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楼盖技术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专利技术,它是在预应力平板中,以单向或双向的网格形式用轻质材料代替混凝土的中间层,形成轻质夹层的预应力平板,详见下列示意图。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楼盖技术足中闰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研究所专利技术,它是在预应力平板中,以单向或双向的网格形式用轻质材料代替混凝七的中间层,形成轻质夹层的预应力平板,详见下列示意图。  相似文献   

3.
专利技术     
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及其施工方法(申请号:200510123908.2)一种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夹层板及其施工方法,它是将轻质夹芯层作为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轻质夹芯层是由轻质夹芯层板块铺砌在一起,其轻质夹芯层板块的四角位置设置拉接上、下结构层钢筋网片的拉钩,由混凝土将轻质夹芯层  相似文献   

4.
阐述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体系的特点,对后张预应力技术在现浇平板结构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轻质混凝土梁的抗疲劳性能对其在铁路桥梁结构上的应用十分重要。通过对3根60MPa预应力轻质高强与预应力钢纤维轻质高强混凝土T形梁在静载和0.27~0.63应力水平下200多万次疲劳荷载下的受弯性能对比试验,研究了两者的承载力、开裂荷载、挠度以及截面中和轴位置等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高强轻质混凝土梁本身抗疲劳性能较好,而掺加1%钢纤维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种梁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在多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凝土楼盖中不同类型的预应力平板结构性能的分析比较 ,建议在多层建筑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 ,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有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  相似文献   

7.
南京广播电视大厦工程设计中采用了多种预应力施工技术,其中包括多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扁梁,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等。本文主要介绍预应力结构设计及预应力施工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潘立 《建筑科学》1996,(4):57-59
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潘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在一些高层建筑中,由于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与使用非预应力梁一板类楼盖相比,楼盖的抗裂性与刚度得以改善,结构层高明显减小,施工过程得到简化,因而带来了良好...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对预应力平板结构、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结构、转换层结构等预应力混凝土的不同形式进行了探讨,简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缺点,指出预应力技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设计,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采用应力比“预应力度法”设计的过程及计算性能参数的分析进行了说明,可供初接触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1.
薛立红  徐金声 《建筑科学》2002,18(2):9-12,28
京都商业中心9号商住楼采用了专利技术“复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倒扁梁楼板”。这种结构形式是混凝土扁梁隐藏在楼板内,扁梁的截面宽而扁,翼缘在下边同楼板连接,形成一种截面形状为倒T形的梁,楼板下表面平整。框架倒扁梁之间可设置次梁。框架扁梁之间与次梁之间的槽口内填以憎水轻质材料预制块,预制块上面现浇钢丝网混凝土构造层。各种水平管线可埋设在夹层中。梁和板的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种结构形式的特点和优势及其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苏州某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的预应力施工进行了测试研究.研究表明:该预应力平板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性能良好,加设的上/下翻梁能够改善平板的受力性能,在超重荷载下现行规范的设计方法仍是可行的,其中关于预应力束张拉伸长值和平板有效翼缘宽度的规定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有关最佳平衡荷载,平衡荷载效应,控制合理预应力钢筋用量的最主要因素,楼盖平板上扁梁的内力分析以及预应力钢筋形状等概念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立 《工业建筑》1996,26(11):17-19,47
针对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有关最佳平衡荷载,平衡荷载效应,控制合理预应力钢筋用量的最主要因素,楼盖平板上扁梁的内力分析以及预应力钢筋形状等概念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截面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方法 ,它可统一有效地解决截面承载力 ,抗裂和裂缝控制等关键问题 ,可供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姚明明  蒋应龙 《建筑施工》1994,16(1):11-15,18
长达72m的混凝土平板结构,在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时的平面布置、固定措施及张拉值控制。  相似文献   

17.
杨鸿翔 《四川建筑》2000,20(3):27-29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楼盖能增加净空,改善楼盖的抗裂性和刚度,同时加速施工进程,经济效益明显,本文介绍和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在张拉阶段和受荷状态下的测试结果,为进行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预应力平板结构计算模式,对于预应力效应的计算多采用等效荷载法的概念,不适宜进行结构平面布置不规则、预应力束集中布置、有效预应力沿预应力束变化较大等情况下的内力分析计算。基于预应力结构两阶段受力思想和有限元分析理论,针对预应力阶段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从混凝土体受力分析出发,运用虚功等效原理,推导了预应力束在预应力阶段所产生的等效结点荷载积分表达式,从而为平板结构预应力效应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预应力是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的一种新的施工工艺,其做法是在预应力丝束表面涂刷防腐涂料并用塑料管包裹后,如同普通钢筋一样预先铺设在支好的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达到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由于其具有无需留孔与灌浆、孔道摩擦力小、预应力筋易形成多跨度曲线、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近年在大跨度梁板体系中得到较多应用,对降低建筑物层高、增大开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层建筑常大量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或扁梁作为楼面、屋面的承重结构,因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必须对…  相似文献   

2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潘立 《工业建筑》1997,27(4):1-4
近年来,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在高层和多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研究和设计工作实践,作者总结了这类楼盖设计中一些成熟、合理的作法,内容包括:应使用平面外弯曲的板单元而不是平面或空间杆系单元计算楼盖板块的内力;平板楼盖上设置扁梁的目的和扁梁的设计验算内容;楼盖平板内预应力和非预应力钢筋合理配筋的定义;设计上可减少预应力钢筋配筋的措施以及关于预应力悬臂板的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