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铅阳极泥选择性脱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选择性脱铜—混酸浸锑、铋—硝酸脱铅—火法熔炼回收贵金属工艺综合回收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重点介绍了该工艺中选择性脱铜的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脱铜条件:浸出温度28℃,初始酸度H2SO420 g/L,鼓空气浸出3 h,液固比L/S=5/1(mL/g),添加剂Fe3+浓度1 g/L;在该条件下,铜的平均脱除率为91.30%,锑的平均浸出率仅为2.11%,Bi,Pb,Au,Ag等不被浸出。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选择性脱铜效果,有效解决了铅阳极泥传统湿法处理工艺中存在的金属分离不彻底、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东石Lu铜阳极泥成分复杂,金银含量低,砷含量高,属难处理的物料。采用酸浸和氨浸预处理,再氰化的方法,可有效地回收各有价金属, 特别是金、银的回收率高,同时消除了砷对环境的污染。试验指标如下:氰化的浸出率为Au97%,Ag94%,回收率为Au96.6%,Ag93.3%。该工艺流程简单,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浸铜后渣综合回收铜、铅、银等有价金属的最佳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焙烧与还原熔炼相结合分离出金属合金,从而获得良好的工艺技术指标,Cu、Pb、Ag、Bi、Mo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7.68%、84.16%、98.79% 、98.01%、85.14%。  相似文献   

4.
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处理铅铋银硫化矿综合回收有价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仕庆  何静  唐谟堂 《有色金属》2003,55(3):39-40,58
研究采用火法-湿法联合工艺处理铅铋银硫化矿,综合回收有价金属。铅铋银硫化矿直接碱法熔炼,分别处理产出的铅铋合金、浮渣和冰铜,回收铅、铋、银、铜、钼、锌等。“火法-湿法联合流程”适宜于铅、铋、贵金属及稀散金属的混合硫化矿,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效果良好。该方法对环境无污染,能耗和原材料消耗少,金属综合回收率高,是清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5.
《矿冶》2017,(4)
研究了浸铜后渣综合回收铜、铅、银等有价金属的最佳工艺路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焙烧与还原熔炼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金属合金,从而获得良好的工艺技术指标,Cu、Pb、Ag、Bi、Mo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7.68%、84.16%、98.79%、98.01%、85.14%。  相似文献   

6.
为了综合回收锌浸渣中的有价金属,进行了弱酸渣酸浸减量化研究,减量后的渣进回转窑处理,酸浸混合液采用锌精矿还原处理-铁粉置换沉铜-锌焙砂预中和-氧化锌粉中和沉铟工艺来分离回收有价金属.采用酸浸工艺和回转窑工艺联合处理锌浸渣,可减少入窑渣量,降低能耗.结果表明,锌浸渣经酸浸可减量50%以上,锌粉中和沉铟工艺可实现锌回收率大...  相似文献   

7.
铜渣中含有铜、铁、锌和银等多种有价金属,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其回收利用工艺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根据国内外铜渣回收利用文献,简述了火法铜冶炼过程中所产生铜渣的物相组成,从直接浸出、间接浸出、微生物浸出三个方面详细综述了湿法工艺处理铜冶炼渣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优缺点,指出了现阶段湿法浸出铜冶炼渣存在的问题,对铜冶炼渣湿法工艺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用氯化法处理罗定铅阳极泥,先经酸浸选择性地浸出贱金属,银留在浸渣中,将浸渣通氨,银以Ag(NH3)2^ 转入溶液,然后用水合肼还原,获得99.8%银粉,银的直收率97%。  相似文献   

9.
张孝涵  朱道飞  江磊 《矿冶》2018,27(2):75-79
根据铅冰铜物相组成特点,提出综合回收铅冰铜中Pb、Cu、In、Ag、Au等高经济价值元素的加压氧浸全湿法工艺,并分析此湿法回收工艺中元素组成与各元素回收率。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加压氧浸全湿法综合回收工艺能回收铅冰铜中93.4%以上的铜、88.5%以上的铅、85.1%以上的铟、86.2%以上的银、81.3%以上金,取得较好的综合回收效果,既节约了资源,又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阮书锋  尹飞  王振文  王军  王成彦 《矿冶》2012,21(3):30-32
采用选择性脱铜—H2SO4+NaCl选择性浸锑、铋—硝酸脱铅—火法熔炼回收贵金属工艺综合回收铅阳极泥中的有价金属。重点介绍了该工艺中H2SO4+NaCl选择性浸锑、铋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初始硫酸浓度2.5~3 mol/L,NaCl浓度为75~100 g/L,浸出温度80℃,液固比L/S=8/1(mL/g),浸出时间2 h;在该条件下锑、铋、铜的平均浸出率均大于99%,铅的平均浸出率仅1.68%,金银不被浸出,锑、铋、铜得以有效选择性浸出,铅、金、银在渣中得到了有效富集,为后续工艺中硝酸脱铅和贵金属火法综合回收工艺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传统铅阳极泥湿法综合回收出现的金属分离不彻底,贵金属直收率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砷铜烟尘中有价金属回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学鹏  刘大春  王娟 《矿冶》2016,25(6):51-54
针对火法熔炼—湿法浸出工艺处理高砷铜烟尘有价金属回收率低,湿法浸出工艺处理高砷铜烟尘砷铁渣量大、会释放剧毒砷化氢气体的问题,采用低温硫化挥发的方法将砷与其他有价金属选择性地分离,实现了砷的去除和综合利用,砷以三氧化二砷产品的形式得以回收利用。挥发除砷后的焙砂采用加压硫酸浸出,浸出液中的铟采用P204萃取,反萃后利用锌粉置换得到海绵铟,萃铟后的浸出液采用锌粉置换得到海绵铜,锌通过浓缩的方式制成七水硫酸锌产品,锡铋铅入渣以铅冶炼原料得以回收。  相似文献   

12.
李勇  刘安荣  刘洪波  王振杰  彭伟  钟波 《金属矿山》2018,47(10):189-192
湿法炼锌过程会产生大量铜镉渣,对资源、环境、社会产生危害。以贵州某湿法炼锌净化工序产生的铜镉渣为研究对象,采用氧化酸浸法对其进行了浸出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5 mm占80%、双氧水用量为铜镉渣质量的15%、液固比为4 mL/g、硫酸浓度为20%、浸出温度为75 ℃、浸出时间为4 h条件下,可使铜镉渣中有价金属Cu、Zn、Cd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6.42%、97.65%、94.86%。试验结果可以为从铜镉渣中综合回收铜、锌、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复杂铜精矿氧压浸出综合回收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呷村铜精矿中铜矿物主要为难浸出的(锑、砷)黝铜矿, 还含有较高的铅、锌、银、砷和锑。针对该矿采用一段氧压浸出综合回收工艺进行处理, 通过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氧压浸出的操作条件。扩大验证实验表明Cu、Zn的浸出率分别高达97.10%、89.83%, Pb、Ag转化为矾类和硫化物形式留在浸出渣中, 铜锌与铅银分离彻底。浸出液中的铜、锌分别通过萃取、电积进行回收。浸出渣中的铅、银通过氯盐浸铅、硫脲浸银进行回收。铜萃取率, 铅、银浸出率分别为96%、90%、95%。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酸洗脱铜、亚硫酸钠还原碲、中和沉淀铋的方法对铜、碲、铋等含量较高的中和渣进行了综合利用的新技术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的工业化的回收技术.碲、铜、铋的回收率可分别达到92.8%,95.5%,97.2%,该工艺设备简单,易操作,适应性较强,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柳林  冯安生  王威 《金属矿山》2015,44(12):173-175
黄金冶炼渣中含有大量的Au、Ag、Cu、Pb、Zn等有价金属,对其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轻由尾渣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能创造经济效益。为给河南某黄金冶炼渣中有价金属的回收利用提供依据,对该渣进行了高温氯化焙烧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冶炼渣在CaCl2加入量为7%、焙烧温度为1 100 ℃、焙烧时间为60 min条件下进行氯化焙烧,可以获得Au、Ag、Cu、Pb、Zn挥发率分别为96.01%、81.69%、86.57%、99.67%、99.07%的指标,实现了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6.
黑铜渣氧压硫酸浸出脱铜脱砷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硫酸体系中通氧加压浸出黑铜渣,结果表明,在硫酸质量浓度180 g/L、浸出温度140 ℃、氧分压0.8 MPa、液固比8 mL/g、浸出时间3 h、搅拌速度600 r/min、黑铜渣粒径178 μm的较优工艺条件下,黑铜渣中Cu、As和Ni浸出率分别为97.59%、95.42%和98.37%,Sb、Bi浸出率分别仅为6.78%和2.31%,实现了黑铜渣中Cu、As、Ni的高效脱除,浸出渣中锑、铋、银等有价金属得到高度富集。  相似文献   

17.
脆硫铅锑矿无污染冶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脆硫铅锑矿精矿的熔炼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炉料配方(质量比)为精矿∶纯碱∶煤粉=100∶50∶10; 温度为980 ℃, 时间为60 min时, 各主要金属直收率(%)分别为: Pb 92.29、Sb 79.82、Ag 84.94, 金属入渣率(%)分别为: Pb 5.00、Sb 3.21、Ag 8.97、In 69.76、Zn 95.28、Cu 78.00、Fe 87.74, 熔炼渣中硫化钠品位为52%, 渣率为62.4%。在熔炼时原料中的硫元素全部以硫化钠的形式被固定在熔炼渣中, 铅锑主金属及贵金属(金、银等)进入金属相, 锌、铟等伴生金属元素进入渣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