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3.
4.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制革废水中微量铬(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 1.0 mol/ L H2 SO4溶液中 ,基于 Cr( )与二苯基碳酰二肼 (DPC)的显色反应 ,建立了 Cr( )快速、简便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的新方法。结果表明 :在理想的测定条件下 ,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 40 nm,Cr( )质量浓度在 0 .0 3- 1.6 0 mg/ 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检测限为 0 .0 136 mg/ L,测定频率为10 0次 / h。 11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4 %。用于测定制革废水中的微量 Cr( )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动注射交替注入二苯碳酰二肼(DPC)/铬天青(CAS),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45mm波长处,同时测定制革鞣注及废液中Cr2O3和Al2O3的含量。测定频率48次/h,测定Cr2O3:RSD≤2.191%;测定Al2O3:RSD≤1.731%,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研究了催化流动注射光度法检测制革废水中的亚硝酸盐的新方法。考察了检测波长、反应圈长度、进样体积、流速、显色试剂对实验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检测波长为610 nm,反应圈长度为5 m,进样体积为450μL,样品和推动液流速为0.40 mL/min,显色液流速为0.27 mL/min,显色液中孔雀石绿浓度为3.0×10-5mol/L。在优化的流动注射条件下,系统的线性范围为2.0~160.0μg/L,连续16次平行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9%,检测限为0.3μg/L。该方法可用于皮革废水中痕量亚硝酸盐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7.6~103.4%。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利用黄绿青霉素对鲁米诺-过氧化氢-纳米氧化铜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检测饮用水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污染,并对测定体系的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黄绿青霉素检测线性范围为0.005~3 mg/L,检出限为8.2×10~(-5) mg/L。对质量浓度为0.005 mg/L的黄绿青霉素进行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3%,黄绿青霉素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8%~91%。该方法简便快捷、实用性强,可应用于饮用水中黄绿青霉素突发性污染在线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皮革及纺织品中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n)残留量的GC-MS测定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乙腈对样品中的APEOn进行萃取,萃取液中的APEOn经过三碘化铝裂解后,完全转化为等摩尔量的烷基酚(AP),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AP进行测试,最后根据AP的浓度计算样品APEOn的含量,以APEO9表示。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91%~10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9%之间,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9)的定量检测限为3.0mg/k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9)为1.2mg/kg。方法的可靠性强、灵敏度高,为皮革及纺织品中APEOn残留量的有效监测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酸性汗液振荡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皮革及其制品中As、Cd、Cr、Hg、Pb、Sb、Se、Ni等重金属可溶性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测试的仪器工作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干扰等因素。在试验选定的最佳条件下,各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均≥0.999,方法检出限在0.010~0.050mg/kg之间,皮革样品中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为95.6%~105.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8%。本方法准确快速、检测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可用于测定皮革中可溶性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6.
水样中硫酸盐快速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胶微粒存在的微酸性环境中,SO4^2-与Ba^2+反应生成均匀、稳定的BaSO4悬浊液,该悬浊液在576 nm有最大吸收峰,而后利用本实验室研制的金属元素自动分析仪的流动功能进行SO4^2-的测定。在最适检测条件下,运用该方法测定SO4^2-可以得到线性良好且范围广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5-5和5-160 mg/L;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468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4.12%(n=7)。利用该方法分析水中的SO4^2-,回收率为98.0%-108.0%,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温度感应聚氨酯及皮革/PU革的透气、透湿性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2种温度感应聚氨酯TSPU(b)和TSPU(c)用于皮革的涂饰,并对PU形态结构、薄膜的吸湿性、薄膜和成革的透湿性随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敏聚氨酯具有明显的两相分离结构,其可逆相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相态转变;薄膜和成革的吸湿率、透湿率与可逆相的形态结构和温度密切相关,并对温度的变化作出不同的应答,表现出热敏特性。与普通聚氨酯弹性体相比,温度感应聚氨酯薄膜的透湿性在相转变温度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TSPU(b)薄膜,其透湿率由3 800g/m2.24h提高至8 730 g/m2.24h,对TSPU(c)薄膜,其透湿率由4 100 g/m2.24h提高至10 500 g/m2.24h;对成革透气、透湿性的研究也能得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