息系统选用mpinfo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在建立湛江市城市交通信息库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数字交通管理的业务流程。实现对城市交通的科学规划、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11.
12.
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集交通监控、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治安卡口、122接警等子系统为一体的平台控制系统。其中交通信号控制机与平台控制系统的联网是重要的一环,在交通流量日益增大的今天,依托网络资源,保障数据互通,已成为智能交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流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地分析和统计动态交通流以获得道路交通信息,将物联网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探>A}}系统ITFD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low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ITFDS通过车载传感器节点获取原始交通参数并进行初次融合,汇聚点作为信息收集、分发与数据二次融合的中心节点,物联网中心控制机房则负责系统数据的统计与管理。仿真实验证明,ITFDS能有效、即时地获得道路交通流量值并将其发送至各车辆,作为车辆选择行进线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交系统迅速扩大和复杂化,公交查询软件的质量逐渐成为影响公共交通效率的重要因素。出于提高城市公交效率的目的,文章提出了设计并初步实现了基于Android手机的公交查询系统。本系统的创新点在于将人、车、路三者结合起来,通过车况来反映路况信息,能提供实时地图信息,而且更能掌握到实时的公交车信息。如果进一步开发,可能形成一个巨大的交通信息网络,这对于提高公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智能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对数据的检测和传输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从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实时预处理三个方面介绍了本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经测试,该系统工作性能良好,适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Urban areas in the US and around the globe are fac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resilience challenges. Among the components of the “urban system,”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are among the most critical facilitators that support the lives, interactions, and dynamics of urban dwellers. They are essential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society not only under business-as-usual conditions, but also during times of disaster for the entire response and recovery timeline. This paper introduces CRAFT (Comprehensive Resilience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Urban Areas), which is designed to achieve holistic analyses of transportation disruptions by addressing the many shortcomings and research gaps in this domain. The framework couples a novel structure-specific modeling methodology with a high-fidelity metropolis-scale travel demand model based on real socioeconomic data, and produces results, which, in turn, serve as input for a state-of-the-art socio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methodology that is based on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analysis. By the virtues of its data-intensive, model-based, and cross-disciplinary nature, CRAFT aims to capture and incorporate many details that are usually neglected in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nd generates resilience insights at 3 levels: (1) system component level (e.g., damages to bridges, tunnels and information on component recovery), (2) system level (e.g., road network disruptions, reconfiguration of traffic and network level functionality) and (3) regional economic level (e.g., impacts on regional GDP, employment, economic resilience).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CRAFT and to demonstrate the workings of its first coupling between the hazard and transportation modules through a case study on the Greater Los Angeles Area.  相似文献   

17.
Using the 2001 National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NHTS) data,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urban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on household travel and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Baltimore metropolitan area.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different built environment measures lead to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indings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form in influencing travel behavior. Among the built environment variables used in the analysis, accessibility provides much more explanatory power than density, design and diversity measures. Moreover, this study explores approaches to model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form and household transport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pply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EMs), we found that urban form does not have a direct effect either on VMT or on vehicl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indirect effect, however, is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which suggests that urban form affects household travel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rough other channels. In addition, househol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nd number of vehicles, and vehicle characteristics also show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VM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empirical effort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major data and methodology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8.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多模式城市交通发展,建立便捷和高效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系统成为现代城市解决交通问题和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措施。基于此,文中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和地理标识语言(GML)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数据模型,提出一种统一的和一致性的交通地理要素定义和性质描述方法,并阐述基于GML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的地理要素和关系表达。研究成果促进了城市交通地理数据的组织、表达、集成、共享和操作,对建立高效的城市慢行交通网络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基于RFID的车联网系统的基本结构,并重点关注其中的数据处理流程。通过对智能交通应用系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车联网系统的数据处理框架,并探讨该框架应用前景。为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提出一种客观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公共交通数据的可视分析方法很难在不同空间粒度下对乘客时空分布、客流时空分布、区域间客流时序变化进行多任务分析的问题,设计实现了一个多视图融合的可视化分析系统。该系统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的智能卡数据、车辆GPS数据、地铁和公交线路信息,利用出行链路模型和基于出行时空特征的回归模型完成了乘客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推断;然后,设计了层次聚类的地图可视化方法,结合了融合方位信息的玫瑰图和动态对比堆叠折线流图来分析各区域间的客流时序特点、关联关系;最后,利用真实的深圳市公共交通数据的可视分析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