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19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公告,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居委)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正式通过审查批准并对外发布,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绿色住区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政策     
《中国住宅设施》2014,(10):122-123
《绿色住区标准》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单位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等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八年编制而成。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6月19日发布公告,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单位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等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八年编制而成。标准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城镇住区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本土模式相结合,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标准领域的空白,将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区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彦 《城市住宅》2015,(1):21-25
<正>2014年10月1日《绿色住区标准》正式发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使绿色建筑从单体延伸至住区,而且从硬件建设走向软件建设,走向社区的建设,开创了对绿色城区市民生活的营造模式,真实体现了对"人的关怀"。1《绿色住区标准》的地产行业发展意义绿色建筑在我国已经做了十几年,但就目前而言仍处于初步阶段,因为绿色建筑研究仍集中在单栋范围内,受到的局限较大。相对而言,绿色住区的研究范围以一个城市住区、一个新城作为目标,不仅研究要素大大扩充,而且直接与市民的  相似文献   

6.
夏兵 《风景园林》2014,(4):10-10
据inhabitatcorn讯近日,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实现了从单体建筑到住区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0月11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办的"团体标准改革与发展交流暨《绿色住区标准》修编工作启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绿色住区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领域首部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均派出强大技术团队领衔担纲此次标准修编工作。在国家大力推动团体标准改革的重要时机,启动《绿色住区标准》的修编,对于贯彻和落实国家绿色发展和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25日,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办,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人居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第65期"中国人居会客厅"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住建部相关领导、业界知名专家、设计师、企业代表30余人汇聚一堂,就主题"英国新田园城市与绿色住区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彼得和人居委专家组组长开彦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9.
<正>6月19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公告,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正式批准发布,于2014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准包括:总则、术语、建设场地整合、城市区域价值、住区交通效能、人文和谐住区、资源能源效用、健康舒适环境、可持续住区管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政策《绿色住区标准》现已施行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等单位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已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城镇住区建设和房地产发展的本土模式相结合,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标准领域的空白,将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区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内容涵盖居住环境、资源利用、开放街区、步行交通、商业布点、人文创新、住区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绿色住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旨在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中,保证市民生活在一个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环境美好、品味多样的绿色和谐社区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进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发展,人居委将针对LEED体系,对中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实施开展比较研究。并通过对比研究,吸收和消化LEED-NC和LEED-ND的框架结构和原则精神,结合中国的应用实际加以本土化,以尽快学习和借鉴LEED的国际化原则与方法,使我国人居环境与新城镇建设有相应的评估指标和合理可行的评估方法,最大可能的推动我国可持续绿色建筑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8年9月17日发布了新版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相对于2014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标》)在内容、评价方法、评价阶段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在评价总体目标、评价范围及阶段、评价方法、指标体系、评价内容等方面对新版与现行版《绿标》进行系统的比较,总结并讨论新版《绿标》具有的特点,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为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以此探讨新版国标对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所提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材城》2014,(6):1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4日15日发布第408号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基础上进行修订完成的。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4,(7)
<正>6月19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公告,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住》(以下简称《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的出台也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发展首次从单体建筑延伸至住区,实现了由点到面的新突破。"由于绿色住区体系包含了城市公共功能,较之绿色  相似文献   

15.
近日.广西正式出台实施《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广西首次发布的有关“绿色建筑”的综合性地方标准,第一次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和严格的评定,规定只有符合《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筑.才能真正贴上“绿色建筑”的标签。据了解.按照《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绿色建筑”评定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具体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方面内容.其中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  相似文献   

16.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城市规划主导意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开放式街区的概念、如何实现街区开放,行业有不同的解读。结合《绿色住区标准》CECS 377:2014,分析了绿色住区开放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绿色住区开放的7个关键点,并结合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终提出衡量绿色住区建设的10项标准。  相似文献   

17.
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文章将其与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比的变化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住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绿色住区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绿色住区标准》中人文景观营造指标与国内外其他人文景观指标的差异,提出完善我国《绿色住区标准》中人文景观指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标准质量     
正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1月起实施日前,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同时废止。该标准由住建部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因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标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标准体系,分析其基本目标与理念,构建了新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