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结合甲醇储罐基础的现场试验,对不同基础刚度条件下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和桩、土荷载分担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基础刚度对桩、土承载力的发挥和荷载分担比具有显著的影响,在给定褥垫厚度、相同桩长、相同桩距条件下,基础刚度较大的桩承载力能充分发挥,柔性基础条件下桩间土承载力能充分发挥,桩承载力发挥很少。基础刚度较大的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桩荷载分担比比柔性基础桩荷载分担比大,而柔性基础土荷载分担比比刚性基础土荷载分担比大。  相似文献   

2.
 在软土地区, 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多采用桩筏基础。由于对桩筏基础中桩2土2筏如何共同作用的认识不同, 导致桩筏基础设计的差异。在充分认清桩筏基础桩2土2筏共同作用的承载机理的基础上, 寻求经济合理安全的桩筏基础设计方法, 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在比较全面地把握桩筏基础实验研究、桩筏基础数值分析和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 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桩筏基础三维弹塑性有限元程序的研制、桩筏基础承载性能的计算分析和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系统模拟法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桩筏基础高应变的近场区, 无限元模拟桩筏基础的远场区, 在结构与土体界面上引入接触面模型, 由此建立起桩筏基础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借助桩筏基础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程序, 计算分析了桩筏基础承载性能, 重点考察了荷载水平、桩土模量比、承台厚度、桩长、桩径、桩距、桩不同布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在桩筏基础实验结果与桩筏基础承载性能的计算分析结论的基础上, 提出了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系统模拟法。该方法与众不同之处在于: (1)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模拟方案, 减少模拟输入的方案数目; (2) 应用定性模型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技术, 确定桩筏基础优化设计的满意解。简单算例表明, 该方法简单可行。最后, 对所研究的工作进行总结, 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浅基础CFG桩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介绍,分析了浅基础CFG桩质量控制点,提出浅基础CFG桩打桩顺序、桩顶密实度、桩身完整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桩顶与筏板多种连接构造方式工作性状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桩顶与筏板之间不同构造形式下的相互作用,对可压密土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常规桩筏基础和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进行了现场模型试验,测量了筏板沉降、筏板内外不同深度地基土沉降、桩身轴力和桩间土反力,分析了不同荷载级别下筏板沉降、筏板内外不同深度地基土沉降、桩土荷载传递特性和桩土荷载分担比分布规律。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和常规桩筏基础相比,对于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工作性状,研究发现在桩顶与筏板接触前,桩顶预留净空桩筏基础工作性状与刚性桩复合地基相似;桩顶与筏板接触后,其工作性状与常规桩筏基础相似。试验条件下,桩顶与筏板之间接触、设置褥垫层、预留净空(或可压缩垫块)不同连接方式可显著影响桩间土的压缩及桩土相对滑移,对上述三者来说,桩身下部桩、土相对滑移量(桩端刺入量)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桩筏基础系列模型试验数据,整理出桩与地基土荷载分担百分比与总荷载关系曲线,桩、地基土及桩筏整体安全系数与总荷载关系曲线。分析表明:桩间距不同,桩筏基础承载过程中桩与地基土荷载分担比不同,分担比的不同是承载主体不同的量化表现;桩筏基础承载过程中桩、地基土及桩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是不一样的,桩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更多的取决于承载主体的安全系数;建议了能够反映桩筏基础承载过程中桩与地基土各自承载状态及荷载分担的桩筏基础安全度计算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天然筏板基础、常规端承型桩筏基础以及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三种基础形式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桩土荷载分担比、桩侧摩阻力以及三种基础筏板下地基土的沉降,研究三种筏板基础的工作特性,探讨并总结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的工作机理。分析结果显示,两阶段变刚度桩筏基础工作机理介于天然筏板基础与复合桩筏基础之间,具有较明显的两阶段受力特性,能够充分发挥地基土的承载力,有效提高桩与土的共同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常规桩筏基础在其整体刚度控制与优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刚度可控式桩筏基础通过在桩顶设置专门研制的刚度调节装置,可方便有效地调节与优化桩筏基础的整体支承刚度,使桩筏基础应用范围拓展到桩土变形不协调需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减小基础差异沉降或调整筏板内力、混合支承桩基础协同工作等新的领域。本文结合《刚度可控式桩筏基础设计规范》的编制,对刚度可控式桩筏基础的定义、技术指标、设计计算以及检测与监测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不同桩长、桩径桩筏基础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具有不同桩长、桩径群桩的桩筏基础进行研究,采用筏基无单元方法对筏板进行模拟,基于共同作用原理,以桩与桩、桩与土相互作用的解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层状地基上不同桩长、桩径、桩体材料情况下,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旨在解决具有特殊桩群,或通过桩长、桩径、桩体材料的变化、优化桩土刚度分布、调平设计时的桩筏基础计算问题。该方法可方便地用于非均匀布桩、非规则平面形状桩筏基础的计算和优化分析。与基于实际工程的大型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与日俱增,桩筏基础以其明显的优点被广泛用作高层建筑的基础结构,是高层建筑采用较多的一种基础形式。桩筏基础的优化设计首先是进行桩型的优选,桩型的合理设计是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桩型设计的重要部分。本文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桩型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弹性波CT法,对旧桥或营运中的基础桩进行CT成像,勘查已落成基础桩的桩长、桩身质量及桩底持力层质量等情况,并通过多根埋设已知桩长、桩身质量的旧桥基础桩及模型桩检测成像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提出了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徐声钊 《山西建筑》2007,33(18):111-112
介绍常用桩基非破损检测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并就桩基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做了简述,对桩基检测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指出对桩基进行质量检测是保障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载体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载体桩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进行了讨论,重点对载体桩的承载性状、载体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表达式和带帽桩选用的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供设计、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桩基检测方法与发展浅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喜源  黄文通 《山西建筑》2007,33(20):129-130
介绍了各种典型桩基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各种桩基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对未来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促进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供桩基检测研究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高飞 《工程质量》2006,(11):51-54
依据上海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底注浆、桩侧注浆和没有注浆的3根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桩侧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得出了一些对相同地区同类基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邓涛 《山西建筑》2009,35(29):307-308
通过阐述广明高速公路歌乐村中桥工程概况,详细地介绍了桥墩管桩基础的设计、计算及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在此基础上对管桩基础的应用总结出几点体会,以推广管桩基础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海东 《山西建筑》2010,36(34):82-83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的有效性,分析了桩周土层性质、桩长、桩径、浆液的类型、压浆量、压浆压力等因素对桩端后压浆桩承载力的影响,得出了后压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的基本原理以及在现场测试时的注意事项,并结合西安某工地实际桩基检测项目,对得到的波形图进行了识别与判断,指出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完整性检测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王艳霞 《山西建筑》2007,33(23):210-211
就工程实例联系现行规范,对灌注桩的质量验收及评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对桩基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做出评定,并为桩基质量验收和评定提供了有效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闫石 《山西建筑》2007,33(26):126-127
对桩筏基础中的共同作用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桩土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和以应力解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以反映桩筏基础中桩土共同作用的实际过程,从而得到更为精确和接近实际的位移及反力,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剑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6):743-746
采用桩底后注浆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基桩的承载能力、减少桩顶沉降量,同时基桩的承载性状也会得到改善。依据中原地区某工程中采用桩底注浆和没有注浆桩的2根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后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得出了一些对相同地区同类基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